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以往的作家活動不同,找到他們都不容易,畢竟他們一直以筆名示人,總戴著層神秘的面紗」,日前河北省網絡作家座談會在石家莊舉行,由河北省作家協會召集的此次活動匯聚了唐欣恬、方想、何常在、弄雪天子等一批省內外知名網絡作家。談及籌備內幕,有工作人員透露頗費周折。
如今網絡作家是中國文學不容忽視的力量。近年隨著《甄嬛傳》、《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網絡作品改編影視劇的大獲成功,也令網絡作家再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他們為何選擇網絡寫作?是否真跟某些媒體報導的一樣日進鬥金?……記者在河北省網絡作家座談會上,就讀者關心的問題採訪了部分當紅網絡作家。
話題一:
為何選擇網絡寫作
唐欣恬:女,80後。她是留學芝加哥的金融碩士,曾在上海任對衝基金美股分析師,後回北京經商創業。首部網絡小說《女金融師的次貸愛情》2009年出版。隨後發表《大女三十》、《裸婚》,文章等主演的電視劇《裸婚》收視極佳。唐欣恬從小喜歡寫作:「上學時老師說我作文總跑題,但寫得很好。如今轉回寫作對我是很高興很容易的事。」她透露在上海工作時寫完《女金融師的次貸愛情》,「放到網上挺受歡迎,就這麼在網上寫下來了」。
何常在:男,70後。起點網作家,代表作有《人間仙路》、《官神》、《官運》等。《官神》2012年更名為《問鼎》出版,極為暢銷。何常在是邯鄲人,大學學的建築,畢業後留在石家莊。他是省會網絡作家的佼佼者,用一位行內人的說法是:「起點佔據內地網絡寫作的大半江湖,何常在的排名至少在50名前。」何常在透露他上學時喜歡文學尤其是詩歌,文筆頗佳的他早年就在《讀者》等知名雜誌發表文章,選擇網絡創作是因為:「可以自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另外雜誌發的篇幅有限,在網上可以寫長篇。」如今多家出版社也在邀約何常在撰寫實體書。
弄雪天子:女,80後。這位衡水姑娘2009年畢業於海南師大中文系,目前專職從事網絡寫作,目前是起點網籤約作家。對於筆名的由來她大笑:「完全是隨便起的。」從小就熱愛閱讀的她大學時就出版小說《衛國公主》:「將小說放到網上反響很好,2009年與起點籤約。千萬別叫我作家,就叫我寫手吧,還是覺得作家是很嚴肅的詞。」
話題二:
網絡寫作收入幾何
唐欣恬:都說網絡作家收入不薄,而唐欣恬說她寫了4個月出版第一本書才得了一萬元,「我做金融時就月入上萬,我覺得網絡寫作的出現造福了大批愛寫作的人,如果傳統寫作最多6年我就放棄了,因為太寂寞,網絡寫作則時刻有大批人在關注,哪怕是批評,網絡作家都會覺得是激勵」。
何常在:對於寫作收入石家莊網絡作家何常在不願詳說,只說「處於中上遊」。已辭職五六年專職寫作的他強調,早年為《知音》等雜誌寫稿的收入就已超過工資:「我1998年就加入河北省作協,像《讀者》編輯當年還邀我們吃飯約稿。」何常在透露網絡寫作競爭殘酷,「能出來的沒幾個,讀者口味變幻莫測,而且付費看正版的又有多少?當然也有快樂,每天更新小說時我跟讀者一樣,也想知道筆下主人公的命運發展,還是有表達的欲望。」他還說如今的網文讀者也不簡單:「起點讀者有盟主一說,就是花錢看書到一定數量獲得的稱號,前陣子有兩位盟主砸出百萬為自己心儀的作家搶排行榜,那勁頭比當年超女拉票也不差。」
弄雪天子:弄雪天子告訴記者作為籤約作家她有穩定稿費:「每天保持更新,還有全勤獎。」她透露當年大學畢業後曾當過老師,「大學時靠寫作就有收入,籤約網站就能應付生活,現在收入處於行業中遊。」她笑說網絡寫作充滿酸甜苦辣:「卡文的時候最痛苦,讀者回應五花八門,我有本書把男主角寫死了,罵我祖宗八代的都有。」
話題三:
網絡作家日常什麼樣
何常在:去年某女網絡作家英年早逝的消息見諸報端,一時間關於網絡作家嚴酷的生存環境引發媒體和大眾熱議。對此何常在卻說:「平時寫作從不熬夜,早上7點起床,每天寫作4小時以上,周末會出去玩。我在鹿泉還租了塊菜地,平時種種菜。」對於現在諸多網絡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何常在透露:「影視界很青睞女性網絡作家的言情類作品,但她們的影視改編收入不算多。」
弄雪天子:弄雪天子的生活狀態比大多數同齡人要健康得多,「我每天六點多就起床慢跑一小時,每天小說的更新量在3000字到5000字。晚上十點半準時睡覺。」已經結婚的她和老公有個很厚的旅遊計劃:「南中國都快走遍了,準備向北方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