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資訊,盡在雲熙娛樂天下。
大家好!我是雲熙,今天咱們來聊聊《八佰》這部影片吧!《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被俘虜,結局悲慘!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而觀眾對於電視劇、電影的質量也是要求越來越高,其實都知道國產電影在前幾年確實很糟,因此民眾對於國外的大片比較買帳。不過近幾年的國產片也是有了質的飛躍,像是《戰狼》《活著》《少年的你》《湄公河行動》《中國機長》《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而很多的電影圍繞愛國展開,每當看到這些能夠深深的激發中國人心目中的愛國情懷。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最為慘烈的就是日本鬼子侵略我們的中華大地了,讓四萬萬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們的革命先輩們前赴後繼的站起來,勇敢的反抗,用鋼鐵之軀踏出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那段歲月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紮根,那段歷史成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痕跡,而今我們的國家日益強盛,為的就是讓我們中國人抬頭挺胸,再也不受人欺負。《八佰》這部影片反應的不過是那段歷史的冰山一角,卻讓我們仿佛親身經歷了那段不可回首的艱難歲月,看著我們的革命前輩們奮勇廝殺、頑強抵抗,激起了我們的愛國心。
電影或許不能還原歷史,那麼真實的「四行倉庫」到底什麼樣子呢?而八佰壯士們最後的結局如何呢?要說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那就非淞滬會戰莫屬了,在盧溝橋事變之後,蔣介石為了改變日軍由北向南入侵中國的計劃,所以將他們引為由東向西,因此在上海主動反擊。由此轟轟烈烈的淞滬會戰爆發,這一戰中日雙方投入了百萬大軍,日軍八個師團兩個旅團20萬人,而國軍80萬人,最後歷經3個月的時間,日軍死傷4萬人,國軍死傷30萬人,也開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真正開始。
雖然這個數字看似懸殊很大,但在那個背景中,我們的力量確實不能跟日軍相比,而中國人卻用血肉之軀宣告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而四行倉庫這一戰卻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在國軍為保存力量撤離了上海之後,獨留下了88師鎮守閘北,師長孫元良卻派遣謝晉元率262旅524團駐守四行倉庫,堅守蘇州河以北,隨後孫元良全師撤出上海,而這支隊伍也成為了駐守在上海市裡的唯一一支隊伍,因為沒有援軍所以成為了最後的「四行孤軍」。對外號稱八佰壯士,其實真實的人數只有四百,就這樣與不斷進攻的日軍奮戰了四天四夜。
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加上河對岸是英軍租界,日軍不敢用重炮,所以就一輪輪的進攻,而守在四行倉庫的裡的英雄們都知道這一戰必死,但是他們仍然頑強反抗拼死搏鬥。而在河對岸是英軍租借,那裡仍然歌舞昇平,河對岸的炮火連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才深刻的體會到了杜牧的那句詩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租借裡的人在咖啡廳裡就目睹了中日這場激烈的戰鬥。但是四行孤軍的英勇也在感染著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蘇州河對岸上萬百姓聚集,為四行孤軍加油打氣。
在日軍想要偷襲,他們就齊聲提醒,知道他們缺少糧食,就自動捐贈食品藥品,15歲的女孩楊惠敏更是冒死通過四行倉庫與英租界的雜貨店送去一面國旗,百姓看到那面迎風飄揚的國旗更是激情澎湃,大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日軍揚言不顧一切拿下四行倉庫,而鎮守在這裡的每個英雄不畏生死,每個人都寫下了遺書抱著必死的決心鎮守,但是卻收到了撤軍的命令,關於這道命令卻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出於人道主義,各國使節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也有人說是租界怕殃及池魚,所以對中國政府施壓。
那麼撤出四行倉庫的孤軍最後結局如何呢?或許面對這樣的結局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英雄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們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去改變,只能徒生感嘆無可奈何。雖然四行孤軍誓與倉庫共存亡,但是軍令如山他們不得不撤出倉庫,這一戰消滅敵軍200多人,我軍傷亡37人,300多人撤出四行倉庫。本來這支隊伍要與滬西的國軍會合,但是卻在進入租界之後被強行繳械,因為日軍向租界施壓,如果英軍敢放他們離開,日軍就進入租界大肆搜捕,對此英軍也不敢正面反抗日軍。
但是英軍也是忌憚中國民眾的施壓,最後只能將謝晉元這支隊伍拘押,這一軟禁就是四年的時間,被軟禁沒有了自由,還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對於這些英雄們來說是何等的憋屈。而在這期間謝晉元還多次被日軍派來的特務、浪人刺殺,只不過最後都沒有得逞,這位英雄沒有死在戰場上,最後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汪偽政府成立後,他們收買了謝晉元手下最後被刺身亡,而這個時候的謝晉元才只有37歲,舉國同悲,雖然蔣介石追授他為少將,但是卻沒有了任何的意義。
在太平洋爆發之後,上海租界被日軍全面接管之後,這支僅存的四行孤軍結局更為悲慘,被派遣各地做苦役。這支曾威震海內外的英雄之師,以屈辱的結局落下帷幕。面對著這樣的結局,我們只能無線感嘆,但是他們曾為了抗戰付出的努力和頑強抵抗視死如歸的精神,值得每個中國人牢記。今天就講到這裡了,咱們下期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