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是孤獨,夏是離別,
春是兩者之間的橋梁,
唯獨秋,滲透所有季節。
——阿多尼斯
這是我們做桂花烏龍的第五個年頭。
每一年,我們都有所突破,2017年第一次拍做茶,2018年第一次在桂花林裡做茶席,2019年第一次做禮盒裝,2020年,拍了從採花到制茶的全過程。每一年,我們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量都有所增加。以年為單位,年年售罄。
這五年走過來,讓我們確信:我們的桂花烏龍一定是全網最好喝的,沒有之一。
這種底氣來自必須的顏值和更講究內涵。
作為窨制的再加工茶類,茶坯和桂花的等級、窨制工藝都會影響到茶葉的最終品質。
我們的桂花烏龍,以濃香型鐵觀音春茶為茶坯,用傳統的窨制工藝使茶坯吸收桂花的香氣。成品茶經採花、篩花、茶花拌合、通花、起花、烘焙、回香的過程,全手工製作,整個過程歷時半月有餘。
桂花樹常見,上百年的不常見,而長在亂石叢中的上百年桂花樹更少見。
「以前村子裡家家戶戶都種桂花樹,當時漳州那邊有香料廠,專收去做各種桂花提取的香料。後來香料廠倒閉了,剩下了桂花樹。後來,這些大幾十年的桂花樹被房地產開發商看中,能挖的幾乎都被挖走賣掉了。這片桂花林因為長在山上的亂石裡,才留到現在。」關於這片桂花林的由來,桂花烏龍的製作者、曉青姑娘的父親林慶平先生講。「每年秋天,來收這片茶山的茶時,看著這些桂花樹,心裡都覺得可惜。」
話不多的林爸爸,並沒有什麼文藝的腔調來表示自己對這片桂花林的心意,只「可惜」兩個字。五年前,他按照自己常年做出口花茶的經驗,嘗試性地做了第一批桂花烏龍。
自己的茶山,自己山上的桂花,茶坯和下花量都捨得,所以,第一年的桂花烏龍就讓人驚豔,每一年都讓人期待。
百年桂花樹,修養一整年,花期最多不過十天,我們只選花最好的三天,香的穿透力和持久性,都藏在這杯茶裡。
這是花茶不變的真理。
上百年的桂花樹給了桂花烏龍無與倫比的馨香靈魂,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茶坯,靈魂也只是飄忽不定的一縷香氣。
我們桂花烏龍以春天的濃香型鐵觀音做茶坯。
在鐵觀音上,尤其是在濃香型鐵觀音上,我們有絕對的發言權。祖居安溪西坪,民國知名茶莊「奇苑」後人,三代以上做茶,2006年第一屆安溪茶王賽濃香型金獎,九十年代初長期從事閩南烏龍的出口加工貿易……任何一項,都是我們十足的底氣。
為什麼是「春天」的濃香型鐵觀音?秋天的茶窨秋天的花不好嗎?答案是不好。
在茶鄉安溪一直有「春水秋香」之說,意思是喝春天鐵觀音的茶湯和水感,喝秋天鐵觀音的香氣。
經過一冬的藏養,春天的鐵觀音內質豐富,茶湯稠厚,水感順滑;由夏入秋,茶樹的生長由快而慢,加上氣溫的降低、氣壓的升高,秋天的鐵觀音香氣清高幽長。
更為關鍵的是,考慮到在窨花過程中的再次發酵,所用茶坯的發酵程度也為多次試驗後專門設定,也是我們的桂花烏龍與眾不同的秘密。
取桂花的香,喝春茶鐵觀音的水,所以,成茶既有香又有水。
再者,春天焙好的濃香型鐵觀音,經過一整個夏天,剛好褪去火味,茶的品質也更穩定。待秋裡桂花開始,窨制剛好。
濃香型鐵觀音,茶性溫和,香氣是蜜蘭香;桂花性溫,蜜香味為主;兩者的香氣和口感都融合度很高,成品茶在品飲時,不會出現花香和茶味的分離。
既有濃香型鐵觀音的甘醇,又有桂花的甜潤,帶著奶香的蜜味尤為迷人,一飲難忘。男女老少,喝過的沒有不喜歡的。
|外形
顆粒緊結、重實,呈深橙黃色
|香氣
幹茶以桂花的甜香為主;衝泡後,前三道桂花的甜香為主,綿蜜幽長,第三道開始,濃香型鐵觀音的奶香蜜味開始出現,和桂花的甜香融合,馥鬱芬芳,至第七道香氣不減;第八道起,為清甜的花香帶奶味,底味清甜。
|湯色
前兩道,湯色淺橙黃色,透亮;第三至七道,湯色橙黃明亮;七道後,湯色轉為淺橙黃色,至十餘道,湯色不變。
|滋味
前兩道,以桂花的甜味為主,稍帶蜜味;第三道開始,濃香型鐵觀音的茶味逐漸明顯,湯水稠厚、順滑,唇齒留香,喉韻佳;第七道後,茶味稍淡,淡淡的茶味帶著桂花的甜,清甜適口,至十餘道滋味不減,耐泡度極佳。
我們不同意「顏值即正義」的說辭,信奉「粗糙就是沒誠意「的道理。好看的外在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生活中儀式感的一部分。
所以,無論禮盒裝還是輕簡裝,包裝材質的選擇,細節的把控,都力求精細。
改版後的禮盒裝依然沿用採桂花手繪畫的元素,每小泡都用獨家專利的紙包,復古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