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鍋涮全球 呷哺呷哺做透火鍋市場

2020-12-18 華夏飲食

依託「小火鍋」的特殊商業模式及先發優勢,呷哺呷哺在火鍋界佔了一席之地,8月29日晚,呷哺呷哺公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公司實現收入27.13億元,同比增長27.4%。

上市五年,全國開出近1000家門店,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餐飲市場中,呷哺呷哺是如何成為火鍋行業的一大霸主的呢?

起家皇城根下 顧客利益放第一位

20年前,賀光啟從珠寶行業轉行進入餐飲界,欲在餐飲行業闖出一片天地,於是他將臺式「一人一鍋」的小火鍋引入北京,並在西單明珠開了第一家呷哺。與傳統大鍋的火鍋相比,一人一鍋的呷哺因為看上去更安全衛生而意外走紅,再加上較低的客單價,很快呷哺就俘獲了皇城根下那些匆忙的年輕人。

自1998年在北京創立以來,呷哺呷哺始終秉持「一切以顧客核心利益為考量」的經營理念。

「我們一直遵循『從牧場到餐桌』的理念,通過不斷的監督,在整個羊肉的生產過程中,嚴格實施出生-飼養-屠宰-包裝的可追溯體系。」呷哺呷哺供應鏈副總裁葉衛星表示。

呷哺呷哺為了體現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每年都會聯合媒體、消費者組成美食溯源團,前往呷哺呷哺供應源頭見證其供應鏈的層層管控,如今年8月13日至14日前往錫林郭勒,開展「尋味錫盟、品質呷哺」溯源活動。

據了解,呷哺呷哺除了從源頭掌控產品品質外,還對加工、運輸環節的全流程加強管理。為此,呷哺呷哺在錫林郭勒當地建立了羊肉加工廠,並嚴格把控羊肉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制定了生產、加工工藝,產品質量的規範化標準。從宰殺到入庫設置了48道生產工序。為了延續鮮肉特點,實現無損耗肉質,利用了-35°的瞬時鎖鮮技術。除此之外,還制定了審核標準,比如羊排肉背部脂肪層厚度不得大於 2cm,出廠產品中心溫度必須保持-18℃以下等。

香港上市成火鍋第一股

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登陸港交所主板,成為港交所「火鍋第一股」。

呷哺呷哺為了完成上市,進行了一系列重組活動,以完善公司結構。

2008年5月14日,賀光啟成立呷哺呷哺,初始股東為成立於英屬處女群島。同年5月、9月、10月,分別成立了呷哺香港、呷哺北京及呷哺上海,呷哺呷哺通過呷哺香港控股呷哺北京及呷哺上海。2012年12月,GASF收購英聯投資持有的全部股份,並將股份繳回呷哺呷哺,呷哺呷哺向GASF發行、配售365094340股優先股。次年12月,東博資本通過其控股公司Elite Century Capital收購GASF持有的呷哺呷哺股份。

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賀光啟表示:「我們很高興呷哺呷哺餐飲管理公司通過上市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這是公司的一項重大裡程碑。我們早於1998年開展業務,引進並在中國首創了快速休閒吧檯式火鍋餐飲模式,為現代都市人提供獨特的就餐體驗。

未來,我們矢志成為快速休閒餐飲行業的佼佼者,並保持在中國火鍋連鎖店經營商的領導地位。

做茶飲、賣廚具 打破火鍋單一局面

20年後的呷哺呷哺正在面臨一場基於火鍋的飲食文化「深耕戰」。在經營湊湊,發力中高端火鍋市場外,呷哺呷哺還在加速布局自身產品線,提升自身的平臺競爭力。

早在幾年前,呷哺呷哺便布局高端市場,推出新品牌湊湊, 並以「火鍋+茶憩」的獨特組合方式進入市場。

湊湊的定位更像是當下的網紅店的做法,通過火鍋加茶飲的方式構建新的消費場景,吸引25-35歲的都市白領。餐食上也是針對這類人的消費習慣提供,火鍋正餐、臺式麻辣鍋、臺式茶歇、宵夜及外送服務等。裝修風格也偏中國風的設計,食材增加了很多觀賞性和藝術感,更適合打卡拍照。

為了確保產品升級創新,呷哺呷哺還不斷挖掘餐飲深度,在拓展品牌業務的同時,利用網際網路讓每一家店都增加收益,先後推出「呷哺小鮮」、「呷煮呷燙」兩個外賣品牌,來拓展新的增長點。

推出新菜品、提供茶飲之外,外賣業務成為呷哺呷哺的另一個新機遇。

呷哺呷哺財報中提到,2018年為了擴張外賣業務,呷哺呷哺推出了食材外送及即食火鍋業務——呷煮呷燙,發展新外送品類並快速布局。

呷哺呷哺表示,外賣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餐廳層面的經營利潤,但開設外賣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自2018年起,呷哺呷哺對外賣業務開始提前投入。

目前,外賣業務由2017年的5個城市擴張覆蓋至一二線的75個城市,截止2018年年末,外賣業務的銷售收入是2017年的將近203.3%。營收收入增加超兩成。

除此之外,呷哺呷哺在產業端也進行著探索,尤其近兩年在醬料及調味品生產及銷售領域實現產銷一體化,在新零售方向實現拓展。

五年擴張計劃 持續開發華南市場

呷哺在經歷了20年的洗禮後,北方市場的增量已經做到了足夠大,每年都保持在20%左右的門店增長率上,如今終於開始大踏步的往南方進軍。

在昨晚公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中,呷哺呷哺提出了五年策略擴張規劃,持續開發包括華南地區在內的新市場。據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已在華南市場開出3家門店。

目前,呷哺呷哺總體門店數達955家,其中湊湊門店61家。2019年上半年,新開76家呷哺呷哺門店,關閉7家呷哺呷哺門店,新開13家湊湊門店。

由於火鍋行業門檻較低,前景看好,未來還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對於呷哺呷哺而言,布局中高端產品線的同時,實現運營模式上的創新才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品牌營銷,還是科技賦能,一定要打出自己的運營特色。一旦這個特色形成,呷哺呷哺就會走的更加順利,也能在傳統餐飲改革的大潮中佔據更多競爭優勢。

(記者 彭宗璐 綜合)

相關焦點

  • 20多年火鍋生涯,"一人一鍋"到底給呷哺呷哺帶來了什麼?
    而從1998年呷哺呷哺首次出現在北京,就一直在通過"一人一鍋",傳遞這種健康安全的餐飲模式。時至今日,呷哺呷哺已經藉助"一人一鍋"在火鍋賽道走出一條以小火鍋為代表的全新路徑,在全國擁有了數千家直營門店,成為國內第一家把中餐規模化的餐飲企業。而細數呷哺呷哺20多年來的穩步發展,其始終倡導的"一人一鍋"的分餐就餐方式,也成為支撐其不斷向前的重要元素。
  • 呷哺呷哺引領LIGHT-STYLE涮涮鍋風尚,首家升級餐廳花開京城
    從22年前主打快餐的吧檯小火鍋一路走來,呷哺呷哺如今已坐擁遍布全國1000餘家門店,市值達到60.3億,成為名副其實的小火鍋之王。為了鞏固品類優勢,呷哺呷哺選擇聚焦自身特質,回歸初心,將更能代表自己品牌基因的LIGHT-STYLE涮涮鍋理念推向幕前。  在亞洲某些地區,LIGHT-STYLE涮涮鍋,這種輕鬆自在的涮涮鍋形式一直很流行。
  • 饞火鍋又要安全?呷哺呷哺用「一人一鍋」為美味加持!
    一人一鍋, 安全健康,契 合時宜20多年來,呷哺呷哺一直堅持「一人一鍋」的健康用餐方式,這種「一人一鍋」的小火鍋,相比傳統多人圍坐的大火鍋,能確保食客之間彼此獨立,更容易預防各類傳染疾病,十分契合大家想在安全環境下,吃一頓美味火鍋的需求。
  • 饞火鍋又要安全?呷哺呷哺「一人一鍋、分餐更健康!」
    一人一鍋,安全健康,契合時宜呷哺呷哺二十年來,一直堅持「一人一鍋」的分餐就餐方式,相比傳統多人圍坐的大火鍋,能確保食客之間彼此獨立,更容易預防各類傳染疾病,十分契合大家想在安全環境下不僅如此,一人一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以及喜好選擇鍋底和食材,不但可以同時滿足不同人口味需求的要求,避免了多人一鍋的眾口難調,亦能避免多人就餐過程中的交叉感染,從而預防各類傳染疾病的發生,美味和安全,同時加持。另外,呷哺呷哺也在不斷強化「一人一鍋」的分餐就餐方式+優質單人套餐的商業模式,加大對優質單人套餐的開發力度。
  • 火鍋行業一人一鍋勢在必行!
    火鍋行業一人一鍋勢在必行.首先給大家講一個實例,呷脯呷脯,源自臺灣的小火鍋,1998年在北京西單開了第一家店,開業初期,連連虧損,但是到了2014年,不斷發展壯大的「呷哺呷哺」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被稱為「連鎖火鍋第一股」。
  • 小火鍋、涮涮鍋歷經十年發展後 如今正成新火鍋業態之王?
    而真正有著「個人火鍋」屬性的小火鍋(或俗稱的涮涮鍋)卻一直低調:頭把交椅呷哺呷哺(需求面積:300-400平方米)早在2014年就在港交所敲鐘,不張不揚的自從開拓出時尚吧檯涮涮鍋的新路後,一路默默調整更新,直到如今仍是門庭若市。
  • 一人一鍋、颱風輕餐全新亮相合肥
    愛尚新呷哺,愛上輕餐新體驗說到呷哺呷哺,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是吧檯上熱氣騰騰的快餐小火鍋。但這一次,呷哺呷哺卻是以精緻優雅的全新面貌亮相。口味更豐富的一人一鍋,更精美的菜品、更高顏值的環境,匯成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輕正餐體驗,讓合肥消費者徹底拋掉呷哺呷哺以往「快餐小火鍋」的印象,愛上這一份款款而來的輕食尚。
  • 小火鍋、涮涮鍋歷經十年發展後,如今正成為新火鍋業態之王?
    有「個人版火鍋」之稱的冒菜已經有了掛牌新三板的公司,並帶動了一波品類風潮,正餐火鍋則一直聲勢高挺,眼看也要有港股上市公司了。而真正有著「個人火鍋」屬性的小火鍋(或俗稱的涮涮鍋)卻一直低調:頭把交椅呷哺呷哺早在2014年就在港交所敲鐘,不張不揚的自從開拓出時尚吧檯涮涮鍋的新路後,一路默默調整更新,直到如今仍是門庭若市。
  • 呷哺呷哺上線餓了麼 火鍋試水外賣O2O
    近日,國內最大的在線訂餐平臺餓了麼宣布正式牽手呷哺呷哺旗下外送品牌——呷哺小鮮,讓小火鍋愛好者們動動手指即可輕鬆享受美食。據悉,此次合作已首先覆蓋呷哺呷哺北京地區的23家門店;未來,餓了麼將逐步上線全國200餘家呷哺呷哺的外送業務。
  • 呷哺呷哺嘗試"火鍋外賣" 火鍋外送仍需市場考驗
    原標題:呷哺呷哺火鍋外賣初試水  昨日上午,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呷哺呷哺」)送出第一單外賣。這是繼呷哺呷哺上市,調整門店之外推出的又一新舉措。據悉,此次外賣只是在望京兩家門店做嘗試,後期做何規劃將根據試水情況來定。
  • 火鍋新變種!冒菜、麻辣燙、串串香…多元化業態決勝火鍋市場!
    小火鍋是相對於普通的火鍋而言,以小鍋取代大鍋,以吧檯取代桌椅的火鍋變種形式。小火鍋講究一人一鍋,圍坐吧檯,既能多人聚餐,又可獨自就餐。小火鍋最早流行於日本,後傳入我國臺灣,再從臺灣進入大陸餐飲市場。 吉野家是一家主打日式米飯的餐飲店,其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日式小火鍋的套餐。
  • 中國第一火鍋之爭:海底撈VS呷哺呷哺,北京和四川模式哪個更強
    不久,第一家快餐火鍋店——「呷哺呷哺」(閩南話是「涮鍋涮鍋」的意思),在北京西單正式開張。 但事情並沒有像賀光啟想像中發展的順利,一人一鍋的新興火鍋並沒有受到顧客青睞,再加上臺灣口味的底料難以迎合北方人的口味。 很長一段時間裡,呷哺呷哺一天也賣不出3個鍋,幾個月下來賣的還不到60鍋。
  • 呷哺呷哺:把臺式火鍋模式帶到大陸
    三五親友成群結隊去吃火鍋,因為是一般的聚會,餐桌上的每一個人都會為這場團聚預留充分的時間參與,一頓飯吃下來,三四個小時也不算多。所以海底撈做的是,在火爆的就餐現場,用小吃和貼心的服務把你留下。  在就餐時段一樣很火爆的呷哺呷哺卻不一樣。
  • 呷哺呷哺全新品牌升級:深度挖掘「一人一鍋」核心競爭力
    1998年,從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先生把吧檯式小火鍋帶到北京開始,呷哺呷哺堅持「一人一鍋」時至今日已經22年。在剛剛結束的「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就基於「一人一鍋」對時下消費客群的深刻洞察,推出全新品牌升級下的集團logo和「自在一鍋,生而不凡」的slogan,並順勢推出的「LIGHT-POT」新店模型,此舉的深層邏輯,則是代表了未來呷哺呷哺將會從更深層次挖掘「一人一鍋」的核心價值。
  • 呷哺呷哺與海底撈,是100億與1600億的差距嗎
    在作家梁文道的眼裡,火鍋是最極致的團圓。在火鍋愛好者的眼裡,火鍋是呷哺呷哺(市值百億)和海底撈(市值一千六百億)的選擇,一個主打性價比,一個推崇服務。同作為火鍋界的網紅,兩家市場定位不同的火鍋店屢被比較。
  • 深度解碼呷哺呷哺品牌升級,「一人一鍋」如何成其核心競爭力?
    來源:江瀚視野1998年,從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先生把吧檯式小火鍋帶到北京開始,呷哺呷哺堅持「一人一鍋」時至今日已經22年。22年之中,這種充滿個性包容、年輕時尚的火鍋餐飲模式不斷突破創新,在每個時代都擁有了自己的獨特定位和新的價值展現。
  • "自橙一派"呷哺呷哺品牌發布會:品牌全新升級未來可期
    先是在北京開出全國首家代號"LIGHT-POT"新模型店,如今,以"自橙一派"為主題的"呷哺呷哺品牌發布會",也在呷哺呷哺1217上市日慶祝當日震撼發布。呷哺呷哺創業22年,始終"自橙一派",在火鍋市場以"一人一鍋"的商業模式獨樹一幟,自成一派。
  • 「一人食」流行 涮撈煮義旋轉小火鍋風行
    然而,火鍋流行趨勢的變化卻非常快,曾有傳統火鍋是經典,今有旋轉小火鍋深受市場喜愛。  吧檯式旋轉小火鍋,是快餐與火鍋模式的結合,是餐飲市場中的又一次細分。在火鍋行業,已有數家實力強勁的火鍋品牌,瞄準了旋轉小火鍋所具有的市場潛力,其中近年來在市場上,以碼頭風格為主題的特色品牌涮撈煮義旋轉小火鍋,就是極具競爭力的品牌之一。
  • 呷哺呷哺、吉野家迎來第二春,小火鍋如何成為業態之王?
    對於小火鍋來說,一個人也能吃得豐盛,兩個人也能涮得過癮,吧檯式一人一鍋的操作簡單方便,在逐漸被接受後,一直不斷發展至今,且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加入了小火鍋。吉野家是一家主打日式米飯的餐飲店。東來順選擇小火鍋這個品類來幫助自己開拓市場,可謂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因為小火鍋和東來順原本的餐飲形態關聯度不高。此次入局小火鍋也是看準了小火鍋廣闊的市場空間。
  • 呷哺呷哺升級,小火鍋開創者要從「快餐」變身「輕正餐」
    呷哺呷哺變了,細心的食客首先會從新門店的logo上發現端倪。四個漢字取消了黑色邊框,拉開了字間距,從圓潤、親切轉而輕盈、優雅,恰如這個創立19年的品牌正在走向新的「人生篇章」。在火鍋這個標準化程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競爭也最激烈的超級紅海市場,「快進快出」是行業常態。正因如此,生存19年的呷哺呷哺既是巨大的成功,也不得不應對品牌老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