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日前,發改委、民航局正式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和《民用航空國內運輸市場價格行為規則》,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5家以上(含5家)航空運輸企業參與運營的國內航線,國內旅客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由航空運輸企業依法自主制定。
2)每家航空運輸企業每航季上調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經濟艙旅客無折扣公布運價的航線條數,原則上不得超過本企業上航季運營實行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的15%(不足10條航線的最多可以調整10條)。
3)每條航線每航季無折扣公布運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
評論:
1、市場調節航線增加306條,前二十大航線全覆蓋
本次民航票價改革,5家以上承運人的國內航線經濟艙票價改為市場調節價,新增306條市場調節航線,力度遠超市場預期:
a)航線數量:根據我們的統計,17/18冬春航季,全國民航國內航線數量3567條。本次改革新增市場調節航線306條,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達1030條,佔國內航線數的29%。改革前,國航、東航、南航(集團口徑)市場調節航線數量約120/180/170條,改革後大幅增加至400/360/420條。
b)航線質量:本次改革前,前三十大航線中僅有上海-廈門、西雙版納-昆明、北京-西安、杭州-北京、上海-青島、大連-北京和成都-昆明七條市場調節航線,其中最優質的北京-杭州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通過本次改革,前二十大航線全部變為市場調節航線,前三十大航線也僅有長沙-北京仍然執行政府指導,這意味著提價能力最強的航線已經全部納入市場調節航線。
2、單航季可調價航線數量大幅增加,提價幅度不變
本次改革前,每家航企每航季上調市場調節價航線不超過10條;改革後,每航季可上調至少10條,至多不超過本企業上航季運營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的15%。因此,本次改革後的第一個航季(預計為18夏秋航季)三大航能夠調價航線數量約20-25條,第二個航季(預計為18/19冬春航季)能夠調價航線大幅擴充至60條左右。
本次改革,每條航線每航季無折扣公布運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同2014年《民航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基準票價定價規則》一致。整體上,民航票價改革仍然維持小步快跑的態勢,每年夏秋航季和冬春航季各調整一次,即每年票價漲幅最高為21%(1.1X1.1-1=21%)。
以北京-杭州航線為例,作為2013年10月放開的31條航線之一,全價票原為1150元,經過多次調價目前已經達到2180元(17/18冬春航季從1980上調10%至2180)。這意味著,雖然前二十大航線票價已經全部改為市場調節價,但票價彈性的完全釋放可能仍然需要3-5年時間。
3、預計增厚國航、東航、南航18年淨利潤18.1/13.3/17億元
和高鐵統一定價不同,民航定價較為市場化。即使是政府指導價,航空公司也可以選擇下浮票價(04-13年下浮不超過45%,但未嚴格執行;13年後下浮不限),通過價格歧視最大化收益。因此,票價上限提升,對於航企業績的增厚取決於全價票旅客,這直接和航線結構、時刻和客流質量相關。
目前,三大航國內航線平均客公裡收益0.5-0.6元,按照0.94的票價上限折扣率在6折左右,票價上限提升帶來的業績增厚集中於高品質航線和旺季。
以提價彈性最大的一線互飛市場為例,承運人合計僅有9家(國航、深航、東航、上航、南航、廈航、海航、春秋、吉祥),三大航市場份額整體約85%。
假設18冬春航季,一線互飛市場提價10%,收益相對全價票提升10%,預計增厚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春秋和吉祥年化利潤8.4/5.9/9.1/4/0.8/0.6億元。由於一線互飛市場並非全票價,實際的彈性會低於我們的測算值。不考慮18冬春航季二次提價的效應(淡季提價效果也相對較小),預計增厚主要航企18年淨利潤(9個月計算)6.3/4.4/6.9/3/0.6/0.5億元。
假設通過多次提價後,即京滬線收益(相對全價票)提高40%/其它航線收益提高30%,預計增厚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春秋和吉祥年化淨利潤27.6/20.9/27.7/12.8/2.4/2億元。
根據我們的測算,前40大航線合計佔三大航內線收入的30%-40%,這也是提價的主要業績增量。假設35條航線提價10%(40大航線剔除一線互飛),分別增厚國航、東航、南航年化利潤15.7/12/14億元。
假設前四十大航線提價10%,預計增厚國航、東航、南航18年淨利潤18.1/13.3/17億元。
4、民航票價市場化改革接近完成,票價彈性釋放持續3-5年
國際航線票價早已市場化。根據民航總局1996年發布的《國際航空運價管理規定》,凡由中國始發和(或)至中國的國際航空運價一般由中、外方航空公司根據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協商確定,並向民航總局申報,經批准後方可生效。
國內航線票價市場化持續推進。根據《民用航空國內運輸市場價格行為規則》,貨運和客運頭等艙、公務艙旅客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經濟艙旅客運價根據不同航線市場競爭狀況分別實行市場調節價(1030條)、政府指導價(2537條)。政府指導價計算公式:
普通航線經濟艙基準價=LOG(150,航線距離×0.6)×航線距離×1.1;
高原、高高原航線經濟艙基準價=LOG(150,航線距離×0.6)×航線距離×1.3。
政府指導價航線實行上限管理(下浮不限),這意味著低品質航線的票價已經完全市場化,而高品質航線的價格可能受到抑制。通過本次改革,5家以上(含5家)承運人的國內航線經濟艙執行市場調節價,覆蓋了絕大部分高品質航線。雖然票價彈性的釋放可能還需要3-5年,但是我們可以認為民航國內航線票價改革已經接近完成。
5、票價改革力度超預期,全面上調板塊盈利預測,繼續推薦國航、南航
1)展望18年,在「全力提升航班正常水平」的目標下,民航局嚴控樞紐機場時刻釋放;但執行力度仍需密切跟蹤18年夏秋航季航班計劃執行情況。2)民航新政加劇高品質航線和劣質航線收益分化,票價改革終於打開高品質航線收益潛力,18年暑運旺季值得期待;3)航企資產周轉率下滑和油價是值得關注的風險;4)民航票價改革力度超預期,全面上調板塊盈利預測,繼續推薦國航、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