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故事,這「八百人」結局如何?

2021-01-13 海賊說歷史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中日雙方全面開戰。同年8月13日,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標誌著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正式開始,這是中日戰爭中的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中日雙方共計投入了約100萬軍隊的兵力,日軍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死傷30萬人。雖然會戰以中方的慘敗而告終,但卻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現由北向南侵略的道路行不通,「淞滬會戰」又告訴他們由東向西也沒那麼容易。

故事《八佰》就是發生在淞滬會戰的尾聲之中。

大量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介石自知不敵,於是下令國軍撤出上海,讓自己的嫡系部隊八十八師斷後。八十八師的師長孫元良非常明白,老蔣讓自己斷後的真實意圖非常明確,那就是讓自己為爭取外交援助做犧牲。

孫元良向上級申請表示,要達成戰略目標,只需要死守一個點就行,一個團就能完成任務。蔣同意了孫元良的請示,畢竟讓自己的嫡系精銳部隊全部留在上海等死也不合適。

原本孫元良準備留下一個團下來,左思右想之後,又打了一個折扣,最後只留下一個加強營,共計四百人。這四百人就是上級一層層篩選留下來「表演」的精英們,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這留下來的四百人就是電影《八佰》中的英雄們,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四百人卻要叫八佰呢?

那是因為外國人來採訪的時候,只有四百人也顯得沒有氣勢,原本聲稱的是一個團的編制,在國際上不好交代。

這四百人的番號是陸軍第八十八師的五二四團一營,營長名叫楊瑞符,副團長謝晉元親自指揮,因為原團長韓憲元已經犧牲,所以謝晉元就是這四百人的,哦,不,是這「八百人」的最高指揮官。

謝晉元非常清楚,自己接受的就是一個死亡任務,因為這本就是打給國際社會看的「表演賽」,為的就是博取同情獲得支援。謝晉元抱著必死之心,帶領弟兄們與日本軍隊展開周旋,為的就是打出中國軍人的氣勢,哪怕最後的結局早就註定。

謝晉元把最後的「埋伏點」定在了四行倉庫,這是四個銀行合資修建的倉庫,堅固異常,易守難攻,最關鍵的是這個倉庫就在公共租界的旁邊。更重要的原因是,謝晉元斷定只要在這裡展開阻擊,日本人就不敢用重型火炮進攻,因為四行倉庫旁有兩個特大的煤氣罐,一旦引爆煤氣罐,除了會同歸於盡,還會波及旁邊的外國租界,引起國際爭端。所以,進攻四行倉庫,日軍一定不會選擇大規模轟炸的方法。

10月27日 ,國軍大部隊已經從上海撤出,日軍也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放鬆了警惕心,他們的部隊在上海大肆地佔領資源。當日軍大搖大擺地來到四行倉庫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槍聲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日軍原以為已經完全佔領上海,不想卻被人放了冷槍,於是非常生氣,派兵把四行倉庫三面包圍。為什麼是三面呢?因為還有一面是租界。

躲在租界裡的上海市民聽到槍聲,也非常震驚,原以為國軍已經放棄抵抗撤出了上海,這一隻奇兵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氣勢,也看到了尊嚴。

人們看到上海還有一支軍隊在為自己而戰,市民們頓時有了精氣神,紛紛跑到蘇州河來看。

人們並非只是幹看著,也有以自己的方式來援助他們。比如上海大佬杜月笙,他組織了五卡車的抗戰物資偷偷送到了四行倉庫;一個名叫楊慧敏的女學生,冒死到四行倉庫送國旗;普通民眾也在把自己看到的戰況情報大聲喊出來,提醒倉庫裡的英雄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辦法進行著戰鬥!

四行倉庫居高臨下,日軍久攻不下,反而白白折損了許多士兵。日軍想了一個辦法,想要強行攻破四行倉庫。三五個士兵舉著大鐵板防禦來自上方的攻擊,緩慢前進,準備用大量炸藥來攻擊四行倉庫的牆體。這個動機被倉庫裡的守軍所察覺,一個叫陳樹生的士兵身上綁滿手榴彈,從窗口跳下,在爆炸聲中與這些躲在鐵板下面的敵軍同歸於盡。這場戰爭開始之前,每個人都給家人寫下了遺書,陳樹生寫的是: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看過電影的朋友都知道,以上這些真實情節,電影裡都如實呈現出來了。

面對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日軍惱羞成怒,使用了各種手段,大炮、瓦斯、火攻等手段都沒能動搖倉庫的意志。倉庫裡的「八百人」整整堅持了四天,"表演"的目的已經達成,於是蔣下令給謝晉元撤出四行倉庫。

謝晉元原本計劃是守衛七天,或者是戰至一兵一卒,但是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指揮,這支部隊不得不接受命令退出四行倉庫,撤進租界區。四天的戰鬥裡,國軍死亡9人,傷28人,擊斃日軍200多人,還摧毀了兩輛日本坦克。

電影《八佰》講述的大概就是到此為止的故事。

然而英雄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謝晉元帶著兄弟們撤到租界後,卻被英租界的人強行繳了械,四百多人被關了起來。原本租界和國民軍溝通的結果是,放謝晉元從租界離開,讓其與八十八師匯合,但是日本人不同意。因為日本軍隊知道這場戰鬥的戰損比如此之大,消耗了那麼多兵力,卻被四百個人打敗,覺得面子上特別掛不住,於是他們威脅英租界限制這四百人的自由,不然就打進租界。

於是,四百位英雄被軟禁了起來。四年之後,叛國的汪精衛勸降謝晉元沒有成功,便設計刺殺了他。不久之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與西方國家徹底鬧翻,日軍衝進上海租界,拘禁了謝晉元的剩餘部下,將這些中國英雄當作俘虜發配去做苦工。直到戰爭結束之後,這些人也沒有得到肯定和安置。

他們的故事被逐漸淡忘,直到不久之前,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上映,人們才重新回憶起那段歷史,以及那些英雄!

那數十年的戰爭中無數的閃光時刻總會有人記載下來,最後會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永不磨滅!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閃光時刻也被永遠地保存了下來,記載形式叫做電影,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八佰》!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海賊說歷史,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八佰》背後那些真實的故事,戰士們最後的結局
    最近,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好評如潮。許多人被感動的一塌糊塗,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一支中國軍隊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掩護大軍撤離的故事。那麼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呢?
  • 電影《八佰》冒充「八佰」火熱上映,真實的八百藏景區內寂寞無聞
    電影《八佰》上映之後,票房數據喜人,隨著票房高歌猛漲的是人們對歷史的回望,對英雄的緬懷。導演管虎說他走過17座城市,採訪過很多是年輕人。90%都不知道四行倉庫,這個真實的歷史事件來自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國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計420人為壯軍威冒充800人固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四天四夜,最後順利撤出377人的故事
  • 電影《八佰》的真實故事是什麼? 力求真實效果最大力度還原戰場
    電影《八佰》的真實故事是什麼?電影《八佰》根據真實戰爭改編而來的故事,不是虛構出來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有更強的歷史厚重感,也更引人深思。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一支僅有400多人的孤軍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對抗數萬日軍。
  •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但背後卻不是一個好故事
    電影《八佰》的上映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在2019年6月15日作為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官方宣稱由於技術原因取消放映,將全國公映時間放到了2019年的7月5日。但是《八佰》又一次放了觀眾鴿子,宣布公映時間待定。為什麼會出現多次「跳票」,這其中應該和電影本身的內容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八佰背後的真實故事!
    最新上映的電影《八佰》製作周期長達十年,耗資5億多人民幣,上映歷程一波三折,最終圓滿登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來形容這部電影最好不過了。截止到8月24日20點30分累計票房9.36億人民幣。電影真實還原了當時那段歷史,場面的殘酷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有這麼一段歷史,因而網上出現了很多這段歷史的前後因果。我想很多人應該都從各個方面或多或少有過了解,可是出現的軟文都是有所出入。我們將時間拉回那段可悲可泣的戰爭年代。
  • 八百壯士真實歷史最後結局是什麼 八佰淞滬會戰八百壯士是哪裡人
    電影《八佰》自籌拍開始就備受關注,現在這部電影終於要上映了,大家怎麼能不激動呢?《八佰》是真實事件嗎?八百壯士真實歷史故事是怎樣的?電影中展現出的畫面是真實存在的嗎?電影《八佰》的確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 電影《八佰》的結局
    電影《八佰》仍在上映。現在評價這部電影似乎為時尚早,總是有些東西需要時間沉澱下。但這部電影的諸多亮點和精彩之處也無需置疑與贅言,這必定是一部留名佳作。《八佰》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結局?《八佰》的結局是在悲壯的突圍中收場。慷慨赴死的槍聲響來,電影在團長謝晉元負傷吶喊與這個註定絕望的凜冬雪夜裡日軍從黑暗處射來的子彈中戛然而止。相比劇情是否用力過猛,《八佰》的結局似乎是更被詬病的。
  • 《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被俘虜,結局悲慘
    我是雲熙,今天咱們來聊聊《八佰》這部影片吧!《八佰》破24億,真實的「四行倉庫」究竟如何?撤軍後被俘虜,結局悲慘!隨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而觀眾對於電視劇、電影的質量也是要求越來越高,其實都知道國產電影在前幾年確實很糟,因此民眾對於國外的大片比較買帳。
  • 八佰戛然而止的開放式結尾引人深思
    八佰戛然而止的開放式結尾引人深思時間:2020-09-19 12:53   來源:昕薇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佰結局有人活著嗎? 八佰戛然而止的開放式結尾引人深思 八佰結局只有一小部分還活著,很多的戰士為了抵抗日軍的侵襲,而光榮赴死。
  • 電影《八佰》盪氣迴腸,使人潸然淚下,但與真實歷史有多少出入?
    經不住網上鋪天蓋地的好評,一家三口全體出動到影院現場觀看了抗戰劇《八佰》。當電影結尾謝晉元團長身中兩彈,中國士兵衝橋遭到日軍屠殺損失慘重而電影戛然而止時,兒子問我英雄們最後的結局時,忍不住還要吐槽幾句。雖然《八佰》是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有些情節也讓人看得熱血澎湃,但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
  • 八佰(八百啟示錄),副團「謝晉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八佰上映首日票房突破千萬#在21日,由導演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八佰》中眾多角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是王千源扮演的羊拐,張譯扮演的老算盤,姜武扮演的老鐵,歐豪扮演的端午,以及端午的弟弟小湖北。然而有一個角色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那就是杜淳所飾演的民族英雄謝晉元。
  • 《八佰》會是第二個《戰狼2》嗎?
    《八佰》在這方面與《戰狼2》非常相近,但最為相近的還不是這一點,而是他們因缺點被全然抹殺影片存在意義的遭遇,可以說是完全一致。《八佰》這部電影從宣傳期間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第一輪點映票房破千,二輪點映票房破億,連續兩日奪得全球票房冠軍。能夠拿到這樣的成績,足以說明《八佰》的優秀,網上也不乏對這部電影的褒獎。
  • 《八佰》中的故事原址,如今再度被電影帶火,遊客絡繹不絕
    曾經有幾部電影,現在已經很飽滿,電影院爆發前也有過熱鬧的氣氛,但是要說是最近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一定是「八佰」,很多人把電影當作爆發後的電影,回顧電影的第一場比賽,我們可能會回想起來,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裡,也會感覺到這部流離失所的人其實也很有意義,而《八佰》這部電影對現場也具有重大意義,原來的故事著火了,看到遊客中的時鐘層出不窮。
  • 耗資7億,票房破紀錄,《八佰》淬鍊出國產戰爭電影新標杆
    《八佰》終於來了!光點映票房就斬獲了2.31億的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提振了疫情後的中國電影市場。 也許是愛國精神或是高度戲劇化的故事,「八百壯士」被一代代電影人重現銀幕,早在1938年第二代導演應雲衛就將其搬上銀幕,1975年丁善璽執導,柯俊雄、林青霞主演的《八百壯士》則是流傳最廣的版本
  • 流淚看完《八佰》,偏見果然是一座大山
    戰爭的背後,是政治。 電影的背後,是什麼? 《八佰》上映不足一周,豆瓣評分從8.3跌到7.8。 在4星以上評分超過70%的情況下,這樣的惡評仍然佔據前列:
  • 電影《八佰》:八百勇士死戰四行倉庫,最後的命運如何?
    這部電影的點映過億,豆瓣評分8分左右,到底會講述怎樣的一個故事? 首先要提到幾個詞條: 淞滬會戰、八百勇士、四行倉庫。 先說淞滬會戰,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這是抗戰史上的一次大型會戰,過程及結局極為慘烈。 1937年8月13日,全面爆發,持續了三個月。其規模之大、傷亡之慘烈觸目驚心。
  • 電影《八佰》裡的蘇州小演員,就是他們!
    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3天票房破7億。截止昨天下午3:47,票房7.01億。《八佰》的故事原型是十四年抗戰中一段悲壯的英雄史: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麾下數百壯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四行倉庫。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稱之為「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 電影《八佰》和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2020年8月21號,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因為歷史上的八百壯士的確上演過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不敵日軍海陸空一體的凌厲攻勢。1937年10月26號,上海戰局急轉直下,中國軍隊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被日軍圍殲,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 中紀委官網評電影《八佰》: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而現在的中國已...
    每經編輯:王曉波8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文章稱,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了。
  • 到此一遊|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了解《八佰》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五層建築,面積達11984平方米,是當時蘇州河北岸規模最大、結構堅固的倉儲建築。最近熱映電影《八佰》中涉及的真實歷史事件——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