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房子很喜歡,因為房子的現金價值很大,對普通人而言,一套房子甚至需要花費一生的積蓄。對於房子,大家最看重的就是房子的可用面積,因為這個指數才真正決定了房間的性價比,房產證寫的上面積再大,減掉公攤,真正的可用面積有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
《道德經》告訴我們「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房子的牆壁是死的,房子的空間才是可以用來在裡面活動的,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道德經》作為萬經之王,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這麼普通的常識呢?因為「話粗理不粗」,老子的意思是要我們明白:「有容」乃大!
物品之所以會經常被人們拿來使用,一定是因為它的便利性,也就是說越是好用的東西人們越喜歡,好用的東西之所以好用,是因為它的「有容」,就像「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樣,不管是哪種樹木,好的斧子比鈍的斧子都更順手、更好用!
「有容」的人親和力更強,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得到人們的歡迎,我們學習心理學就知道,人們的性格類型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人格,因此也就有了俗話說的「稜角」,老人們經常講到:「人生就是打磨自己稜角的過程,什麼時候自身性格的稜角被打磨的圓通了,煩惱、痛苦自然會少很多了!」想想,確實很有道理!
怎樣才能更「有容」呢?「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中的「當其無」給了我們很好地啟示!就是要放空自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保持一個「空杯心態」,不以自己的成見去待人接物,人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的「我執」,所以,儒釋道都在教化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含義就是減少起心動念,因為念頭就像物品一樣,腦袋就像房間一樣,房間裡面物品太多,堆得到處都是,別人想要進屋就不容易了,這個就叫做「腦袋太滿,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於是整個人給到別人的感覺就是太過頑固和死板,就沒有人願意和我們一起共事或者愉快的聊天了。
「有容」不僅指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還指的是「放下我執,恆順眾生」,也可以包含「虛極靜篤,自在圓滿」,希望大家把《道德經》中「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這句話好好再深入體會下,聖人是不會「空口講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