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這裡一定有你不知道的七夕習俗!

2021-02-27 欣欣旅遊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慶祝,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山東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浙江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紹興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廣西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廣東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

湖南、江浙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

潮汕

在潮汕地區,七夕又叫女兒節。「祭公婆神」、「出花園」、「走仔會」這些都七夕潮汕特有的習俗。

臺灣

臺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

福建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

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陝西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佔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中國西南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注意些什麼?

來不及規划行程,到了當地怎麼玩?

……

如果你有以上或更多疑問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旅遊顧問免費為您定製旅程


你離旅行,只差一步

相關焦點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盤點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我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更勝於今天。
  • 你知道在「七夕節」這天,都有哪些習俗呢
    七夕「鵲橋相會」都有哪些古詩佳句你知道「七夕節」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呢敬酒的"落第考生"下"一科"繼續"求取功名",而有了"功名"的不參加。這樣吃吃玩玩,一直玩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散場時鳴炮燒紙鏹,"魁星"像也和紙鏹一起焚燒。染指甲染指甲是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綿陽地區《鹽亭縣誌》:"七月七日為乞巧節。
  • 【七夕·中國情人節】 關於七夕節的由來與傳說 以及十七大民俗習俗事項
    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而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古時「七夕」風俗圖,蛛網乞巧。
  • 思思老師:七夕沒去處?這裡,有你不知道的七夕!
    前言:執手看夕陽,執手至暮年,當年陪你看星星,如今一同化作滿天星。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舟山人必知的七夕習俗
    虐了這麼多單身汪,那你知道咱舟山有哪些七夕習俗嗎?  一年一度的中國情人節——七夕節又到了。七夕節本是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日,舟山人在七夕那天也有相關活動,其本意是對牛郎織女的同情,同時也寓意對自由婚姻的嚮往,相關習俗在海島流傳悠久。槿樹葉洗頭  江南水鄉,有濯發乞巧過七夕節的習俗。咱們舟山也不例外。
  • 2017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七夕的習俗民俗有哪些?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日,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我國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更勝於今天。無論皇宮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區也各有趣味。古人是怎樣過七夕的,各地的七夕傳統習俗,您了解多少?在如今,七夕被譽為「中國情人節」,心有所屬的人都希望這一天過得比較特別,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度過呢?我國古人怎樣過七夕?各地七夕習俗大匯總 廣東 :七娘會
  • 「七夕節」的農村習俗,你不知道的「情人節」,其實是祭祀專用
    01「七夕節」或許每一個中國人並不陌生,從古至今的延續,有著根深蒂固的歷史,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節日的特殊性,更有深層的內涵和講究,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的「七月七」這些內涵不可不知!對於「七夕節」的定義和別稱,自然不在少數,或許這些都不重要,對於不同的地域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信奉的標準,這個只是文化的差異性,無傷大雅,泱泱華夏五十六個民族,都有其對文化的理解和延伸,無可厚非。
  • 七夕節將近,那你知道七夕節的由來與習俗嗎
    七夕歷史背景七夕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現在可以說是年輕男女的情人節,但你們知道七夕節的由來嗎,知道它都有哪些習俗嗎。七夕節在古代又稱為「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漢朝。最早是女性向天祈福,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到了唐朝時,收到宮廷文化的影響,七夕節拜天乞巧就逐漸的流傳開來。神話傳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 七夕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 七夕都有哪些習俗
    七夕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國內情侶們的節日。那麼,七夕節有什麼風俗呢?一起來看看吧。七夕節的風俗七夕節習俗眾多,主要有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種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
  • 七夕節,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其實吧,真正的七夕節並不是咱們想像的那樣,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 從七夕習俗,淺談七夕和農耕文化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導語:七夕,又名七夕節、乞巧節,是一個帶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日子。關於七夕,有諸如「纖雲弄巧,飛星傳恨」的美妙詩詞,有「織女牛郎千年傳說」的悲情和浪漫,更有「穿盡紅絲幾萬條」的男耕女織的工作分工。本文從七夕的習俗,淺談七夕和農耕文化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七夕節的由來及習俗有哪些?
    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現在的七夕節已經被包裝成了「中國的情人節」,那麼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呢?七夕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下面為大家重新介紹一下七夕節的相關知識。
  •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時間:2017-08-19 11:38   來源:火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 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
    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時間:2019-08-06 16:13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 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遠勝於今天。無論皇宮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區也各有趣味,有些民俗流傳至今。
  • 2018年七夕節幾月幾號到,七夕節習俗有哪些,七夕節後是鬼節嗎?
    七夕節馬上就要來臨了,作為咱傳統民俗的一種節日,今天小編帶您立體式解讀「七夕節」,在農村,有不少人不知道,七夕節的來歷及習俗,今天我們詳細解讀。在農村,七夕節的別稱有很多,最常聽到的是「乞巧節」,還有「女兒節」,「穿針節」等說法,其實是,過去農民對自然崇拜的一種表現!七夕節有哪些習俗婦女穿針乞巧: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因此在過去農村婦女通過各種儀式,祈求自己心靈手巧。
  • 打開七夕的正確方式:南京七夕民俗大揭秘
    ,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並且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習俗 江蘇有「香橋會」、廣東有「拜七姐」 浙江有「聽悄悄話」、湖南有「姑娘洗髮」
  • 拜七姐、賞貢案……東莞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
    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每逢七夕,東莞總是熱鬧非凡。在東莞,有哪些習俗呢?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它通過「擺貢案,拜七姐」的風俗,在展示傳統七夕牛郎織女的浪漫傳說之餘,還通過「展藝」「賽巧」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中國情人節—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 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女兒節、乞巧節 這樣的一個節日,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這麼一個浪漫的節日相關的民俗活動也很豐富。
  • ...七夕不只是玫瑰與巧克力——聽龔德全教授講述《七夕節的民俗...
    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著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傳說每年的七夕他們都會「鵲橋相會」。也有說最早七夕只是為了紀念「織女」,這一天女兒們會結彩縷穿七孔針,以此乞求智巧,所以這一天又叫「乞巧節」。而現在,我們習慣稱「七夕」為中國情人節。那到底何為「七夕」,「七夕」如何成「節」,「七夕節」的民俗是怎樣一步步演變到今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