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一列試運行的動車組列車行駛在京滬高鐵南京南站軌道上。
本報綜合報導 5月11日,一列試運行的動車組列車行駛在京滬高鐵南京南站軌道上,作為京滬高鐵五大樞紐站之一的南京南站迎來一趟趟試運行的「和諧號」CRH380A型動車。
根據鐵道部統一安排,從5月11日起,京滬高鐵全線將按照實際列車運行圖,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運行圖參數測試、故障模擬和應急演練等在內的運行試驗。據介紹,6月底京滬高鐵將正式開通,率先實行網絡售票。至於票價,目前仍是未知數。記者側面了解到,11日從上海虹橋火車站發出的9對京滬高鐵最早的發於8點45分,最末一班於下午5點05分發出。其中以9點發出的一班用時最少,這趟中間經停南京南站的列車於下午1點48分抵達北京,1318公裡的距離用時為4小時48分。目前,按照兩個速度(據記者了解為300公裡和250公裡時速)等級混合開行的模式,鐵道部組織北京、濟南、上海鐵路局初步確定了列車開行方案。考慮客流情況和動車組下線,初期安排開行90對動車組列車,包括一站直達、省際直達和交錯停車三種模式。從11日試運行來看,從上海到北京最快的一班用了4小時48分鐘。而用時最短的這趟動車是上午10點08分抵達南京,據此推算,南京到北京最快用時3小時40分鐘。屆時,隨著寧安城際鐵路的建成通車,我市市民前往北京最快將四個小時之內到達,實現「朝出晚歸」。
據南京新聞同行介紹,5月11日一大早,南京南站就來了各家媒體的記者,儘管站臺被封閉,但大家還是擠在站臺的東側,翹首企盼著京滬高鐵白色身影的出現,一個小時過去了,閃過的都是熟悉的滬漢蓉高鐵。又是一個小時,遠遠的,一束白光越來越近。10:00,終於,一列CRH380A駛進了7號站臺,「這就是京滬高鐵」,現場揮著小旗子的工作人員確認,與滬寧城際高鐵不一樣,它的車頭顏色由白色變為銀灰色,顯得更尖,更具流線型,外觀看起來更像一顆子彈。車速雖然很快,但駛進站臺時似乎靜悄悄的,停靠了10分鐘後,列車駛離南京南站,而緊隨其後的另一輛京滬高鐵列車10:04開進南京南站9號站臺。首列停靠南京南站的試驗運行動車組是上午9點整從上海虹橋站發出的,經過1小時運行就抵達南京,這個時間也創造了滬寧之間最短運行時間紀錄,比現有滬寧高鐵大約快了9分鐘。
「一站直達」模式:不只停靠上海虹橋站和北京南站,中間還增停南京南站;
「省城之間」模式:是「只停省會城市」的高鐵,分別為上海虹橋、南京南站、濟南西站和北京南站;
「沿線車站交錯停車」模式:確保沿線城市的旅客都有車坐。
【延伸閱讀】
南京南站實行「機場式候車」
高鐵南京南站是一個「懸空」的火車站。其中,地面三層為高架候車層,有垂直電梯和自動扶梯從地面到達該層,出租、社會車輛可以通過南北落客平臺到達候車室門口,即停即走。候車、檢票後,乘客可以通過自動扶梯,到達地面二層,乘坐火車。地面二層為鐵路高架軌道層和站臺層,下車旅客可以乘坐扶梯,抵達地面一層「中央換乘廣場」。據了解,目前南京南站不準備設太多的候車室,實行機場式候車,旅客們都在大廳候車,然後統一到檢票口檢票上車。
●相關新聞
記者獲悉,京滬高鐵全線共設24站點:北京、廊坊、天津西、天津南、滄州、德州、濟南、泰安、曲阜、滕州、棗莊、徐州、宿州、蚌埠、定遠、滁州、南京、鎮江、丹陽、常州、無錫、蘇州、崑山、上海。其中安徽省:宿州東站、蚌埠南站、定遠站、滁州南站;江蘇省:徐州東站、南京南站、鎮江西站、丹陽北站、常州北站、無錫東站、蘇州北站、崑山南站,上海市:虹橋站。
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南京到北京的航線,歷來是各家航空公司搶奪的重點,有時為了能搶到這條航線,航空公司寧願增開一條賠錢的小線路,以「小線」換「大線」。而京滬高鐵的開行,無疑讓各航空公司精神「高度緊張」。「武廣高鐵已經讓我們的客流下降了30%-40%,可以預料的是,京滬高鐵的開行,肯定會對我們產生影響。」而如何應對,各航空公司除了擰成一股繩,對旅客的出行全力保障外,也各想「奇招」。
京滬高鐵和上海到北京的航班,都是從虹橋始發,所以對於上海的旅客來說,飛機還比高鐵快了幾個小時。但南京祿口機場距離南京市區較遠,旅客們趕到機場,勢必會在路途中花費時間,而馬鞍山,早在2004年9月,馬濮路的修建完成,就打通了前往南京祿口機場的門戶,現在到機場只要40分鐘的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