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2020-12-21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

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要讀懂道德經,首先要明白到底什麼是「道」。自古至今,眾多解說,莫衷一是。其實,老子時期,還沒有一個詞能夠完美地表述「道」,因此只能借用「道」這個字,但又並非一般意義的「道」的含義。而依筆者來看,「道」應為「程序」之意。

為什麼用程序來解釋道呢?天地宇宙誕生之初,處於混沌之態,絕非由宇宙大爆炸之說,而是造物主製造或者按照某種規律設定了程序,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組成了整個宇宙,並沿著這種規律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下運行,道法自然。所以才有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之說,是說天下所有事物都是平等的。人們用《易經》來預測人事禍福,《易經》即是一種窺探事物發展規律的工具書或者破譯程序的密碼,因此易學高手可以根據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搖卦等途徑準確預測。

並由此有了「命由天定」之說,人的命運都是設定好了的。那麼,既然說命運已定,是否可以改造命運呢?從《了凡四訓》中作者的實際案例可以看出,確實可以改運。怎麼改呢?就是《道德經》的第二部分「德」。這個「德」非常關鍵,其含義是:善的、孝的、正能量的、美的等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切範疇。俗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者,必有災殃。這與佛家所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福報是相通的。只有福報積累多了,惡報自然就少了,這也符合愛因斯坦的「萬能守恆定律」。人的命運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其陰和陽進行著動態的調整。

因此,只有正確解讀了《道德經》才能正確地指導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不再堅信命由天定,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不斷給自己澆灌正能量,創造我們自己的命運。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第十一章:無用的大用,領悟到人生見識才有深度!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道德經》,一起走進道德經的第十一章。首先我來為大家誦讀道德經的第十一章,我的誦讀是以王弼版道德經為底本。「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道德經》:十句人生箴言,說盡人生至理
    ——《道德經》 狂風颳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風雨無論多麼來勢洶洶,最終都是會停下來的。 當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順利、不如意,甚至慘重的打擊時,請千萬相信時間能夠稀釋這一切,挫敗和低谷終將過去。 風雨後的天空更加美麗,彩虹也會出現。
  • 《聖經》植物—歌斐木—帶給我們的啟示
    有學者研究顯示,「松香」原文指「柏油」,它也是歌斐木經高溫蒸餾後凝結成的物質。塗上松香後,歌斐木更有耐水及防腐特點,同時也填補了木材之間的間隙,讓方舟更加穩固。 「抗腐蝕」是領袖必須具備的優秀品德之一。上帝要祂的子民脫離黑暗,成為聖潔。「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升華人生的真理
    道德經本章,透視劉備:知人善任,大智若愚。呂布:力勝群雄,敗給本性。道德經三十三章。老子本章重點倡導:人要自我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知識。從「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引伸至「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以此升華自己的人生格局。老子這幾句經典,在人生中,立身處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道德經》人生沒有永恆的長盛不衰,唯有居安思危,方能有備無患
    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道德經》中第三十章的解讀。人生在世成功都是自己辛苦打拼回來的,所以應該更加珍惜。很多人成功之後就跟之前大相逕庭,開始變得聲色犬馬,貪圖享樂,最終很可能因為物壯則老,而使辛苦建立起來的基業毀於一旦。《道德經》人生沒有永恆的長盛不衰,唯有居安思危,方能有備無患。
  • 《道德經》有多偉大?魯迅:不讀它,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德國電視臺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個德國人家裡就藏有一本《道德經》。 魯迅說,不讀這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馬雲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
  • 張朋悟道《道德經》功遂身退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從另一個角度啟示我們,厚德載物,提升德行,只有自己是最好的,才會感召來更好的東西,才能承載住更好的東西,不用費盡心思被動去守。「富貴而驕」,一般的人富了有錢了,貴了有權了,駕馭不了會驕傲的。一旦驕傲就會怎麼樣呢?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文|發現讀書之美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是為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功成名就,留存青史?許多作家、哲學家都對生存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餘華《活著》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已經是一件讓人幸福、讓人滿足的事情了!
  • 《道德經》揭示人生成功的秘密!
    所以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最後還落到人人都不願去、受輕視的地方,這種「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質,這種品質在《道德經》裡也叫「柔弱」,即永遠把自己個人的私慾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強大的地方。《道德經》第七十八章寫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意為:「天下最柔弱的莫過於水,用它去攻擊最堅強的,沒有不勝的。」
  • 《都挺好》:以讀者視角,淺析女主蘇明玉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其實遇到原生家庭的問題,重點不在於「原諒」、「和解」、「算了」,重點在於我們需要用一種方式和童年的自己,劃清界限,然後再往前走。這不是祈求,也不是妥協,而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愛。幸運的明玉在發傳單時遇見了她人生的啟蒙老師「蒙總」,通過蒙總的賞識和栽培,明玉在事業上風生水起,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和態度。可以說,明玉的經濟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治癒了家庭帶給她的傷痛。母親去世,她掏40萬買墓地。大哥給父親買房首付差20萬,她默默拿20 萬補上。父親投資被騙6萬,差點自殺崩潰,她乾脆利落地自掏腰包6萬寬慰父親。
  • 悟者天成:《道德經》、《易經》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在讀《道德經》、《易經》的時候,只是覺得它說得有道理,卻根本不明白這些書要告訴我們什麼,內涵不清楚,學起來也迷茫。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這兩本書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它們都在講什麼。知道了總綱,學習的脈絡就會清晰的多。其實,《道德經》、《易經》就是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
  • 《道德經》:「有容」乃大!
    《道德經》告訴我們「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房子的牆壁是死的,房子的空間才是可以用來在裡面活動的,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道德經》作為萬經之王,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這麼普通的常識呢?因為「話粗理不粗」,老子的意思是要我們明白:「有容」乃大!
  • 妙華法師:《善生經》對圓滿人生的啟示
    因此當我知道巨星集團要來洗心寺祈福、聽開示的時候,我就想我要講一個什麼樣的題目,在浩如煙海的佛經中我選擇了《善生經》。《善生經》非常簡單,你們各位幾乎是聽了就能懂,學了就能會,它對你是一種啟示。雖然2500年前的古印度佛陀時代和今天的時代不同,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人生的核心理念和社會的基本結構不是隨一個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今天講的社會道德、人生道德在上古,甚至是遠古,就被我們的先賢聖者基本確定了。善生是一個人的名字,《善生經》是什麼經呢?如果在寺廟裡講經,這個經大概需要講三天,對「經」這個字的解釋可能都需要半個小時。
  • 《道德經》的世界性
    文徵明《老子像》(局部) 資料圖片一《道德經》凡五千餘言,引導人們突破眼前狹小空間的限制,把思維拓展到廣袤的宇宙,啟示人們自由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 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道德經名言,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指導我們的人生前行
    道德經名言: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它為我們的言行指明了方向,指導我們的人生沿著正確的道理前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我們該怎麼說,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或者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思考,多數人都是跟著感覺走,往往做錯了事情,說錯了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那麼,一個人的言行到底如何才能得當,才能經得起歷史,歲月的考驗呢?2500年前的老子的《道德經》中27章中的「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就是一把尺子,一根標杆。
  • 我們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研究《道德經》
    你也能想起他們的經典傳世著作,《論語》,《道德經》,等等。有多少人深入學習研究過聖人們的著作,並用來指導人生?在中小學課本裡,我們學到了一些有關的篇章,記得那些世代傳誦的語句「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也會知道「上善若水,不爭即為爭」的道理。你是否覺得,在千年以前,這些先賢們就能有這樣的先進思想,真的很了不起?
  • 《道德經》之「七善真言」,你的人生走到哪一步了?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1/4的《道德經》就可以讓你體悟人生的真諦,感受生命的美好。老子幾千年前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的時候,應該沒有想過,他的思想穿越了千年,在21世紀的今天,還能感染那麼多的讀者。
  • 《道德經》5大天機,人生5大禁忌
    《道德經》一書,暗含五大天機,指明人生五種禁忌。第一忌:積怨《道德經》裡講:「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怨恨可以化解,怨氣卻無法消散。第二忌:招搖《道德經》裡講:「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一個人,可以具備過硬的實力、高尚的德行。卻不能到處誇耀,給自己樹敵。槍打出頭鳥,樹大易招風。
  • 《道德經》:人生如棋局,別讓無知毀了你,讀後醍醐灌頂
    當你人生得意的時候,就要想想是不是上天故意給你留下的一個禍患根源。而這是你更應該注意。在《道德經》之中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人所期望的盈滿和富貴,其實都不能長久的相守,過度的驕縱也會自取滅亡,這就是「滿招損」的道理。
  • 《道德經》:讓自己人生變困難的,就是永遠學不會「舍」與「得」
    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並非實際的擁有,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幾十載,有些東西等我們去世後,還會有人接著「擁有」他們。我們只不過是他們的其中一任主人,又何談擁有之說呢?所以把我們的心態放開,什麼事情都看的豁達一些,再說,在某種意義上,「舍」即是「得」。《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