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黑格爾對易經、儒家和道家的一些評論

2020-12-16 烏衣白話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連馬克思在談到黑格爾時都曾經說:「我要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

黑格爾大器晚成,在建構自己哲學體系的過程中材料極為豐富、視野極為開闊。他不僅把西方哲學發展史作為一個整體貫通了起來,而且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哲學也都進行了考察。

不過,令許多人感到不解甚至不能接受的是,黑格爾對中國的哲學評價並不算高。他明確說:「東方的思想必須排除在哲學史以外」。但黑格爾對中國的哲學思想並非空洞地貼標籤,而是的確進行了一定的學習了解,尤其是對易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內容有過具體評論。

01關於易經哲學

就黑格爾討論範圍內的中國哲學而言,從時間上說最早的是伏羲哲學。黑格爾在討論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關於「數」的思想時,提到伏羲哲學也是用數來表達思想。

伏羲創製了先天八卦,是易經的起源。但黑格爾在描述伏羲哲學的同時也認為,關於伏羲的傳說可能是「神話的、虛構的、無意義的」。

在黑格爾看來,易經以及河圖、洛書等,都表明了中國人從感性和象徵的階段上升到了對純粹思想的意識,只不過並不深入,仍然是按照直觀的形式和感覺的形式把握思想,沒有思辨地進行思考。

對於易經的思想和八卦、五行等符號,黑格爾沒有過於推崇,而是認為這種普遍、單純的抽象概念其實不足為奇。因為這些在一切有文化的民族裡都會浮現。更重要的是,它們只有表示思想和喚起思想的便利,卻找不到經過思想的必然性證明了的原則

02關於儒家

黑格爾也提到了孔子,指出他應該是和西方第一位哲學家泰勒士同時代的人。並且,黑格爾還看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即「論語」

黑格爾認為,論語裡記載的儒家思想只不過是一種「常識道德」。同樣,這種常識道德在哪裡都找得到,每個民族都有,「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

在黑格爾眼中,儘管孔子的教訓是最受傳統中國人尊重的權威,但其實孔子只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世間智者,毫無思辨的哲學,「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僅此而已。

黑格爾也提到了孟子,但是,除了說孟子也是道德性的之外,其他沒有多談。

03關於道家

黑格爾還考察了道家,包括老子的「道德經」。黑格爾知道老子比孔子老,孔子曾經求教於老子。老子的道德經,不像儒家經典一樣具有經書的權威,但是在中國的影響卻並不會更小。

黑格爾似乎沒有區分道家與道教,並且誤以為道士追求得道也是同時在追求一種超自然的能力,能飛升上天和長生不老

從思想內容上說,黑格爾認為「道」的本義是道路,也引申為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和基礎。道的成立,往往體現為兩個對立原則的結合。

黑格爾還對道德經的譯文進行了大段的摘抄,這也許是因為他感覺到了老子思想的深奧,或者與西方哲學思想的契合之處。

04小結

黑格爾形容中國的宗教和哲學,是一種「散文式的理智」。中國人富有想像力,理智上也達到了抽象的層面,但是在從抽象到具體時,這種具體卻只是感性對象的外在聯結,沒有邏輯的、必然的秩序,沒有本質的直觀

而且,中國人往往只是談論道德、治國之術、歷史等。這些內容本身並不是哲學性的。傳統中國人的精神內容,似乎「沒有能力給思想創造一個範疇(規定)的王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黑格爾認為,孔子算不上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是老子?
    在西方,不少哲學家對老子和莊子的興趣普遍大於孔子,對老、莊的評價也普遍高於孔子。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黑格爾。黑格爾在黑格爾看來,孔子思想只不過是一些常識性的道德觀念。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卻把老子及其創立的道家學說看成是一種真正的哲學。
  • 黑格爾:一位鄙視孔子的狂妄派唯心主義哲學家。
    黑格爾這樣評論孔子:「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關於孔子及儒家學說,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巨大影響力,恐怕即使是那些懷有極大偏見的人,也不能輕易抹殺它的重要性。但我實在不明白,西方那位以擅長思辨為主的哲學家,僅僅憑藉只讀了本《論語》就武斷給出儒家思想一無是處的評判。真不知當他作出這番評論之後,是否思考過他究竟有沒有資格。
  • 大哲學家黑格爾,為何貶低孔子,卻極力稱讚老子?
    文/一軒歷史大哲學家黑格爾,為何貶低孔子,卻極力稱讚老子?我們都知道,思想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不過由於每個個體天生的差異性,人們在成長之後,經歷過的事情也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個體形成的一套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
    黑格爾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外國偉大的哲學家,肯定也會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家有所了解,眾所周知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最早的就是老子,而黑格人本人對於老子也是非常地推崇,但是卻把一人說的一文不值,這個人就是我國偉大思想家孔子。
  • 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
    寫在前面: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很多人說,民國時期,中國教育之所以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不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刺激。因為那些所謂的「國學大師」,沒有一個是研究國學的。
  • 黑格爾認為儒家思想並非哲學,同意的人很多,你怎麼看?
    「無知者是不自由的,因為和他對立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辯證法大師。黑格爾的哲學是十分艱深,其哲學以絕對精神為理論核心,構成了一切社會現象的本源和基礎。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是所有大哲學家當中最難懂的。他的哲學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巔峰,他的思想也對後世的哲學流派,比如說存在主義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臺灣學者傅佩榮:30歲讀儒家,40歲讀道家,50歲讀《易經》
    授權圖片 | 陳卓 攝 關於讀書,臺灣大學傅佩榮教授有一個說法: 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後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經》。 因為30歲以前你投入社會,準備成家立業,一定要非常積極地面對人生,當然要學儒家。 從40開始一定要學道家,因為到那個時候你已對人間冷暖、人性善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應該用道家的智慧將人生看成一個整體,要逍遙一些。 50歲左右則要讀《易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 國學經典入門書目:《易經》
    不少人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這是錯誤的。《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書。在夏朝時期產生了《連山易》,在商朝時期產生了《歸藏易》,在周朝時期產生了《周易》。《連山易》是中國最早的易經書,由伏羲氏所創。
  • 盧梭、謝林和黑格爾的浪漫主義哲學
    浪漫主義者把植物和國家都當成活生生的有機體,因此一首詩也是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語言也是一個有機體,甚至整個物質世界都被看成有機體。浪漫主義的哲學家將世界靈魂看成是一個自我,而這個自我在夢境般的情境下創造了世間的一切。
  • 林語堂說,什麼使中國人成為哲學家的?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偉大的精神導師孔子和老子,這是西方哲學界對中國思想巨人的承認。著名作家林語堂說過:「道家及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中國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秦有諸子百家,只有儒家和道家的學說得以廣泛流傳和發展。
  • 黑格爾:一個家庭教師是怎樣變成大哲學家的?
    那時的黑格爾還沒有獨到的見解,當謝林請他談談自己的看法時,他說:「我在這方面僅僅是個學徒......我的作業不值一談......」他所寫的也只是一些關於神學的稿件,而且一直沒有發表出來,這些文章大多是攻擊教會的。
  • 伏爾泰對孔子贊口不絕,黑格爾對老子心折,儒道兩家影響世界多深
    一些中國學者在追求大道至簡的智慧時,希望把周圍的現狀只用一個字表達清楚。中國古代政治家的最高追求是成為皇帝的心腹,謀劃計策時語句簡練是必修的功課,皇帝沒有那個耐心聽你囉囉嗦嗦一大堆。因此,孟子說「廣泛地學習,詳細地解說,在融會貫通以後,回到簡述大義的地步去。」
  • 德國這位哲學家一生孤獨,曾和歌德有來往卻反對黑格爾
    德國這個國家向來以嚴謹著稱,在這個國家歷史上也曾經產生過許多有名的哲學家。比如康德、尼採、萊布尼茨、費爾巴哈、黑格爾等。在這眾多的哲學家中,有這樣一位哲學家他得以繼承父親的遺產一生保持富裕的生活,卻和母親關係破裂。
  • 道家的自然,儒家的自強,佛家的自證,都在說明這一個指向
    黑格爾辯證邏輯三個原則是分層展開,由表入裡的,最核心當然是否定之否定、自否定的「創造原則」,但是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在黑格爾那裡依然是內在自我否定的一種「表現」,是對著「推動原則」來說的,對立統一和質量互變還是一種「自否定」的內在運動進行時。中國文化就其創造力本原來講,屬於真正的「自否定」發動文化。
  • 佛家和道家以及儒家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你來說說看!
    所以人類有了哲學和宗教,同時有了學者和信徒。而在我們偉大的東方有了老子和孔子。從而產生了道家和儒家。進而發展成為了後世的道教和儒教。有的人不認可「儒教」一說,其實,孔子終其一生,以教化萬民以聖智,開萬世太平為己任,儼然「儒教」大行了!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草民百姓無人不受儒家學說之影響;大到治國安民,小到居家瑣事無不有儒家學說之蹤跡。
  • 中國當代為什麼沒有產生著名的哲學家?
    哲學家在西方人眼裡是個神聖的稱呼,能夠配得上著名哲學家的人其實沒有多少,像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當然是著名哲學家。西方近代的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也是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的哲學家同樣不少,像尼採、克羅齊、柏格森、胡塞爾、海德格爾、加達默爾、維根斯坦、羅素等。
  • 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那麼到底什麼是道,中國文化中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好玩的國學,來和大家聊一聊道的問題。首先,道原來的意思是道路,後來引申為方法、路徑等,再後來更加上升為規律、規定、法則和規則等。也就是說,道從實在的概念即道路,發展成為終極的目標、終極的觀念等理念,這背後,是人類追求智慧的力量,這個智慧的力量就是哲學。
  • 黑格爾極力稱讚老子,卻為何貶低孔子?
    黑格爾稱讚老子是「與哲學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創始人」,認為老子的道文化就是一個可行的世界管理理念,人類現在所傳播的就是這個理念和具體的做法,讓每個接觸這個理念的人都心裡充滿希望,充滿陽光,更加熱情幸福、合乎自然的去生活。
  • 人類史上很偉大的五大哲學家,孔老夫子排第二,他卻排第一?
    人類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第五位:柏拉圖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留給後世的主題思想有: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愛情以及靈魂理念等等。柏拉圖的作品和孔子的作品一樣,主要是記錄他的語錄。柏拉圖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是影響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被後世並稱為希臘三賢。人類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第四位:伏爾泰伏爾泰法國著名哲學,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運動的泰鬥級人物。
  • 同樣強調天人合一,儒家和道家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儒家和道家其實是同源的,都講天人合一,但為何還要區分儒家和道家呢?因為儒道思想重點不同,儒家的重點在人,道家重點在天,儒家和道家論道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儒家把論道的重點放在人上面,孔子說「人能弘道」,意思是人應當努力,不是道弘人,而是人弘道。人要去體會什麼是我們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