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2020-12-17 倒立看書

老子-----公元前5世紀

黑格爾---19世紀

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

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黑---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邏輯階段,絕對精神作為純粹抽象的邏輯概念,超時空、超自然、超社會地自我發展著。第二階段是自然階段,絕對精神轉化為自然界,表現為感性事物的形成。第三階段是精神階段,絕對精神又否定自然界,先後表現為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法、道德、倫理等社會意識)和絕對精神,又返回到自身。

老---道生一(無),一生二(有,可以被感知),二生三(被感知出的識--精神),三生萬物(識-精神---對世界的重新認識)。

黑---黑格爾回答說,這就需要精神通過正———反———合的辯證法運動,從而分階段地把種種事物實現出來。一開始,絕對精神是在純粹的「概念」世界裡面運動(正);然後從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來,形成了有具體物質內容的自然界(反);經過了一番折騰後,精神揚棄了自然界,結合了前兩個階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現形式中(合)。

老---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總之老黑肯定是研究了《道德經》後才有的他的思想,因為相似度幾乎是100%,但小黑對《道德經》的理解程度也就中學水平,不說也罷。

還有就是,這麼一來馬克思也間接是老子的學生,真是奇妙啊!

德國有很多人都讀《道德經》。

所以,《道德經》是德國國家哲學的起源一說不是空穴來風。

為什麼說黑格爾是剽竊,因為他本人靠這個「絕對精神」學說忽悠了普魯士國王,成了普魯士王國的國師,謀求到了這麼大利益後隻字不提他哲學的來源。性質很惡劣。

但他後面對老子「道」學的很多推論就顯露出了他本人思想的空洞和無知。怪不得叔本華那麼看不起他。

叔本華的很多思想來自印度和佛教,人家都是親口承認的。

黑格爾的普魯士國家精神應該是來自這段: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可憐的是黑格爾解釋了後半段,前半段卻沒有看懂。

後半段: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復歸於命就叫萬物的規律,認識了這個規律就叫做明事理。不認識這個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這個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才能稱之為「王」,「王」就是代表天意,天意是「道」,符合「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黑--國家雖然是人類共同體在塵世的最高實現,但是國家仍然不是精神的最高實現。因為精神的目標是圓滿,圓滿意味著理性,意味著自我認識。

因此,現在必需的是一種意識的樣式,它是關於全體、絕對、那萬物根基的意識,在這種樣式裡,人將成為精神的手段。絕對,從本質上說,是結果。

道德經這段所達的意思是:

只有致虛極,守靜篤,才能觀復夫物芸芸,才能知常,才能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而黑格爾僅憑一顆浮躁的心,得出「存在即是合理」,這個「存在」明顯是他自己的精神存在,「合理」也不過是和他自己的理性。

最後,黑格爾的哲學偏離了道家致虛極,守靜篤的前提,所以走向了自以為是,詭辯的道路。

相關焦點

  • 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
    寫在前面: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很多人說,民國時期,中國教育之所以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不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刺激。因為那些所謂的「國學大師」,沒有一個是研究國學的。
  • 黑格爾極力稱讚老子,卻為何貶低孔子?
    黑格爾是西方的學者,看完老子的書之後驚嘆不已,看完孔子的書則很失望,說還不如不看,他覺得孔子說的太簡單了,屬於常識性的東西。孔子其實壓根兒就無意當什麼學者專家。但是同為西方學者的伏爾泰不這麼看,他認為孔子非常偉大,因為伏爾泰是做啟蒙的,他反對的是什麼東西都從上帝那邊找根據。
  •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與老子的道哪個更強?看完這篇自見分曉
    黑格爾——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柏林大學的校長。他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以下是黑格爾思想與老子思想的對決,至於誰的更強,對人類社會影響的更深遠,看完後你自然會得出屬於自己的結論。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老子定位《中國哲學簡史》作為一部名著,用了較大篇幅介紹老子其人其書,並且認為老子是道家第2階段。我個人認為,把楊朱、老子、莊子分別說為「道家」第一二三階段,總體上正確,至少在時間上有先有後。1,他對《老子》成書時間的看法。較有見地,沒留話柄。馮友蘭對老子和《道德經》(即《老子》一書)的成書時間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並且沒有表明絕對的立場。
  • 為什麼黑格爾認為,孔子算不上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是老子?
    在西方,不少哲學家對老子和莊子的興趣普遍大於孔子,對老、莊的評價也普遍高於孔子。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黑格爾曾這樣評價孔子的學說: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處的東西。
  • 哲學家黑格爾對易經、儒家和道家的一些評論
    並且,黑格爾還看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即「論語」。黑格爾認為,論語裡記載的儒家思想只不過是一種「常識道德」。同樣,這種常識道德在哪裡都找得到,每個民族都有,「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在黑格爾眼中,儘管孔子的教訓是最受傳統中國人尊重的權威,但其實孔子只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世間智者,毫無思辨的哲學,「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僅此而已。黑格爾也提到了孟子,但是,除了說孟子也是道德性的之外,其他沒有多談。
  • 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真解,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老子的主要思想著作是《道德經》,這是老子在出關隱居經過函谷關時,守將尹喜要求老子寫的。《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也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之作。老子的學說被莊子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更有甚者,有些教派的教徒更是把《道德經》當教派「魔法書」看待。>1、神秘主義和道德勸誡的消解結合《道德經》的原文上下文來考察,如何看也不是單純的道德勸誡,更無神秘主義色彩的元素在其中。天道對於老子來說,就是超越性的自然,而不是人格化的神。因此,把老子關於自然的描述,解讀成懲罰和補償的相關涵義,不免顯得和老子的自然理念有悖。以此為軸點,我們就間接消解了《道德經》裡這句話是關於道德勸誡解讀的視點。
  • 老子哲學裡的「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嗎?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不過區區五千言,但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苦於文辭古奧難懂,如同一座亟待開採的資源十分豐富的寶藏,處於深山之中,雲遮霧繞,歧路多多,外人不要說進去開採,就連近距離地觀其真面目,都絕非容易的事。
  • 哲學乾貨 康德 黑格爾
    實踐理論性主要講的《人的道德行為》即理性在道德上的功能,實踐理性高於純粹理性。因為人的認識是要為道德服務的,所以要滿足三個假設 人的自由,靈魂不死。上帝存在,將人的道德價值提高到自我與上帝的高度上來,也就是康德所謂的形上學。
  •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幾千年經久不衰?
    《道德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所作,其文僅5162字,卻字字珠璣,其內容涵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其思想影響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道德經》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聖經「。
  • 伏爾泰對孔子贊口不絕,黑格爾對老子心折,儒道兩家影響世界多深
    而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是老子的忠實粉絲,他稱讚老子是「把哲學融入生活方式的奠基人」。他認為道教思想是一種可行的世界管理方法論。正是這種理念和具體實踐,使文化得以傳播,每一個接觸這個概念的人都充滿希望、陽光和熱情,幸福與自然的生活。但是黑格爾說到孔子,卻是輕蔑的,他認為孔子只是一個世俗的智者,儒家論語說的理論,只是一些普通的道德教誨。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但是,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白說》書中,說道:我認為,《道德經》是掌權者、君王們的一部經典。白巖松還說,四分之一部的《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它比「半部論語治天下」還要強。
  •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到底有沒有呢?
    黑格爾《哲學講演錄》黑格爾在其《哲學講演錄》中說: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
  • 黑格爾為什麼說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
    黑格爾在考察哲學史時也涉及到對東方精神狀況的描繪,並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的哲學。但是,他卻認為在東方找不到哲學知識,「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就中國來說,中國人早慧卻停滯不前,在古代兩千年的歷史中幾乎維持著同等的理智活動水平。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事實上,老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死後六七百年,才被道教奉為始祖。在此之前,老子只停留在哲學層面,其學說著作僅有《道德經》(也被稱為《老子》)。有關老子的秘團主要有三,分別是:誰是老子,《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老子怎麼死的。
  • 《道德經》九句經典名言,領悟老子的智慧
    《道德經》九句經典名言,領悟老子的智慧《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他的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子的智慧吧!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道德經》:老子的道,可清靜無為,也可創造財富
    有人說,讀老莊哲學沒有用,賺不到錢。事實上,中國最著名的投資人張磊先生,就運用了老子「守正用奇」的哲學,創造巨額財富。可見,老子的道,是萬變的,出世可清靜無為,入世可成就事業,創造財富。很多人都懂「守正用奇」的道理,也能把《道德經》倒背如流,不見得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2、福禍相倚,得失不驚。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和奇,是一對矛盾。福和禍,也是一對矛盾。
  • 老子騎青牛路過函谷關,在這裡寫下了文化巨著《道德經》
    函谷關老子金像在我國古代浩如煙海的文化名著中,老子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經》是最著名、最偉大的一部,影響深遠。《道德經》不僅在國內無人不知,而且在全世界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聖經》以外被翻譯成外文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翻譯版本超過六百種,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主要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多以政治為旨歸,是「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適用範圍廣泛,在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宗教等領域均有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