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民進黨舉辦了第二場華山會議,討論如何處理「九二共識」。共設9場閉門會的華山會議,本場最有看點,因為是否承認「九二共識」,關係到民進黨要不要拋棄「臺獨」以及能否開啟與大陸的對話。承認還是不承認「九二共識」?會議給出了腦筋急轉彎般的答案:不處理。
一個中國無法取代
因為會議舉辦地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所在地華山大樓,所以會議取名華山會議,外界又稱「華山論劍」。民進黨7月初舉辦了首場「華山論劍」,議題是「兩岸政策的核心價值」,實際上討論的是「臺灣價值」。據說只有綠營大佬沈富雄被形容為刺激魚群遊動的「電鰻」,他在第一次會上表示,誰能找到「九二共識」的替代品,他將獎賞500萬元新臺幣。
「九二共識」是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國共兩黨重啟制度性協商的政治基礎,其要義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民進黨輸掉2012「大選」之後,公開承認兩岸政策是關鍵敗因,並表示不能讓國民黨「獨佔兩岸話語權」。但民進黨始終無法直視「九二共識」,他們否認這一共識在歷史上的存在。
民進黨尋找替代品
不承認「九二共識」,又想參與兩岸交流,所以想尋找替代品。目前在民進黨內走在前面的是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他提出「憲法各表」,即兩岸各依「憲法」表述中國涵義。不過,「憲法各表」在被民進黨批為「山寨版九二共識」後,支持度不高。
25日的「華山論劍」風頭悄悄轉向,與會民進黨人士不再糾纏「九二共識」是否存在,而是強調「九二共識」根本不需要民進黨去處理。與會者稱,今年6月習近平在京會見吳伯雄時,沒提「九二共識」,而只提了「一中框架」。所以,既然「中共都已拋棄『九二共識』,民進黨還需要去處理嗎?」
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大陸方面此前多次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還將其寫入十八大報告,這些事實都被選擇性無視了。當然,民進黨的真實用意只是找個藉口,離開「九二共識」這個狼狽戰場,繼續搜尋替代品罷了。可惜正如沈富雄所說:「我賭民進黨找不到」,不管用什麼表達方式,一個中國的中心意涵不可能被替代,這一點已觸及民進黨死穴。
會議主席邱義仁在會中提到,民進黨須化解「逢中必反」的印象。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表示,邱義仁點出重點,民進黨不能看到中國大陸的事情就罵、就反對,應該去做一些改變,要理性看待大陸事務,這也是民進黨未來要思考的地方。
應尋找「不獨」共識
二次「華山論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及蔡英文、謝長廷皆未到場。受邀前來的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成了最受矚目的人。蘇起當年親身參與了「九二共識」的誕生過程,據說「九二共識」一詞亦為蘇起發明,因此,他向來是民進黨唇槍舌劍的論戰對象。蘇起會後受訪時表示,會議氣氛良好,沒有被「圍剿」;但從各人發言的內容看,蘇起舌戰群「獨」的狀況還是一如預期地發生了。
蘇起給民進黨的建議實際上非常中肯透徹。他指出,「九二共識」是政治問題,不是學術或科學問題,辯論這個共識是否存在,內容為何,有無文件證明等,意義其實不大,只能強化既有立場,無法觸及問題核心。
「關鍵在於互信而非名詞。」蘇起說,國共能有互信是因為經過政黨輪替後的大量接觸交流及深入了解,「九二共識」因為合乎各方面的要求而被選為表達互信的用詞。互信是水下看不見的冰山,「九二共識」只是冰山一角。先有互信,才有名詞。他建議,民進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唯有民進黨尋求全黨「不獨」的共識,才能與對岸建立互信。
蘇起說,蔣經國當年痛苦地認識到「反攻大陸」不再可能,因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所以毅然推動大陸政策改革。「如果貴黨也能理性超越感性,說不定可為臺灣帶來長期的安全繁榮。」
會上,民進黨對蘇起的反駁充滿情緒化,比如「民進黨為什麼要相信北京?」或「一味要求取得北京信任,是否意味著北京將取得兩岸關係主導權?」還有一些則屬咬文嚼字,無理取鬧。
假裝「九二共識」不存在,擱在一邊不去碰它,想創造一個新名詞代替它,跟對手辯個你死我活,這樣的小聰明,歸根結底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充其量只能掀起幾朵小浪花,改變不了潮流的走向。民進黨要走出兩岸困局,唯有先正視兩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