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壇向左,太廟向右
按照「左祖右社」的禮制,中軸線東側為太廟,祭祀列祖列宗;西側為社稷壇,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
社稷壇在今天北京中山公園內,關於中山公園的詳細解讀,請聽我的音頻專輯《解說北京中山公園》,邊聽邊遊。
故宮博物院建築群
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在此居住。
城內宮殿建築群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對稱展開。
太和殿上的簷獸
故宮太和殿上,在騎鳳仙人後面有10個形狀奇特的簷獸,你都能叫得出來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分別是龍子嘲風、鳳、獅子、海馬、天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
最後戧脊上有大型的戧獸,用來固定住屋脊。
景山萬春亭
景山是由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而成。主峰上的萬春亭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最高點。登上景山,可以鳥瞰整個紫禁城。
明清時期地安門是做什麼用的?
明、清兩代皇帝去地壇祭祀,必走地安門。地安門是皇城的北大門,與天安門南北呼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
地安門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萬寧橋是北京確立中軸線的基點
萬寧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它位於中軸線和六海及元代通惠河的交界處,是元代漕船進入積水潭的必經之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萬寧橋是北京確立中軸線的基點。
萬寧橋鎮水獸
萬寧橋下的鎮水神獸,原名「趴蝮」。龍生九子之一,生性喜水,鎮守河道,捕食河妖為食,是保佑一方風調雨順的吉祥之物。
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北端終點
鐘樓和鼓樓是集祭祀和報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都城建築。
「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晨鐘暮鼓,生生不息。
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北端的終點,您猜對了嗎?
清代黃琉璃龍紋瓦當
元大都遺址出土的藍琉璃花磚
清代「乾隆年制」綠琉璃滴水
首都博物館
展出地點:首博地下一層(水景庭院)
展出時間:2019.12.21—2020.12.20
特別提示:來首博需要提前在「首都博物館」公眾號上預約,憑身份證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