浙江溫嶺:蔬菜豐收 農民增收

2020-12-25 法制現場

近日,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菜農種植的西蘭花、花菜喜獲豐收,農民們忙著收割、分揀、包裝和裝運,供應市場。近年來,溫嶺市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鼓勵農民抓準市場行情,利用冬閒田種植西蘭花、花菜等優質蔬菜,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助力農民增收。

↑2020年12月13日,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農民在東浦新塘收割、包裝花菜。CICPHOTO/劉振清 攝

↑2020年12月13日,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農民在東浦新塘收割、包裝花菜。CICPHOTO/劉振清 攝

↑2020年12月13日,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農民在東浦新塘收割、包裝花菜。CICPHOTO/劉振清 攝

↑2020年12月13日,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農民在東浦新塘收割、裝運西蘭花。CICPHOTO/劉振清 攝

↑2020年12月13日,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農民在東浦新塘收割、裝運西蘭花。CICPHOTO/劉振清 攝

編輯:馬蘭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察布查爾縣:西梅果喜獲豐收 為農民帶來好「錢景」
    來自浙江無錫的收購商陸金林說,柳華英家果園的西梅色澤豔麗、晶瑩剔透,耐運輸,深受內地消費者的青睞。「今天我們準備採10幾噸西梅,果子質量很好,價格也可以,我們準備銷往浙江、江蘇、山東等地。」    柳華英為了拓寬增收渠道,她在2008年引進了2000棵新品種西梅樹苗進行試種,3年培育期中,通過增加有機肥、加強果樹修剪及控制樹勢,花期放蜂,加強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等措施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今年她40畝西梅喜獲豐收,遠銷內地各大城市。    「今年因為天氣原因,溫差也適合,果的糖分和顏色上的特別好,這樣口感也很好,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柳華英說。
  • 湖北枝江:農民復工服務蔬菜種植大戶增收
    抗疫結束後,該市按下「快進鍵」,農民朋友也復工下地打工,幫助種植大戶收穫白蘿蔔,開展「一條龍」的採收、轉運、清洗、包裝服務,在家門口賺錢增收,為精準脫貧助力,助推枝江優質蔬菜批量銷售到浙江、廣東、江西、湖南等地。
  • 浙江衢州:「一米菜園」盤活鄉村零星空地 促進農民增收
    這是浙江衢州市開化縣華埠鎮下溪村打造的高顏值「一米菜園」。  下溪村黨支部書記許軍平還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將這塊地打造成花園,花草苗木以及養護費用大約需要2萬元,但如今「一米菜園」建成後,通過單位及個人認購蔬菜,開發親子體驗、研學等項目,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協同發展,截至目前,「一米菜園」已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5萬餘元。而菜園打理由村裡低收入農戶負責,讓他們在家門口就實現增收。
  • 中國農民豐收節|田間牧場說豐收
    ——寫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農曆八月初四,我們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的海南大地,處處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從黃河谷地到金色草原,從無垠田野到廣袤牧場,處處都能看到豐收的盛大場景。特色農業助力農民增收 貴德縣農作物種植及蔬菜瓜果佔據著海南州「半壁江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下,貴德縣在青海省較早邁入豐收季。
  • 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
    因此,紅棗種植成為該鄉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鄉85%的農民依託紅棗種植增收。買吐送·麥提託合提就是其中之一,他自2005年開始種植紅棗,現種有150畝灰棗,年產量達60噸左右,年利潤達10萬元。工人們正在棗園收撿紅棗(買買提艾力攝)紅棗產業的興起,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新的務工就業渠道。
  • 金秋豐收季 詩畫田地間——喜迎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剪影...
    金秋豐收季 詩畫田地間——喜迎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剪影昌吉日報記者 何龍 攝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庭州大地到處唱響著豐收歡歌,累累碩果結出的是一年的好收成,是農民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裡,喜笑顏開的農民群眾忙碌著,搶抓晴好天氣,加緊收成勞作,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 豐收啦!蔬菜大棚五顏六色,百姓採摘忙!
    在長順縣長寨街道所把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基地大棚裡,一排排近2米高的西紅柿藤上碩果纍纍,一排排彩椒發出金黃色的光澤,果實飽滿圓潤,村民們正忙著將採摘好的彩椒清洗、打包,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 棋盤鎮農民慶祝豐收
    紫薯、水蜜桃、山楂等果蔬逐漸品牌化,休閒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模式快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提高。十月中旬,棋盤鎮的農民們格外忙碌,緊鑼密鼓地準備著自家最好的產品,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場「盛會」。「過兩天我們鎮就要辦農民豐收節了,我可得提前準備好,趁著熱鬧做好我家山楂的宣傳。」孫守虎充滿期待。 從紅果園向東開車五分鐘,即可抵達棋盤鎮李家桃園。「來嘗一口我家的桃子,不甜不要錢。」桃園門口,種植戶李雲龍已經支起了棚子,向路過的旅客吆喝售賣自家的「映霜紅桃」。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農業嘉年華熠熠生輝
    金秋九月,瓜果飄香,億萬農民歡天喜地,迎來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開幕式活動將在祥符區西姜寨鄉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我市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講話一周年」三大時代背景,緊緊圍繞 「慶豐收 迎小康」的主題, 堅持以開封特色文化為基調,突出生態特色、現代科技、農耕文化、創意休閒、新時代新農民等展示,通過「話豐收、推農品、促增收,塑品牌、助脫貧」,切實展現中原大地的豐收景象,全面展示河南農業新成果、農村新風貌、農民新形象。
  • 新疆莎車: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
    進入十一月後,莎車縣各地紅棗飄香,棗農們忙著打棗枝,收紅棗,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阿爾斯蘭巴格鄉庫木霍依拉村,紅棗老闆梁春和棗農正在地裡挑揀紅棗,進行分類。  「為了改善我們居民的生活環境,也為了能帶動咱們農民收益,我們10村單單是種紅棗就有3000畝地。」 庫爾班·吾守爾說。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庫木霍依拉村的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種紅棗了以後,環境也變好了,對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農民經濟收入也提高了。」
  • 武隆:利用地理優勢種植蔬菜 無公害甘藍喜獲豐收
    村民正在搶收甘藍    華龍網訊(通訊員 餘川)近日,武隆縣白雲鄉無公害甘藍獲得豐收,迎來客商上門收購。    據了解,白雲鄉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目標,立足其獨特的自然、土壤和氣候因素,著力於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方向發展,現已發展4000餘畝綠色蔬菜,其中越冬甘藍1000餘畝,由於生產的甘藍味道鮮美,抱球緊,產量高,很耐儲運,很受消費者青睞。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浙江慶豐收主場活動舉行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浙江慶豐收主場活動舉行活動現場(二)秋分時節,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浙江慶豐收主場活動暨第二屆杭州市農創客大賽頒獎儀式在建德市舉行。
  • 雲和大灣鄉:「回流經濟」跑市場 留守農民巧增收
    像他這樣,全鄉的留守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增收,這是大灣鄉「回流經濟」所帶來的積極效應。  大灣鄉是雲和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距縣城31公裡,總人口2252人。近年來,大灣鄉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大力實施農民遞減計劃,到目前農民轉移人數達1150人,留下來的農民大多不了解市場信息、缺少銷售技能和經驗,這些留守農民在農產品豐收的季節只能被動坐等收購商上門。
  • 江西永新:富民產業助農增收
    央廣網永新10月30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周智瑋 朱國朝)金秋十月,正是豐收的季節。永新縣蓮洲鄉的大棚果蔬基地上,村民們正忙著採摘紅茄,裝箱打包。永新縣蓮洲鄉錢溪村蔬菜種植基地,農民在採摘茄子(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2019年,永新新世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蓮洲落戶,流轉了365畝的土地搭建大棚基地,種起了茄子、花菜等蔬菜。
  • 孟連縣勐馬鎮:冬農開發勁頭足 帶著群眾來增收
    冬農豐收 供圖冬農豐收 供圖剛進入新年一月,普洱市孟連縣勐馬鎮的田間地頭裡仍然一片生機,到處是長勢喜人的蔬菜瓜果,冬早蔬菜大批量上市已經進入倒計時。 冬農開發是勐馬鎮黨委政府結合當地資源、條件、氣候優勢,促農增收、整合資源優勢推出的集中連片高產種植政策,是利用冬季閒置的農田和土地進行複種的一種模式。目前,勐馬鎮共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冷庫2個,合作社的有效運作確保了蔬菜批量收購及集中銷售,冷鏈物流的進一步完善讓勐馬鎮的綠色蔬菜遠銷到各大城市,蔬菜種植技術及銷售模式趨向成熟。
  • 文山丘北錦屏千畝瓜蔞豐收 農民收穫喜悅
    今年,錦屏鎮1000多畝瓜蔞喜獲豐收,當地農民也收穫了喜悅。走進錦屏鎮小新寨村古水山莊瓜蔞種植基地裡,只見一棵棵瓜蔞樹挺拔矗立,碩大通黃的瓜蔞密密麻麻綴滿枝頭,長勢喜人。據瓜蔞種植負責人介紹,目前,瓜蔞種植已進入採收階段,每天都有專人負責採摘瓜蔞、順瓜蔞藤、除草、分離、清洗、晾曬瓜蔞籽等流程。
  • 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 日日順樂農鄉裡宴豐收
    9月23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屬於農民的日子。共慶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日日順樂農聯動全國各地10萬農村觸點,共同舉辦了以「日日順樂農鄉裡宴豐收」為主題的豐收節活動,讓農民共享豐收之樂。
  • 黃鳳江:豐收田裡話豐收
    大同市雲岡區要莊村鳳江農民合作社的500多畝土地,經過辛勤的耕耘,迎來了豐碩的收穫。伴隨著農機車的轟隆聲,一個個土豆從土裡翻滾而出,除蔓、翻土、撿拾、裝車……田野一片繁忙景象。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豐收場景,誰能想到承包者幾年前還是一問三不知的「種地小白」。2014年,做批發零售的個體戶黃鳳江第一次接觸種植業,承包了300多畝土地。
  • 南通海安李堡年產蔬菜20萬噸 農民增收近億元
    原標題:發展蔬菜種植助村民致富 初秋,海安李堡鎮光明村,村裡寬闊的道路上,滿載蔬菜的運輸車和冷鏈物流車來來往往。 光明村有農戶1800多家,村民5000餘人,在李堡是個大村子。這裡原先7000多畝耕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農民收入不高,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是出了名的窮村。
  • 海南省臨高縣數千畝毛豆豐收
    摘要:據悉,海南省臨高縣去年10月播種的6000餘畝毛豆近日喜獲豐收。祿到村基地已實現毛豆平均畝產1300至1500斤,平均每畝毛豆可為農戶增收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