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西河古廟拜七姐(攝影:陳文)
說了七夕香花水、打七夕水,再來說說惠州民間的另一個七夕風俗——拜七姐吧。不過,對於拜七姐這個風俗我了解不多,只是說說我所個人的一點見聞,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七仙女,在惠州也叫七姐、七娘、七姑、七仙娘,一般叫七姐的居多,其實她們是七位仙女的統稱,而非一位排第七的仙女。網友「中庸之道」認為:惠州七夕風俗中的挑七夕水、七姑會(即拜七姐)、七夕香花水,都和漢族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相差甚遠。的確如此,牛郎織女的傳說只是七夕文化的一小部分。在民間的七仙女崇拜,拜的都是七仙女,沒有牛郎什麼事。
我所見過別具特色的拜七姐活動,是與惠州相鄰的東莞市望牛墩鎮的七夕貢案。七夕貢案是七夕期間,人們把一些手工製作的小巧玲瓏的各式物件,擺放出來供大家評賞,其實就是一種包含了乞巧內容的拜七姐活動。可惜的是惠州地區未見類似的風俗。
上圖為東莞望牛墩七夕貢案(東江攝於2016年8月)
惠州一帶七夕拜七姐的活動,主要是在一些供奉有七仙女的廟宇舉行。民間家庭裡,把七夕香花水放到露天處去接露水時點九支香,也算是拜七姐的一種形式吧,不過過於簡單,儀式感不夠強,不如中秋拜月亮那麼隆重,一般都被忽略了。在廟宇裡有拜七姐活動的,我知道的有惠東縣白花鎮黃沙塘村中山古寺和惠陽區平潭鎮新田埔村西河古廟二處。
白花中山古寺拜七姐,是七夕當天上午以廟會的形式舉行。在中山古寺上面有一座小小的七仙女廟,那是當天的主角。人們在廟前輪番獻上供品並跪拜,還請了醒獅來助興。當天寺裡還煮了大鍋香飯供香客食用,隨緣贊助。平潭西河古廟同時供奉譚公和七仙女,大門上的對聯「福地雲濃九龍峰近,長天秋迥七宿光澄」,上聯寫的是譚公,下聯寫的是七仙女。西河古廟是在七月初六晚舉行祭拜,不少信眾從各地趕來,還是蠻熱鬧的,因廟裡有兩口泉水井,因此當晚拜七姐的同時還可以打七夕水。
由於惠州的拜七姐風俗主要是信眾參加(以女性為主),並未形成一種各家各戶大眾化的風俗,因此知名度不是很大。當然,作為一種流傳已久的民俗,同樣是有其生存空間的。
上圖為惠東白花中山古寺拜七姐(東江攝於2014年8月)
上圖為惠陽平潭西河古廟拜七姐(東江攝於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