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六年前的2014年仲夏,此時的凡客在泥潭中掙扎,陳年坐在國家會議中心的舞臺下面,看著雷軍身穿「凡客三件套」,發布了小米手機第4代產品。
一個月之後,陳年站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座舞臺上,手裡舉著一件白襯衫宣布歸來。雷軍的名字被清晰地印在演講的PPT中,他說:「咱能不能,先做好一件襯衫?」
在這場名為「一件襯衫」的新品發布會上,陳年口中充斥著「氫鍵」、「羥基」、「聚烯氫薄膜嵌條」、「阿克蘇長絨棉」等生僻詞彙。這確實唬住了原本「只是給陳老闆面子」的供應商們。
這是破釜沉舟的一戰,被品質問題折磨的死去活來的陳年,準備從這件襯衣出發,將一個個單品做好。同樣是這件襯衫,在走投無路之時,陳年靠「它」成功說服雷軍,拿到了關鍵的一億美金投資。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這件品質襯衫,沒有成功拯救陳年。
鮮有人知,這件陳年拿來說服雷軍的品質襯衫,出自量品創始人虞黎達之手。彼時的虞,還是一家大型服裝供應鏈廠商的高管,這位浸淫服裝紡織行業20多年的老兵,多年之後重提陳年,依然唏噓不已。
上門量衣,一人一版,私人訂製、卻又可以平價消費。虞黎達手中的量品,自創立至今已經五年了,這種一件襯衫也可以下單定製的模式,在「全球定製之都」廣州颳起一股旋風,從南到北,由東到西,經上千名量體師之手,服務了110+ 城市的50萬名中高端客戶。
這五年是變化的五年,也是新國貨崛起的五年,新一代消費者自信心已經覺醒,很多年輕人,並不認為自己需要一個國際大牌的LOGO來彰顯身份,而是通過國貨的形式來表達自我。虞黎達說,「新國貨的背景下,量品是有機會的!」
此時的量品,以一件襯衫開始,卻以品牌男裝的故事承續;此時的虞黎達,以自創品牌,打造新國貨的心態開始,卻以私域流量為抓手,演繹定製男裝新故事傳承。從一件襯衫到男裝全品類,這個當年陳年「一件襯衫」背後的男人,在服裝C2M的路上越走越深入。
一件襯衫的故事在繼續,虞黎達的夢想在繼續,量品的故事也在繼續!
供應鏈變革支撐規模「個性化」
「霸道總裁」劉強東,談笑風生中,內斂與剛毅形象俱佳,但因為個人胸圍比較大,穿起襯衫腋下會起褶皺;「紅衣教主」周鴻禕,橫眉橫對時捨我其誰,但因為脖子較粗,襯衫領口難以扣上。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早期襯衫像道袍,近幾年襯衫出鏡照,卻精緻了許多,考究的面料,精緻的衣領,繡字的袖口,行家一看,就是服裝定製的精品。
現代貿易崛起百十年來,傳統的男裝銷售,包含襯衫在內,痛點一直沒有變過,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線下商場租金高昂,加價率極高,而線上則不能試穿,體驗等方面存在難題。量品的一份調研略顯尷尬:傳統品牌工廠生產出的標準化襯衫,只能滿足35%消費者的身形;而為了控制庫存,品牌襯衫尺寸,只能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服裝定製,則可以圓滿解決從消費者,到商家的眾多問題。實際上,中國服裝定製市場仍然是一片藍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13-2017服裝定製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2.9%。2018年末,定製市場規模超過了1500億元。一位定製行業人士則更為樂觀:商務男裝一年規模超過6000億,未來有一半客戶走上定製之路,就有3000億。
除了研究機構和業內人士,電商巨頭也早就盯上了定製的藍海,比如京東有反向定製,阿里有犀牛智造。但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即便是剛剛做到小批量製造,就已為眾多消費者所津津樂道。而量品的最小單位是:1件起訂,最快48小時發貨。
為了支持這種一人一版的量身定做模式,就要對後端的供應鏈進行變革!
傳統的工業化流水線的方式,自量品創立之初就被摒棄。單件單裁、單件製造,以單個訂單為單元進行流轉,將服裝生產顆粒度降低到最小的單元。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訂單也可以定製,一件襯衫也可以下單,這比柔性化生產模式,更進一步。
一人一版,私人訂製的模式,已經打破了外界對於服裝製造行業的傳統認知。那種在上海茂名南路服裝定製一條街,一個老師傅領著三倆學徒的定製模式,似乎只能是上個時代的遙遠記憶。
攬得瓷器活,要有金剛鑽!量身定製早就有之,而要做到用大規模的生產,去支撐海量個性化定單,則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和實踐。
量品草創之始,便依託網際網路、行動支付、大數據等基礎設施,迎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將用戶與工廠打通,按需生產。最終實現用規模化製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打通C2M( Customer-to-Manufactory中文簡稱為「客對廠」)模式。
量品公司董事長朱家勇,作為服裝製造行業的行家裡手,也頗費了一番周折,歷時五年,對用戶個性化的訂單進行系統研發,不斷迭代。
量品根據服裝定製的特點,先後開發完成了襯衫個性定製紙樣自動生成系統、合作商作業系統、工廠管理平臺系統等五大系統,並從國外引進先進的自動裁床等硬體設備,將硬體設備與公司IT系統高度融合。完成了後端工廠供應鏈改造和技術升級,形成了針對個人用戶的單件流生產模式。
效率提升,以消定產,沒有了庫存的羈絆,量品可以專注於產品品質,讓利用戶、讓利一線銷售、反哺工廠。因此,量品憑藉媲美一線大牌品質的399元、499元襯衫,成功打開了定製服裝的海量市場大門。
一人一版的個性化定製,慢慢凸顯出其巨大的威力。在量品生產車間的電子顯示屏上,每天適時變動的訂單一目了然。前端量體師遇到的用戶問題,也會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到工廠端。每一單產品重做,工廠端的系統裡都能看到重做的原因,每個重做的訂單都能反向追溯回去,追溯到具體的工人。
這就形成了一個前後打通的優化迭代機制,用戶反饋的問題都會在工廠端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并迭代。朱家勇介紹,成立5年,量品襯衫產品已經迭代了800多次,褲子產品也迭代超過500多次。
虞黎達對紫金財經表示,「個性化定製和規模化生產統一,重構分配模式,工廠效率大幅提升,工人收入提升50%,銷售人員的收入提升了5到10倍」。
從量體到量「心」
定製一直是服裝製造行業的金字塔,由金錢、權力鋪路,主打時尚、稀缺,從法國巴黎開啟的這項奢侈服務,卻在產業網際網路興起的當下,由富豪、明星們的專屬,走入尋常人家。
中產男、五環內、高學歷、有品位,量品聚集起一批典型用戶。虞黎達並不諱言,量品服務中產,甚至部分高端用戶,「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心態,絕不是量品的前途。
如果你覺得定製服裝很昂貴,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量品。不少人一隻腳踏入量品的門檻,另一隻腳就會不由自主的跟進來。好穿、不貴,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不過相比其他品牌,量品鮮有廣告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量品用戶粘性高,完全是由量品的服務品質帶來的。
「復購率達到50%,在新用戶的增長中,有82%的用戶是通過老用戶轉介紹來的。」虞黎達對公域流量保持警惕,認為量品取得現在的成績,得益於量體師的深度服務以及私域流量的運營。
實際上,即便是在定製領域,也一直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類似量品的上門量體定製;另一種則是用戶填寫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在線生成一份定製數據。虞黎達認為這並不適合量品的典型用戶:「量體的過程就是量心,是與用戶交流互通、產生信任的過程,不僅僅是衣服尺寸,要把用戶的喜好『量』出來。」
在量品的C2M格局下,後端的改造在持續的更新迭代,而C端用戶需要連接工廠,關鍵的一環就是量體師。對量體師來講,這是一種輕創業模式。他們無需投資、無需開店,經過公司培訓就可以在當地開展上門量體定製的服務。
「我們的客戶相信量品的產品,也相信我們的服務水平」,虞黎達認為,這種高度信賴,不是用戶填寫冷冰冰的表格可以比肩的。把眼光放的更遠一點,量品的終點是「人人盡享個性化的定製高品質生活」。而定製的品質生活,量體師的作用就顯得愈加重要。
對於這些身在一線的量體師,相當於藉助量品平臺創業。做得最好的量體師,現在年收入在100萬左右,也有不少量體師,每年能掙到50萬。對於不少白領、上班族來說,這個收入水平,還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
於是,在量品的體系下,形成了不為外人所知的「雙品牌」運營。一個是量品品牌,一個是量體師個人品牌,量體師本身也是在創業,做了一年、兩年,時間越久,這個量體師越不會離開量品。客戶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量體師的技能越來越高,賺錢越來越容易,遠比打工強多了。
隨著量體師的用戶積累,客戶轉化為朋友和人脈,做事的眼光和見解也在提升,又會反過來提升服務品質。
當然要做好業績優秀的量體師,這個過程充滿艱辛。第一,服務能力好;第二,勤奮;第三,創業者的思維,願意延遲滿足。這驅動量體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珍惜每一位用戶的意見並反饋給工廠,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用戶服務閉環。
虞黎達不斷強調他的用戶金字塔理論,他認為在當下用戶人群,基數最大的是潛在用戶,上一層是購買用戶,而用戶本身也能成為傳播者,甚至是超級傳播者。金字塔尖的就是超級傳播者。在量品用戶群中,有的用戶為量品轉介紹人數達200人之多,這就是超級傳播者。
他認為,把用戶變成超級傳播者是品牌運營的關鍵。用戶願意成為超級傳播者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優質的產品,二是超出預期的服務。而超出預期的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量體師的素質和能力,服務的專業性和水準。從量體到量「心」,這是量品為人們所認可的關鍵。
即使是面對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眾多世界級服裝品牌市場受挫,量品依然拿出了靚麗的成績單。數據顯示,量品定製創立五年來,實現了平均每年200%的增速,2019年實現了1.2億的營收。不到兩年,量品成為全球襯衫定製出貨量最大的品牌。虞黎達稱:「在全國110個城市實現落地服務,量體師數量達到1000人,已經培養出年收入過百萬的量體師。」
在與紫金財經的溝通中,虞黎達反問一個問題:你覺得在商務交往中,對於男人來說,最看重的是什麼?當然是面子啊!中國是人情的社會,禮尚往來,送煙送酒不稀奇。但如果你送上量品的產品和服務,給對方帶來不一樣的增值價值,自己則面子裡子都有了。
他戲稱:「量品也是跨界打劫,打劫的不是其他服裝定製品牌,而是茅臺和中華香菸!」
產品力是增長關鍵
產業網際網路大潮之下,商業新模式不斷萌發。以無人工廠、C2M定製化生產等為代表的一批製造業新形態,正在成為傳統製造業,化解不確定性風險的重要工具。
於是,在2020年,企業數位化意識被疫情喚醒,產業網際網路理論落地為應用場景,中鏈落地數字供應鏈、短鏈落地智能製造,長鏈落地雙能力品牌,電子商務與智能製造相向而行,數據智能是企業增長基因。
量品在持續的踐行中!
而製造企業轉型品牌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對於虞黎達來說,自然是產品力!
虞黎達曾與世界知名的大品牌合作多年,非常清楚一件高品質的襯衫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在製造端,一件高品質的襯衫除了要有優質的面料、輔料,好的設備工藝,還要有熟練工人。對於量品來說,後臺的C2M,中臺的處理系統,前端的量體師,一個都不能少。
量品未來要服務海量的人群,做到千人千面,一人一版!虞黎達稱,量品今天幹的事情是產業網際網路,我們要做的是長鏈,從工廠製作到客戶,一開始會慢,服務特定人群,然後慢慢增長。
日前,在廣州市政府公布的「全球定製之都」示範企業名單中,量品定製赫然在列,成為服裝行業唯一入選企業。其他幾家公司是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小鵬汽車等上市公司。
虞黎達說,量品將加速擴張目標,要在3年內培養100位年入過百萬的城市合伙人,5年內發展10000名量體師,為500萬商務精英男士提供個性化定製的服務。
虞黎達這樣定義量品的成功:能夠形成自己固定的客戶,並在量品的服務下不斷成長,這自然是一件成功的事情。而不斷的在外面買流量,不買就死了,這種對量品來說,毫無意義。
市場足夠大,舞臺足夠大,能不能活的精彩,關鍵看抓手和能力,順勢而為。主動順應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的時代背景下,量品的過往,也許只是序章,量品的故事正逢其時,也僅僅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