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七姐、賞貢案……東莞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

2021-02-19 東莞情報站

「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

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

每逢七夕,

東莞總是熱鬧非凡。

在東莞,有哪些習俗呢?

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它通過「擺貢案,拜七姐」的風俗,在展示傳統七夕牛郎織女的浪漫傳說之餘,還通過「展藝」「賽巧」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關於七夕賽巧

七夕貢案最能體現

尤其是望牛墩、中堂等鎮街,每年這個時節人們通過貢案賽巧等習俗,用獨具匠心的布景,融匯了雕刻、刺繡、繪畫、手工製作等傳統手法,展現自己的心靈手巧,祈求愛情忠貞美滿、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下面

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東莞的傳統七夕習俗

中堂郭洲村連續十年舉辦七夕祈福活動

近百婦女齊心拜七姐

在東莞水鄉,農曆七月初七日有著「拜七姐」的習俗。以前的中堂郭洲村,每家每戶都是在自家小院乞巧,擺放貢案。而從十年前開始,村裡的婦女就開始自發組織七夕祈福活動。

「今年是村裡連續第10年舉辦七夕祈福活動,籌備工作從兩個月前就開始。這不,今年村裡近百名婦女加入其中,準備齋飯,把家裡的得意貢案作品擺放給大家看。」郭洲村婦委工作人員阿芳對記者說,七夕活動能持續下去是村裡婦女齊心的結果。每年這個時候,周邊數十條村的村民都會來觀看七夕祈福活動,大家都覺得很有成就感。

據了解,郭洲村的祈福活動最初只是村裡十幾名婦女自發組織,想不到村民反應熱烈,於是村裡加大了支持力度,提供場地等幫助。現在,郭洲村的七夕祈福活動內容更豐富,也更具現代氣息,早已聞名十裡八鄉。昨晚的郭洲村七夕綜藝晚會有12個節目,有天仙羨,南屏晚鐘,七月七日長生殿等,讓人一飽眼福。

在郭洲村立洲橋附近,到處張燈結彩,近百件七夕貢案作品栩栩如生,吸引了村裡村外的人駐足觀看。阿芳指著一株色彩豔麗的小樹對記者說:「這是村裡容姨花了兩天時間製作出來的,非常不容易。現在,村裡老人家眼力不好,也會出錢購買自己心儀貢案作品。」

望牛墩鎮七夕風情文化系列活動開幕

廣場辦貢案展吸粉無數

「七夕有約山水相逢,浪漫望溪鍾靈毓秀」。每逢七夕節,望牛墩鎮便「鬧騰」起來。「拜七姐」儀式經典復古,七夕貢案惟妙惟肖,這些習俗深受市民喜愛。

8月16日至17日,望牛墩舉行七夕風情文化系列活動,設置了「魅力民俗」「魅力人文」「魅力印象」3大板塊,包括「多彩非遺,匠心築夢」特色貢案展、「魅力水鄉,情獻七夕」乞巧祈福夜、「印象望溪,風情嶺南」水鄉記憶展等。

「鵲橋會」「扶湧大王宮」「50年代村落」……昨日下午三點,在望牛墩鎮文化廣場看到,各村在貢案展示區擺滿了貢品,吸引無數遊客駐足觀看,現場非常熱鬧。

貢案作為嶺南「拜七姐」的主要形式和精髓,伴隨著乞巧節傳統的風俗而產生。而望牛墩鎮在歷史上一直就有陳貢案、擺巧物,拜七姐的傳統習俗,民間女子通過製作貢案,展示自己的心靈手巧和對堅貞愛情的虔誠嚮往。

今年,望牛墩各村組織本村民間工藝巧手,製作具有本村特色的貢案參加評展活動,展示望牛墩鎮能工巧匠精湛的貢案製作技藝。

今年的貢品沿襲傳統,也注重與時俱進,進行創新,更多注入現代元素,講究動靜結合。21個村的貢品豐富多彩,形式各異,有動態亦有靜態,貢品精緻而充滿特色。

在東莞,有不少貢案達人

他們兢兢業業

是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人

今年80歲的周金洪是土生土長的望牛墩人,九年前開始接觸製作貢品。昨天,他製作的「時代變遷」為主題的貢品,獲得望牛墩「多彩非遺,匠心築夢」貢案展一等獎,這也是他連續九年獲得貢案展一等獎,且第五年拿到創新傳承獎。

水鄉、村落風貌、橋梁分布……「時代變遷」的貢品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50年代望東村的鄉村風貌與特色。貢品通過運用祭品工藝,融入農村特色,加上牛郎織女相會元素,以農耕為背景,展示了勤勞的群眾通過辛勞收穫、安居樂業、有情人終成眷屬等寓意。

七夕的前一個月,是90後葉銀海和00後黃智冬最忙的一個月。這兩個小夥,是土生土長的東莞人,兩人因熱愛傳統文化和木藝手工結緣。阿海初中畢業後便獨立創辦工作室,專門研究和製作手工藝品。而阿冬,今年還在讀高二,因受父輩影響,與龍舟結緣,已經利用課餘時間,做了4年多的龍舟模型。

這一次,他倆再次相聚,為的是同一個目標——製作一桌精美的七夕貢案,送到望牛墩鎮七夕節參展。阿冬說,從前七夕貢案只是家庭女孩向天拜祭的貢案,後來慢慢演變成民間社區婦女群體之間爭奇奪巧的微縮造型工藝場景大比拼。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人願意來做這種東西了。為了讓傳統延續下去,近幾年開始,他會和朋友一起做七夕貢案。

阿海和阿冬製作的貢案,結合了時政和東莞最新發展以及自己的美好暢想。高鐵通達,河流貫穿,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此外,他們還製作了不少反映傳統文化的七夕貢案,如東莞粵劇、美麗鄉村的場景、牛郎織女會鵲橋等等。

一個月以來,這兩個年輕人,就呆在簡陋的工作室裡,頂著高溫,細細打磨貢案的每一個部分。直到8月15日深夜,他們的七夕貢案終於做好了,緊接著,他們連夜把貢案運送到會場。這件暑期最為重要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了。從8月16日開始,他們的七夕貢案在望牛墩文化廣場展示供市民遊客參觀。

來源:莞香花開  東莞陽光網

超過18萬關注人群!

有關於東莞的一切情報!吃喝玩樂、民生資訊!

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爆料、業務合作請加微信:dgqbz0769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拜七姐、賞貢案……東莞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
    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每逢七夕,東莞總是熱鬧非凡。在東莞,有哪些習俗呢?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它通過「擺貢案,拜七姐」的風俗,在展示傳統七夕牛郎織女的浪漫傳說之餘,還通過「展藝」「賽巧」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水鄉風俗之七夕拜七姐
    七月初六晚「拜七姐」是嶺南著名的傳統風俗之一,始於五代。
  • 【民俗】拜七姐
    平潭西河古廟拜七姐(攝影:陳文)說了七夕香花水、打七夕水,再來說說惠州民間的另一個七夕風俗——拜七姐吧。
  • 在東莞,七夕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很多傳統習俗慢慢不為人所知。據《東莞縣誌》記載:「七月七曝衣、書。其夜,女兒夜穿針、結彩,為乞巧會」。東莞乞巧節歷史悠久,現在還保留了不少七夕的傳統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七夕節除了鵲橋會、拜七姐與鬥巧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
    姑娘們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二、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臺即稱為「拜七娘媽」。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 「七夕節」拜七姐神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七夕節習俗眾多,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等。
  • 七夕節除了鵲橋會、拜七姐與鬥巧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
    姑娘們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二、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臺即稱為「拜七娘媽」。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 「七夕節」拜七姐神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七夕節習俗眾多,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等。
  • 【網絡中國節·七夕】在東莞,原來七夕可以這樣過!
    一起去了解一下!七姐水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在東莞,七姐水被稱為天然"聖水",過去的人們在七夕這一天,去河邊打水,或者直接跳入河中,浸泡「七姐水」。人們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醫治皮膚病。
  • 望牛墩今晚重現「拜七姐」祈福儀式 前往圍觀要注意!
    東莞陽光網訊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了,老一輩的市民一定記得,在小時候,到了七月初七這一天,一定要穿上新衣去「拜七姐」,拜了七姐,往後便會心靈手巧,女孩也會覓得如意郎君。  據了解,今年,望牛墩鎮將繼續舉辦七夕風情文化系列活動,屆時,將舉行「浪漫情緣會」、「七夕祈福之夜」、「特色貢案展」、「荷燈祈福行」、「「舌尖上的科技」3D列印甜蜜美食SHOW」、「水鄉民俗風情展」、「定格幸福照片徵集」、「牛郎織女故事新編創作大賽」、「經典情歌會」等9項活動,其中,「七夕祈福之夜」是系列活動的亮點,今天晚上8:00主辦方將在該鎮文化廣場用藝術的形式演繹民間傳統乞巧拜七姐祈福儀式
  • 盤點各地七夕習俗
    牛郎織女七夕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小夥伴們都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那你知道各個地方有哪些習俗嗎?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2、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臺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
  • 七夕約會去哪裡?東莞情侶打卡聖地條漫拿走不謝
    今天,東莞市文化館為慶祝七夕節,引領市民重視傳統節日,創新性講述傳統文化故事,特繪製了「緣定七夕·愛在東莞」情侶約會打卡聖地條漫,在七夕佳節當天全網發布。該條漫以時間為順序設計,從清晨到夜晚,通過手繪插畫的表現形式,將東莞適合情侶浪漫約會之地創新性地用條漫呈現。
  • 七夕約會去哪裡?東莞情侶打卡聖地條漫拿走不謝
    條漫中還有適合情侶們體驗東莞夜生活的打卡點,國貿購物中心、東城萬達廣場、南城匯一城;吃貨們最喜歡、美食雲集的莞城光明市場、麻湧創客坊。有了這幅「情侶約會打卡聖地」條漫,七夕要去約會的你,應該不用發愁了吧!
  •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什麼風俗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情人節——七夕即將到來。每年七夕的時候,各大商場、酒店、花店就會做七夕的促銷活動。這個時候大概也是花束銷量最好的時候,一般男孩子都要給女朋友準備禮物。那麼,關於七夕節的習俗,大家知道多少呢?
  • 讓你了解廣東的七夕節習俗
    蘋婆其名來自梵語,相傳由唐代三藏法師從西域傳入,並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與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稱之為「七姐果」。蘋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後上市,且它是嶺南珍稀果品,又稱「鳳眼果」,上市期約半個月,故平時不易吃到。  2、拜七姐    在福建、廣東及東南亞一帶時興「七夕拜七姐」。這是舊時女兒家的大節日。
  • 七夕節的習俗你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傳統節日 七夕節的前世今生。2006年的時候,七夕節被我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開始於漢代,在古代也被稱為乞巧節,它是中國古代的婦女節。因地方的不同,傳播下來的節日習俗也不同,在廣州,七夕節的時候會進行拜仙,但是這個是指新婚後的新年過得第一個七夕節,他們需要舉辦一次「辭仙」儀式,目的是要與姑娘節做一個告別之意。在湖南、浙江那邊,在七夕有洗髮的習俗,相傳說女郎織女見面會流淚,清晨接露水洗髮,這樣可以得到織女的保佑。在閩南、臺灣他們會拜七娘媽。
  • 七夕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 七夕都有哪些習俗
    七夕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國內情侶們的節日。那麼,七夕節有什麼風俗呢?一起來看看吧。七夕節的風俗七夕節習俗眾多,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
  • 【中國民俗】這裡一定有你不知道的七夕習俗!
    廣東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湖南、江浙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