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中日雙方全面開戰。同年8月13日,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標誌著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正式開始,這是中日戰爭中的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中日雙方共計投入了約100萬軍隊的兵力,日軍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死傷30萬人。雖然會戰以中方的慘敗而告終,但卻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現由北向南侵略的道路行不通,「淞滬會戰」又告訴他們由東向西也沒那麼容易。
故事《八佰》就是發生在淞滬會戰的尾聲之中。
大量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自知不敵,於是下令國軍撤出上海,讓自己的嫡系部隊八十八師斷後。八十八師的師長孫元良非常明白,老蔣讓自己斷後的真實意圖非常明確,那就是讓自己為爭取外交援助做犧牲。
孫元良向上級申請表示,要達成戰略目標,只需要死守一個點就行,一個團就能完成任務。蔣同意了孫元良的請示,畢竟讓自己的嫡系精銳部隊全部留在上海等死也不合適。
原本孫元良準備留下一個團下來,左思右想之後,又打了一個折扣,最後只留下一個加強營,共計四百人。這四百人就是上級一層層篩選留下來「表演」的精英們,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這留下來的四百人就是電影《八佰》中的英雄們,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四百人卻要叫八佰呢?
那是因為外國人來採訪的時候,只有四百人也顯得沒有氣勢,原本聲稱的是一個團的編制,在國際上不好交代。
這四百人的番號是陸軍第八十八師的五二四團一營,營長名叫楊瑞符,副團長謝晉元親自指揮,因為原團長韓憲元已經犧牲,所以謝晉元就是這四百人的,哦,不,是這「八百人」的最高指揮官。
謝晉元非常清楚,自己接受的就是一個死亡任務,因為這本就是打給國際社會看的「表演賽」,為的就是博取同情獲得支援。謝晉元抱著必死之心,帶領弟兄們與日本軍隊展開周旋,為的就是打出中國軍人的氣勢,哪怕最後的結局早就註定。
謝晉元把最後的「埋伏點」定在了四行倉庫,這是四個銀行合資修建的倉庫,堅固異常,易守難攻,最關鍵的是這個倉庫就在公共租界的旁邊。更重要的原因是,謝晉元斷定只要在這裡展開阻擊,日本人就不敢用重型火炮進攻,因為四行倉庫旁有兩個特大的煤氣罐,一旦引爆煤氣罐,除了會同歸於盡,還會波及旁邊的外國租界,引起國際爭端。所以,進攻四行倉庫,日軍一定不會選擇大規模轟炸的方法。
10月27日 ,國軍大部隊已經從上海撤出,日軍也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放鬆了警惕心,他們的部隊在上海大肆地佔領資源。當日軍大搖大擺地來到四行倉庫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槍聲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日軍原以為已經完全佔領上海,不想卻被人放了冷槍,於是非常生氣,派兵把四行倉庫三面包圍。為什麼是三面呢?因為還有一面是租界。
躲在租界裡的上海市民聽到槍聲,也非常震驚,原以為國軍已經放棄抵抗撤出了上海,這一隻奇兵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氣勢,也看到了尊嚴。
人們看到上海還有一支軍隊在為自己而戰,市民們頓時有了精氣神,紛紛跑到蘇州河來看。
人們並非只是幹看著,也有以自己的方式來援助他們。比如上海大佬杜月笙,他組織了五卡車的抗戰物資偷偷送到了四行倉庫;一個名叫楊慧敏的女學生,冒死到四行倉庫送國旗;普通民眾也在把自己看到的戰況情報大聲喊出來,提醒倉庫裡的英雄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辦法進行著戰鬥!
四行倉庫居高臨下,日軍久攻不下,反而白白折損了許多士兵。日軍想了一個辦法,想要強行攻破四行倉庫。三五個士兵舉著大鐵板防禦來自上方的攻擊,緩慢前進,準備用大量炸藥來攻擊四行倉庫的牆體。這個動機被倉庫裡的守軍所察覺,一個叫陳樹生的士兵身上綁滿手榴彈,從窗口跳下,在爆炸聲中與這些躲在鐵板下面的敵軍同歸於盡。這場戰爭開始之前,每個人都給家人寫下了遺書,陳樹生寫的是: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看過電影的朋友都知道,以上這些真實情節,電影裡都如實呈現出來了。
面對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日軍惱羞成怒,使用了各種手段,大炮、瓦斯、火攻等手段都沒能動搖倉庫的意志。倉庫裡的「八百人」整整堅持了四天,"表演"的目的已經達成,於是蔣下令給謝晉元撤出四行倉庫。
謝晉元原本計劃是守衛七天,或者是戰至一兵一卒,但是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指揮,這支部隊不得不接受命令退出四行倉庫,撤進租界區。四天的戰鬥裡,國軍死亡9人,傷28人,擊斃日軍200多人,還摧毀了兩輛日本坦克。
電影《八佰》講述的大概就是到此為止的故事。
然而英雄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謝晉元帶著兄弟們撤到租界後,卻被英租界的人強行繳了械,四百多人被關了起來。原本租界和國民軍溝通的結果是,放謝晉元從租界離開,讓其與八十八師匯合,但是日本人不同意。因為日本軍隊知道這場戰鬥的戰損比如此之大,消耗了那麼多兵力,卻被四百個人打敗,覺得面子上特別掛不住,於是他們威脅英租界限制這四百人的自由,不然就打進租界。
於是,四百位英雄被軟禁了起來。四年之後,叛國的汪精衛勸降謝晉元沒有成功,便設計刺殺了他。不久之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與西方國家徹底鬧翻,日軍衝進上海租界,拘禁了謝晉元的剩餘部下,將這些中國英雄當作俘虜發配去做苦工。直到戰爭結束之後,這些人也沒有得到肯定和安置。
他們的故事被逐漸淡忘,直到不久之前,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上映,人們才重新回憶起那段歷史,以及那些英雄!
那數十年的戰爭中無數的閃光時刻總會有人記載下來,最後會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永不磨滅!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閃光時刻也被永遠地保存了下來,記載形式叫做電影,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八佰》!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海賊說歷史,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