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豆花飯:吃的是記憶,品的是情懷

2020-12-14 新習水

豆花

味道也是一種回憶,每一種吃的東西都有它自己的味道,每一個人的人生也都有它自己的味道,而每一種味道都是一種回憶,一種情懷……

提到豆花,說起豆花飯,習水人都倍感親切,因為這是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食物。

習水人的豆花有兩種

一種是小商販挑著兩桶豆花,穿梭在鄉間巷陌,大聲吆喝「舀豆花咯~」。

想給飯桌上加個菜的媽媽們,總會讓孩子拿上一個大碗,或是一個盆,去門口舀上一份豆花。而豆花的價格從5毛一碗,到1塊錢一碗,到2塊錢一碗,直至如今的難覓蹤影。「舀豆花咯~」這聲吆喝仿佛已經消失在高樓聳立的外賣中……

習水人的另外一種豆花,藏在街頭巷尾那些不起眼的餐館裡。

習水這座城,每年每月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餐館開門、關門,可總會有那麼幾家餐館,生存了十幾年、二十幾年,或許少了些許流行的色香味,可總能讓人悄悄回憶起老味道。

可能你的爺爺品嘗過,你的爸爸也品嘗過,你的孩子將來也會品嘗這個味道,仿佛一種傳承,於是它被賦予了「故事」,代表了一個小城的味覺記憶。

提起豆花飯

最深的記憶還是小時候用石磨推出來的豆花

每一道菜都是一種記憶的味道

永遠不會被遺忘

譬如老街的豆花飯

老街曾是習水最早最繁華的街道,當年,習水的美食都集聚於此。如今,大多都已經消失。最早的老街豆花飯館開創於30年前,見證了東皇鎮最繁華的時光,如今豆花飯館還堅守在當年的位置,靜靜注視著城市的改革與變遷。

打上一份熱騰騰的豆花,配上一份秘制的蘸水,撒上新鮮的薄荷葉,就著一碗豆花,能吃三碗飯。去這些小餐館的,大多是熟客,最久的在飯館裡消費了二十餘年,南來北往的客人們,也總會慕名而來,一嘗曾經的味道。

就是這麼一些館子

在街邊的不起眼的位置

雖然環境不是很高大上

門面也不大氣

但是卻吸引著無數的人去品嘗美味

一碗豆花飯

一份粉蒸肉

就能帶給你滿足

習水的你

有沒有吃過這樣一碗豆花飯呢?

來源:習水新發布 記者:羅臘梅

相關焦點

  • 貴陽的豆花飯不好吃?來這家試試,讓你愛上豆花飯
    在貴陽,有兩種豆花飯,第一種是菜市場賣的那種「菜豆腐」,青菜切碎和豆腐花一起,吃的時候加點蘸水(辣椒調的蘸料),就著米飯輕鬆一頓,這種價格實惠,5元一碗,通常在工地會見到一輛三輪車拉著到處賣,打工人的最愛,既有營養還能吃飽。還有一種就是小飯店裡面的豆花飯,這豆花飯可是有講究的。
  • 「火車餐廳」,品的是記憶,吃的是情懷
    這種「新」式改造形式,其實是守住了幾代人的文化記憶。  說起綠皮火車,很多人都會忍不住吐槽,速度慢、設施差,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綠皮火車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很多長途火車,站停時間更長,這時候,便會有小販跑上來兜售各種食物,還有那些背著籮筐,挑著扁擔擠上火車的乘客們的小買賣,年輕人的打牌聲,大媽們捲毛線團、織十字繡的消遣,都是從前綠皮火車帶給我們的溫馨而美好的記憶。
  • 王源也愛吃的重慶豆花飯,在朝天門開了38年,藏在2樓也生意火爆
    重慶人的日常美食除了吃火鍋之外,小面和豆花飯也是必不可少的,豆花飯是一種一日三餐都可以吃的特色小吃,用豆花下飯,還要配一碟蘸水,有的老重慶人吃豆花飯還喜歡來點紅燒肥腸或者燒白,再來一壺小酒,美滋滋地吃得痛快。
  • 丙安古鎮前往習水土城古鎮,這個「苕湯圓」咋是鹹的?
    本次旅行第一站是懷仁的茅臺鎮,在赤水停留兩天後到丙安古鎮,住了3晚,體驗了黔北古鎮特有的魅力,下一站是習水土城古鎮。依依惜別丙安古鎮。古鎮很小,甚至只有一條150米長的主街,我卻在這裡停留了4天3晚,體驗了懸崖上的吊腳樓住宿、上山挖了竹筍、趕了大集,品嘗了特色豆花飯和白水魚,日子過得悠閒自在。
  • 珙縣珙泉鎮的豆花飯.....
    所以來到珙泉鎮第一個念頭,就是要美美的吃上一頓豆花飯。沒想到一吃便吃了十天,以為豆花飯能吃夠的。結果還沒有一點厭膩的感覺.既然侄子的外婆吃了一輩子沒吃夠。我也可能不會吃夠吧?吃了十來天,一點吃夠的跡象都沒有,便高興,有得豆花飯吃便無它念了!
  • 太平古鎮的豆花飯
    太平古鎮的豆花飯文 銳先生秋雨綿綿,清早起來,推開門窗,迎面而來空氣格外的芬芳掛麵、手擀麵、抄手、餃子、面塊、羊肉粉、油條豆漿、小籠包……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豆花飯(每次一想到,都會讓我垂涎)。「豆花飯」顧名思義,一碗豆花就米飯!豆花一般在凌晨四點左右就由古鎮上的兩家豆腐作坊製作完成,再送至各家早餐店。
  • 自貢首富王德謙,請馮玉祥吃「豆花飯」
    四川發現/自貢首富王德謙,請馮玉祥吃「豆花飯」蔣藍 文/圖在1944年的自貢市獻金運動裡,川康鹽務局的員工捐了80萬元,自流井鹽工捐700萬元,貢井鹽工捐獻300萬元。他發帖請馮玉祥來大安寨吃「豆花飯」,這是自貢人的客氣話,實際上是極高禮遇。當時連自貢市長劉仁庵、鹽務局局長曾景南等要人都沒有見過他。「還我河山」 馮玉祥寫下四字至今猶存自傳中,馮玉祥記錄了這次會面:「有人對我說,有一次,有人請王德謙吃飯,他被綁票,花了許多錢。從那以後他再也不下山,誰請他也不去,誰找他也不見。
  • 老重慶人吃豆花飯,為什麼喜歡喝窖水?
    作為老牌「商務簡餐」,豆花飯是很受老重慶人喜歡的,尤其是古道驛站周邊鄉鎮,只需花6-8元就管飽,是非常實惠的民間飯食了。父親十幾年前趕場賣菜,早午飯(比早飯晚,比午飯早)都是一碗豆花飯,膽水豆花配甑子飯。
  • 重慶好吃的豆花飯
    豆花飯源於重慶南川,豆花作為一種傳統的佳餚,由來已久。所謂「豆花飯」就是豆花+蘸料+一碗飯=豆花飯。在重慶這個美食之都、好吃城,雖然看起很粗糙上不了場合,但是不可否認,豆花飯也是重慶味道的其中一味代表。
  • 重慶餐飲「歪豆花」首創涪陵熱油豆花飯,打造正宗農家下飯菜
    ——傳承家鄉傳統味道,把小時候婆婆用旦水製作的豆花飯和記憶帶給每一位重慶人,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涪陵不僅有出名的「烏江榨菜」,還有兒時最難忘記的豆花和婆婆用大鍋炒的家常菜。記憶中的農家味——豆花飯豆花飯」在川渝人的心中,是一種最常見最普通不過的食物,他們對這簡單的「豆花飯」充滿感情。說到涪陵油潑豆花飯,在涪陵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抹豆花,猶如喝咖啡的愜意,品茶時的自在。
  • 豆花飯,家常小菜,絕佳美味
    說起「豆花飯」三個字,估計很多人一聽想來都會以為是字面上的含義吧,以為就是用水煮開的豆花再泡點米飯就成了「豆花飯」。實則不然,此「豆花飯」非彼以為的「豆花飯」,如果這道食物只能用幾個字來概括,怎談得上「美食」兩字呢?
  • 重慶豆花飯,美味大道至簡
    豆花飯是四川、重慶、貴州等地經典飯食,可算是川渝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簡餐套飯了。豆花飯是市井飲食,人均6-8元錢,管吃飽吃好,老派重慶人特別好這一口。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怎麼吃豆花飯了,畢竟有琳琅滿目的現代中式快餐和洋快餐。不過在小城鎮、鄉鎮集市、古鎮老街和主城區老館子還是很容易吃到的。
  • 每個四川人的肚子裡,都有兩碗豆花飯|餈粑|豆腐|火鍋|素菜|酸菜...
    其實,只有最資格的四川人才曉得,充滿回憶的石磨豆花,才是記憶裡最揮之不去的存在。  今天我們不談豆腐,只談豆花~  01  石磨豆花,一縷鄉思  在大多數川人兒時的記憶裡,除了那首耳熟能詳的童謠,一定還有一個關於石磨的記憶。  這個石磨可能是爺爺家後院裡的,也可能隱匿於外婆家的大樹下。
  • 主城最好吃的豆花飯 你吃過幾家?
    豆花對於重慶人來說,是一種很特別食物,配上一碗飯一碗香辣油碟,就可以當正餐吃,食量大的人還可以一口氣吃下幾碗飯。不管是午餐還是晚餐,豆花飯都能帶給重慶人溫暖。這家的豆花白白嫩嫩的,口感嫩而綿,調的佐料也還不錯,豆花和辣椒真的是吃了這次還想下次。它家的豆花和燒白是必點的特色,午間時分來碗豆花再來碗燒白,雖然看上去簡素了些,卻能帶給人吃了大餐般的滿足感。
  • 在深圳也能吃到這純正市井味的重慶豆花飯,確實霸道
    豆花飯,你絕對是第一次聽說可對於咱重慶朋友來說,可能一點都不陌生了,是極其平常一道吃食並且與重慶「棒棒」還有一定的淵源棒棒,靠一根竹棒和肩膀生存的人,是重慶的一大「特色」,也是重慶一個時代的見證,雖然現在已經極少需要棒棒,這個行業已經被淘汰,但這道深受棒棒喜愛的美食
  • 王源帶林依輪下館子,紅燒肥腸豆花飯吃到停不下來,王源吃到打嗝
    王源帶林依輪下館子,紅燒肥腸豆花飯吃到停不下來,王源吃到打嗝像在一檔美食節目中,王源就帶著林依輪去重慶一家很有名的蒼蠅館吃飯了,店面看著很普通,但味道卻讓人吃一次就忘不了。而一進到店裡,王源就很熟門熟路的點起了重慶地道的美食,紅燒肥腸、蹄花湯和豆花飯
  • 紅色習水|聽紅軍故事,品韻味土城,賞醉美丹霞
    習水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旅遊資源,是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主戰場,「四渡赤水」戰役中的一、二、四渡口均在習水縣境內。此外,習水土城在7000餘年歷史長河中沉澱出豐厚的文化遺產,現有十八幫文化、秦漢遺址、船幫、鹽號、四大軍事屯堡、宋酒窖等重要遺址遺蹟40餘處。
  • 紅色先鋒跑 | 習水土城風光邀您一起聽老城故事,觀古街美景!
    本次紅色先鋒跑以「博物研學,共憶紅色記憶」為主題,邀請川渝黔400餘名跑友到習水土城古鎮開展紅色先鋒跑,感受「四渡赤水」長徵精神、觀千年古鎮美景,品赤水河畔特色小吃。據了解。本次「追夢新長徵 跑遍新遵義」公益跑活動,為遵義市文體旅遊局主辦,遵義十五個縣(區、市)承辦,重慶嗨森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
  • 安逸四川徵文賞③|豆花飯印刻鄉愁
    那是一個叫鍾村的嶺南小鎮,自從兩年前,有位老鄉興味盎然叫去吃豆花飯,我馬上關掉電腦,蹬蹬蹬下樓,一溜小跑出了門……不知拐了多少個小巷,青石板街頭突然出現「富順豆花」四個字,我仿佛能聽到心跳慢慢平靜下來。熟悉的鄉音彼此問候,老闆說豆花已經好了,熱汽騰騰的滷肉撈了上來。「開飯嘍」,我和老鄉一人要了一碗豆花,再切了點豬香嘴,就著甑子飯,簡單的一頓飯就有了故鄉的氣息。
  • 貴陽這家豆花飯口味一般,但一直客滿,老闆很自信
    貴陽豆花飯是一大特色,但能吃得津津有味的食客不多,除了年齡大的食客外,年輕人豆不太愛吃。在貴陽有一家豆花飯,從早到晚一直客滿,雖然普遍的評價是「口味一般」,但去的人似乎越來越多了。油榨街花鳥市場是貴陽老牌的、年代久遠的一個花鳥市場,什麼都賣,什麼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