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端終點在哪裡?(下)

2020-09-05 暢遊暢聽

太廟&社稷壇

社稷壇向左,太廟向右

按照「左祖右社」的禮制,中軸線東側為太廟,祭祀列祖列宗;西側為社稷壇,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

社稷壇在今天北京中山公園內,關於中山公園的詳細解讀,請聽我的音頻專輯《解說北京中山公園》,邊聽邊遊。

天安門&紫禁城&太和殿

故宮博物院建築群

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在此居住。

城內宮殿建築群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對稱展開。

太和殿上的簷獸

故宮太和殿上,在騎鳳仙人後面有10個形狀奇特的簷獸,你都能叫得出來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分別是龍子嘲風、鳳、獅子、海馬、天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

最後戧脊上有大型的戧獸,用來固定住屋脊。

景山

景山萬春亭

景山是由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而成。主峰上的萬春亭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最高點。登上景山,可以鳥瞰整個紫禁城。

地安門

明清時期地安門是做什麼用的?

明、清兩代皇帝去地壇祭祀,必走地安門。地安門是皇城的北大門,與天安門南北呼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

地安門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萬寧橋

萬寧橋是北京確立中軸線的基點

萬寧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位於中軸線和六海及元代通惠河的交界處,是元代漕船進入積水潭的必經之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萬寧橋是北京確立中軸線的基點。

萬寧橋鎮水獸

萬寧橋下的鎮水神獸,原名「趴蝮」。龍生九子之一,生性喜水,鎮守河道,捕食河妖為食,是保佑一方風調雨順的吉祥之物。

鐘鼓樓

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北端終點

鐘樓和鼓樓是集祭祀和報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都城建築。

「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晨鐘暮鼓,生生不息。

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北端的終點,您猜對了嗎?

其它小物件

清代黃琉璃龍紋瓦當

元大都遺址出土的藍琉璃花磚

清代「乾隆年制」綠琉璃滴水


首都博物館

展出地點:首博地下一層(水景庭院)

展出時間:2019.12.21—2020.12.20

特別提示:來首博需要提前在「首都博物館」公眾號上預約,憑身份證進入

相關焦點

  • 探秘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端終點在哪裡?(上)
    首都博物館正在展出《探秘北京中軸線》,讓我們一起去一探究竟。據史料記載,這塊石匾額製作於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匾額長2米,寬0.78米,厚0.28米,至今保存完好。永定門中軸線的南起點為永定門中軸線南北共7.8
  • 最美中軸線| 南起點「永定門」,城門推開塵封的記憶
    編者按丨最美中軸線一條中軸線,一部中國古代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本欄目將帶領讀者遊走這最美中軸線,一起了解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建築遺蹟,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 「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開幕
    記者 饒強攝   體現著北京獨有壯美秩序的中軸線變成一首「歌」,隨著中軸線上高低錯落的屋頂,時而高昂清脆,時而渾厚低沉;一步之內,看盡百年中軸變遷,在紫禁城的「建築」裡尋找畫師留下的秘密;穿過大柵欄林立的各式幌子,乾隆五十年御製的「養老銀牌」露出真容……昨天,「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軸數百年風雲濃縮在1000平方米展廳內。
  • 鏡頭下的京城中軸線:永定門門臉兒
    北京中軸線外城南門的永定門建於明朝,京城人習慣地稱之為「永定門門臉兒」。城樓南端的廣場橫跨在護城河與二環路上。小的時候,曾經看過殘破的城牆,盡顯滄桑。2004年重修的永定門門樓,南北兩側擴展了空間。在六朝古都的北京,護城河原本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只可惜,現在只殘存一小部分。這是永定門外的護城河。城樓北端有觀音寺、佑聖寺、御道、廣場,成為京城人休閒、娛樂的場所。古代的京城,以宮城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門到鐘樓長7.8公裡的城市中軸線,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傑出的城市設計範例之一。
  • 北京中軸線,城市文化的脊梁,人文歷史的命脈
    在北起鐘樓南至永定門的中軸線上,曾經排列著42座古建築,其中有10座已經消失,有3座被重建,還存有35座。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以及分布在中軸線兩側的胡同街巷,積澱著北京厚重的歷史文化。元大都時期城牆周長約60裡,是南北長於東西的長方形。
  • 它是中軸線的南起點,外城最雄偉的城門,永定門滄桑之變
    北京的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標誌,南起點是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7.7公裡。中軸線體現了古代北京城市建設的突出成就,是世界城市建設歷史上最傑出的城市設計範例之一。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曾讚美這條中軸線是「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
  • 李亞鶴:北京中軸線上的永定門 初春三月小記
    李亞鶴:北京中軸線上的永定門 初春三月小記時間:2020-04-03 11: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亞鶴:北京中軸線上的永定門 初春三月小記 李亞鶴:北京南二環護城河邊上有一處孤零零的城門樓,就是永定門。
  • [文明中華]歷數「北京中軸線」上的那些重要節點
    (資料圖片)  2001年起,航空攝影愛好者馬文曉開始將鏡頭對準北京的中軸線。「中軸線上的建築巍峨森嚴,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金黃色的光芒。」得到的航拍照片深深震撼著馬文曉,「中軸線完美地體現了北京城規劃的哲學和美學思想。」  10年後,在第六個中國文化遺產日,這段長達7.8公裡的中軸線正式進入申遺程序。
  • 探秘北京中軸線!就在首都博物館
    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日期-2019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0日-展覽地點-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O展廳(水景庭院)中軸線是古都北京的脊梁和靈魂,嚴謹、中庸、秩序,體現了尊卑有序的價值觀以及天人合一的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城市建築上的反映。這條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建築的精髓,蘊含著華夏文明的精彩印記,也發生了不少鮮為人知的神秘故事,留下了至今未解的歷史懸疑。穿越時空,探古訪今,一同開啟北京中軸線上的探秘之旅。
  • 首博新展解讀北京中軸線
    在首都博物館近日舉行的「讀城——探秘北京城中軸線」展覽開幕式上,精彩有趣的活動吸引了許多人參與。展覽以青少年為核心受眾,為青少年量身定製學習性和互動性強的社教活動,展出文物22件套,通過「溯·前世傳奇」「探·大國意蘊」「話·今生新姿」三個篇章,講述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沿革、文化底蘊和多彩故事。  「媽媽,正陽門的俗稱叫什麼?」「現在的永定門和原來一樣嗎?」
  • 追憶北京中軸線古建修繕那些事:永定門城樓的「鎮物」有這些
    作為北京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實施計劃已基本完成,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保護中軸線古建一直是北京文物部門的重要工作。今年,時值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成立30周年,公司董事長、古建專家李彥成回憶起這些年來與中軸線古建之間的故事,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復建永定門城樓合龍中軸線南起點「說起中軸線上的古建修復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永定門城樓的復建工程。」
  • 北京的中軸線有多長?
    大家好,本期和大家聊的是北京的中軸線~元明清的北京城,布局呈東西對稱分布,而中軸線就是對稱軸。但是,要說到北京的中軸線的長度?你能說出答案嗎~北京中軸線明清時期,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大約是7800米
  • 首博「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再亮相 從22件套文物領略百年風姿
    最近,隨著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恢復開放,「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覽再次亮相,觀眾在1000平方米展廳內,移步換景,領略中軸線百年風姿。欄板吻獸拼出「元大都」中國人自古都在努力追求形成城市中軸線,但直到元朝才出現了最接近《周禮·考工記》提出的理想都城的模式——元大都,確立了今天北京中軸線的雛形。
  • 地理研學:居家「雲遊」北京探秘中軸線
    延期開學期間,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區初一地理老師帶領初一年級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地理自主探究學習課題。研學課題:北京中軸線探秘研學要求:觀察北京市的城區地圖,思考北京城的布局有什麼特點?你能不能找到一條貫穿北京的對稱軸?這條對稱軸就是北京的中軸線。
  • 22件中軸文物邀觀眾一起探秘北京中軸線
    《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展今天在首都博物館拉開帷幕。22件文物輔之以多種資料、展品從北京中軸線的形成、變遷、發展,到與之相關的建築、人文進行了全方位展示。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還可以幫觀眾多維度、多角度地認識北京中軸線。
  • 北京中軸線:一條線,8公裡,有啥了不起?怎麼玩兒轉?
    >(「紫微正中」,意為皇宮是人間「正中」),並正式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後明朝嘉靖年間,朝廷決定加築外城,但由於財力所限,只修了正南一面,中軸線也從正陽門向南延伸到永定門,並基本定型。從 南 到 北2011年6月,北京啟動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工作。
  • 在北京南中軸線上,有一個藏得很深的公園,讓我告訴你是哪裡吧
    當你開車路過南二環的時候,或者直接走在南中軸線上,你都可以遠遠地看到永定門城樓。也許只匆匆一瞥,心裡感慨一下這座城樓的雄偉壯觀,就駕車遠去了。你不會注意到,圍繞著永定門城樓,在天壇公園和先農壇中間,有一個不小的城市街心公園,永定門公園。
  • 它是北京中軸線最南端的城門 卻被一座火車站給「拖累」了
    永定門是北京外城南垣中門,也是北京中軸線的最南端。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明嘉靖年間北京城開始修建外城城牆。那時候,北京城南商業很發達,再加之天壇、山川壇(先農壇)都在城南,因此明政府決定先修建南邊的外城城牆和城門。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永定門甕城建成。北京外城城牆原計劃也要圍成一圈,建成「回」字形。規劃外城周圍將近80裡,闢11門,南牆20裡。遺憾的是工程量太大,建到一半沒錢了,只好匆匆收尾。
  • 北京文博丨集合啦!跟著單霽翔「潮」遊北京中軸線
    永定門是北京老城中軸線的南端點寓「永遠安定」之意還有不少達官顯貴居於此處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達7.8公裡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也稱為紫禁城)第二道皇城第三道內城第四道外城外城建於明朝定都北京140多年以後。
  • 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
    傳統中軸線的北延南伸南起永定門中心點,北至鐘樓的中心點,全長達7.8公裡的北京傳統中軸線被稱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這條中軸線,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亞運村的建設正是在這種保護和發展的指導思想下進行的。新式現代建築增添了中軸線獨特的體育氣質,而北中軸延長線兩側的對稱建築,如北辰路東面的國家奧林匹克中心與西面的中華民族園又延續繼承了中軸線傳統的對稱與均衡之美。2001 年,北京取得奧運會舉辦權,北京中軸線得以進一步向北延伸,為北京奧運會而建設的奧林匹克公園又與亞運村融為一體,被稱為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