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一月後,莎車縣各地紅棗飄香,棗農們忙著打棗枝,收紅棗,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阿爾斯蘭巴格鄉庫木霍依拉村,紅棗老闆梁春和棗農正在地裡挑揀紅棗,進行分類。「今年90畝地,大概要收35噸,全是特級棗、一級棗,品質相當地不錯。」
他們身後是3000畝紅棗地,當地的紅棗園為本鄉村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好機會,也為促進本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趙國華是阿爾斯蘭巴格鄉庫木霍依拉村村民,家住紅棗園附近,現在負責管理紅棗園,從紅棗施肥打枝到裝框裝車,他都會進行全程監管,每年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到這個11月份收棗子, 20來天可以收入個4000多塊錢,然後,他們賣棗子的時候,裝箱子上車。」
村民吐孫江·吐爾洪家種了棉花、小麥以及核桃,每年到了紅棗採收季,他就會來到紅棗園幫忙採收紅棗,增加家庭收入。「平時我們在家裡忙完以後,有空就到這個紅棗地來幹活,就在本村,每年自己能收入6000塊錢左右。」
紅棗園承包商梁春在當地種植紅棗多年,僱用了當地的民工50多個人,「一年下來的勞務費用就5萬多,自然氣候好,結出來的紅棗非常甜,歡迎各界朋友們到阿斯蘭巴格來逛逛。」
阿爾斯蘭巴格鄉地處荒漠邊緣,耕地大部分都是沙地,不適合種植莊稼。為了改變困境,落實「喀什地區深入實施12項工程的要求」,村委會和村民們齊心協力積極種植林果類作物,在防風固沙基礎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莎車縣阿爾斯蘭巴格鄉庫木霍依拉村村支部書記庫爾班·吾守爾告訴筆者:「現在極目所見的紅棗園在幾年前都是一片荒漠。」
「為了改善我們居民的生活環境,也為了能帶動咱們農民收益,我們10村單單是種紅棗就有3000畝地。」 庫爾班·吾守爾說。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庫木霍依拉村的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種紅棗了以後,環境也變好了,對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農民經濟收入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