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
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要讀懂道德經,首先要明白到底什麼是「道」。自古至今,眾多解說,莫衷一是。其實,老子時期,還沒有一個詞能夠完美地表述「道」,因此只能借用「道」這個字,但又並非一般意義的「道」的含義。而依筆者來看,「道」應為「程序」之意。
為什麼用程序來解釋道呢?天地宇宙誕生之初,處於混沌之態,絕非由宇宙大爆炸之說,而是造物主製造或者按照某種規律設定了程序,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組成了整個宇宙,並沿著這種規律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下運行,道法自然。所以才有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之說,是說天下所有事物都是平等的。人們用《易經》來預測人事禍福,《易經》即是一種窺探事物發展規律的工具書或者破譯程序的密碼,因此易學高手可以根據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搖卦等途徑準確預測。
並由此有了「命由天定」之說,人的命運都是設定好了的。那麼,既然說命運已定,是否可以改造命運呢?從《了凡四訓》中作者的實際案例可以看出,確實可以改運。怎麼改呢?就是《道德經》的第二部分「德」。這個「德」非常關鍵,其含義是:善的、孝的、正能量的、美的等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切範疇。俗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者,必有災殃。這與佛家所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福報是相通的。只有福報積累多了,惡報自然就少了,這也符合愛因斯坦的「萬能守恆定律」。人的命運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其陰和陽進行著動態的調整。
因此,只有正確解讀了《道德經》才能正確地指導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不再堅信命由天定,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不斷給自己澆灌正能量,創造我們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