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侯老師
開封龍亭公園實景圖
什麼是城市中軸線?
城市中軸線是一個城市的景觀、功能與發展軸線,是城市的&34;。
站在城市的中軸線上,你可以領略城市的文化底蘊,感受科技和創造,感覺城市的大氣開放,感受現代都市的繁榮昌盛。
城市中軸線不僅是一個概念,它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城市的現代化以它為中心,市民的生活空間以它為坐標,它讓你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所處的城市空間,也會讓外地朋友第一時間領略城市的魅力,它是城市的核心,又是城市的窗口。
因此,只有站在城市中軸線上,你才會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城市的靈魂。
偉大的城市都有一條中軸線。
從紐約、巴黎到北京。
紐約的城市中軸線。
它被譽為紐約&34;,被驕傲地稱為&34;。
帝國大廈、聖派屈克教堂、中央公園以及全球所有最頂級的品牌店林立在大道兩旁,呈現出萬商匯聚的繁華景象。
巴黎的城市中軸線。
巴黎是世界城市規劃設計的典範之一,而巴黎的城市中軸線更是西方城市中軸線的典型代表。
巴黎城市中軸線是東西向的。
以羅浮宮、杜勒裡宮、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和德方斯副中心構成的東西約8KM長的城市主軸線,它充分利用開闊的水面、綠地,使城市空間更加開闊明快。
軸線上串連著豐富的活動內容和開放空間,每段景色各異,是巴黎的城市設計藝術的精華所在。
北京的城市中軸線。
自公元1276年元朝建立大都以來,北京城內南北向形成了一條長約7.8km中軸線,縱貫正陽門、天安門、故宮、鼓樓、鐘樓等大型建築,以金、紅二色為主色調與四合院灰與綠營造的安謐,構成強烈對比的視覺反差,給人極具震撼的審美感受。
這條長7.8公裡的中軸線是北京的中心標誌,縱貫北京城市的中心,使得古都北京莊嚴肅穆,充滿了禮儀的規範和神聖的氣氛。
城市中軸線的功能是什麼?
一句話:定位城市,傳承歷史,彰顯文明。
中軸,顧名思義,掌控中心與繁華的所在。中軸之於城市,猶如靈魂之於生命。
每個優秀的城市都有一條中軸線,或成於精心規劃、或成於歷史沿革。城市中軸線以其獨有的地位和擔當,訴說著一座座城市的古往今來,承載著一座座城市的精神與希望。
城市中軸線也是歷代城市發展及其規劃、建築師的最高水平體現,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標誌,一個城市的中軸線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和變遷,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
在城市中軸線那些巍峨壯美的建築上,你可以發現城市發展的脈絡,也能探究城市的前世今生。
梁思成先生在《偉大的中軸線》一文中,曾這樣讚美北京的中軸線: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在這條中軸線上,匯集著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鼓樓、鐘樓等大型建築的雄偉建築長廊。
它以金、紅二色為主調,與青磚灰瓦、綠枝出牆的四合院所營造的安謐,構成強烈的視覺反差,給予人極具震撼的審美感受。
首都博物館《探索北京中軸線》
開封城市中軸線世界奇觀。
世界最早千年不變。
公元776年,唐末宣武軍李勉將軍在汴州建立宣武軍署衙,從那時至今的1244年裡,從龍亭午門一路向南綿延3公裡,一直是開封城市的中軸線,其地下8米處,正是北宋東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通衢大道———御街和中山路。
在中山路和御街之間,分別疊壓著明代和清代的路面。這種&34;的景觀意味著:
從古代都城到現代城市,開封的市中心從未變過,雖歷經洪水、戰亂、政權更迭,但始終以宋都御街和中山路為中軸線。
開封的城市中軸線是世界上最早的中軸線,它比北京早了500年,比巴黎和紐約早了1000多年。放眼全世界上萬個城市,中軸線歷經千年不變,並且一層層疊壓的絕無僅有。
因此說,開封的城市中軸線1200多年未曾改變,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觀。
圖示。
開封既是中國最早的都城,又是世界上唯一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地方。這條縱橫南北、頂天立地的中軸線,就是如今的龍亭公園內,將楊家湖和潘家湖,一分為二的那條綿長的通道。
這條中軸線,南起城市邊緣,當然還可向前無限延伸;中間穿街過巷,串起城市的幹道;北面通達皇城,直抵皇宮正門。筆直修長,巋然不動,給人以威嚴肅穆之感,讓人油然而生敬畏!
置身這條中軸線上,使人不由想起&34;字的寫法,那王字中間的一豎,就是一條中軸線,將猶如橫亙的大街似的三橫,上下連接,一氣貫通,從而構成了一座宮城、或者說一個城市的基本骨架。
金朝建中都仿製汴京。
公元1153年,金國完顏亮正式遷中都於大興府,成為今日北京市建都歷史的開始。
金國中都的改建仿自北宋汴京(開封),由金主完顏亮遣畫工先畫出汴京宮室規制,然後交左相張浩照圖修造。
張浩徵調民工80萬、兵卒40萬,歷時3年最終建成。
可以說,整個金中都就是根據汴京&34;的城市,從整體規劃到宮城布局,再到建築風格,甚至名稱都與汴京相同。
為了仿製汴京(開封)的&34;,金國中都也規劃建設了中軸線:
南起豐宜門經大安殿到北部拱辰門。金朝還把汴京宮殿中的一些構件拆卸下來,直接用於中都宮殿建築,從玉樽金鼎到龍床香案,都是直接從淪陷的汴都搬運過來的。
這說明:一向在草原遊牧的女真族,對大宋的物質文明是如何痴迷和豔羨。
金國中都仿效北宋皇都開封&34;&34;的規制而建,開啟了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
今天在北京廣安門南濱河路金中都公園內,還能看到金代的建築風貌。
近日我去北京出差時,特地去金中都公園考察,拍下了幾張照片。
下面這組青銅塑像叫做《營城建都》,
說明牌上刻寫內容是:
公元1153年(金貞元元年),海陵王完顏亮仿照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制式營建金中都,揭開了金中都作為北京首都之地的新篇章。雕塑為左丞相張浩與工匠研究營造法式。
看看這座亭樓,分明是北宋的克隆版
北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2018年7月,北京中軸線申遺已確定天安門等14處遺產點。市政府已將北京城市中軸線申遺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
有專家建議,開封應學習北京市的做法,儘快啟動開封城市中軸線的規劃整改和申遺工作。
專家認為:開封學習和效法北京整體保護傳統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做法勢在必行。
不僅可以彰顯開封在古都名城歷史方面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極大地推動開封古都名城、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同時,可以促進古都名城開封文化、旅遊產業的集聚發展,使傳統中軸線成為開封最富魅力的文化旅遊路線。
漫步在開封中軸線所見所思。
在開封的這一年,我曾無數次漫步在從龍亭到御街,再到中山路這條千年的中軸線上,我深深地呼吸,品味著氤氳滿城的宋韻,我久久地徘徊,探尋先賢們的足跡。
漫步在古樸的御街,我看見宋仁宗的御車駛過:
那一個白天,官家與範仲淹,韓琦一同視察京城商業的繁華,謀劃國家的發展。
那一個夜晚,官家輕車簡從,與民同樂,攜家人觀賞上元燈會,觀看瓦肆的演出,既沒有迴避戒嚴,也不設演出專場……
宋仁宗執政四十年,成就了大宋朝的太平盛世,譜寫了清平樂的華彩樂章。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宋仁忠攜女兒觀看相撲表演。
漫步在繁華的中山路,我看見蘇洵父子三人行色匆匆,他們從遙遠的四川老家進京趕考。
那一年,蘇東坡年方21歲,青春勃發,躊躇滿志,兄弟兩人同時考中,金榜題名,蘇老洵雖未參加考試,卻也憑一篇《六國論》的雄文譽滿京城,中國文壇升起了耀眼的三顆巨星。
那一年因烏臺詩案,蘇東坡從御街啟程,貶赴黃州(今湖北黃岡市)。
面對三國古戰場,他觸景生情感慨不已,寫下了不朽的名篇《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漫步在昔日的汴河州橋,我看見靖康元年的滿城烽火。
那一年,公元1127年,汴京城破,金國鐵騎踏碎了州橋的明月。
那一年,公元1170年,南宋範成大奉命北上出使金國,重回中原故土,他沿著汴京的中軸線踽踽獨行,腳步踉蹌,寫下了催人淚下的詩篇《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就是說:
州橋南北的天街之上,
中原父老佇足南望,
年年盼望王師返回。
他們泣不成聲強忍淚水,
悄悄地詢問南宋的使者:
何時我們的軍隊真能回來?
時間又回到現實,回到了公元2020年的夏天。請跟隨侯老師的步伐,再一次登上龍亭,欣賞這八朝古都的優美畫卷,欣賞這千年不變的城市中軸線。
從北向南,由近及遠,你可以看到朝門,嵩呼。越過潔白如璧的玉帶橋和巍然莊嚴的午門,你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御街,你可以看到繁華的中山路,綿延不絕,一路向南。
在開封城市中軸線上,匯聚了古都名城地上、地下最具價值的文物遺存,是開封城市格局和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
現存主要建築有龍亭大殿、樊樓御街、汴河遺址、州橋遺址、大南門遺址等等。在這條中軸線的兩側,有鼓樓,有相國寺,有開封府,有包公祠。
這些建築既是當今開封建設古都名城歷史文化的依據和象徵,也是歷代開封城市文明發展的遺存和見證。
微電影《微夢大梁城》截圖。
開封中軸線的美,這八朝古都的美:
是一段段伸手可以觸摸的城牆,
是一層層清晰可見的城摞城,宮摞宮,馬道摞馬道;
是一千年巍然不倒的鐵塔,
是兩千年奏響陽春白雪的吹臺;
是樊樓裡傳出的豫劇腔韻,
是鼓樓夜市的叫賣聲聲;
是魯智深倒拔垂柳的大相國寺,
是包青天執法如山的開封府;
是中山路繁華老字號飄來的香味,
是千萬戶老開封人家升起的炊煙;
是宋都皇城川流不息的遊客,
是清明上河園推陳出新的美麗畫卷……
圖示:龍亭大殿
礬樓(復建)
礬樓原名白礬樓,後來更名為豐樂樓,一說為樊樓,傳說是宋徽宗與李師師幽會的地方。位於宋都御街北端,是據史書記載於1988年復建的一組庭院式仿宋樓閣,是開封最大的仿宋遊樂中心。
御街遺址
開封府遺址
大相國寺、
微電影《微夢大梁城》截圖。
州橋遺址。
本集結束,謝謝您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