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人與日本人的國際婚姻數,自1996年以來一直處於日本國際婚姻第一位。遠嫁日本的中國媳婦們,她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一對幸福的中日跨國夫婦,中國妻子從2000年就來到日本。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顯示,中日跨國婚姻數量於2000年首次突破萬人大關,幾乎佔日本全國國際婚姻總數的三分之一。1993年,拿「日本人配偶永居」綠卡籤證的中國人(多數為女性)尚不足三萬人,到2008年已經大大突破10萬大軍。
根據中國黑龍江省方正縣外事辦提供的數據,在2011年前後,每年都有200名以上的該縣女性嫁到日本,超過方正縣每年登記結婚的新人總數的十分之一。
離婚率高:40%的夫妻都散了
「15年前我一時衝動,給自己的人生下了一次賭注。」來自方正縣的新娘李愛萍回首15年的婚姻生活後說,「幸好賭贏了。」
1999年,24歲的李愛萍和前男友分手,心灰意冷。男友是日本戰後遺孤的後代,當時即將要移居日本,男方的母親認為李愛萍家境貧困,兄弟姐妹多,而且沒有日語基礎,結婚會給兒子的一生造成負擔。陷入失戀的打擊,李愛萍卻心生一念:「既然日本這麼好,那我也要去日本。」
於是,李愛萍找到做國際婚介的朋友,支付了4萬元人民幣中介費,然後,從幾個日本男人的照片和簡歷中選擇了現在的日本丈夫。如今,李愛萍已經給父母在方正縣買了房,還能讓父母在冬天時去海南三亞過冬。
日本友人曾告訴李愛萍,一般來說,日本男人娶中國女人,婚姻很難穩定,每三對夫妻中會有一對離婚。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03年以來,中日跨國婚姻的離婚率高達40%。
李愛萍慶幸自己屬於幸運者,她現在已經是有著兩個孩子的母親。雖然婚姻並非一帆風順,李愛萍笑道自己曾經多次「離家出走」,投靠住在東京的姑姑,她的姑姑在1990年代初就作為戰後遺孤回到日本生活。
李愛萍剛到日本就懷上第一個孩子,做了七年全職家庭主婦,一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才重新找工作,當時她已經32歲,開始在電子工廠的流水線上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雖然李愛萍到日本後就開始學習日語,還請了臺灣人做家教,但她說自己至今未能融入日本社會,只是接受了在日本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