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

2021-01-20 小胖出門就坐紙飛機

寫在前面: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

很多人說,民國時期,中國教育之所以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不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刺激。因為那些所謂的「國學大師」,沒有一個是研究國學的。他們每個人都會說好幾門外語,學問可以說是貫通中西,他們可能寫了幾本比較東西方文化的書,因為書中有不少中國文化的內容,所以就被扣上了「國學大師」這頂帽子。但小編想說的是,在西方文化影響中國之前,中國文化也曾影響西方。

先進文化將會影響落後文化,先進文明將會影響落後文明,這已經成了人類社會的一條規律。在「黑暗的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文化、技術都很落後,但很多歐洲人都在努力學習伊斯蘭社會的、中國社會的優秀文化。文藝復興初期,由於宗教的壓迫已經大為減弱,所以歐洲學者學習東方文化的熱情更加高漲。伏爾泰曾這樣描述中國: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又治理最好的國家。

中國的傳統思想,主要分為兩家,儒家和道家(諸子百家中,儒、道以外的各派思想未能對西方社會產生影響)對西方學者的影響最大,但西方學者普遍更欣賞道家,而非儒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的代表作品是《論語》,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的代表作品是《道德經》。下面我們就以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為例,分析一下他為何更喜歡老子,而瞧不上孔子。

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個原因《論語》偏重於道德教化,《道德經》偏重於哲學觀點。黑格爾是哲學家,所以他對哲學思想感興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論語》說白了就是告訴讀者:你要孝順父母、你要尊敬上級、你要關愛兄弟、你要對人友善、不該你管的事不要管。對黑格爾來說,基督垂教已經一千多年,道德之類的說數,黑格爾已經聽了不少,很難再產生興趣了。

第二個原因,《道德經》的一些言論,順應了西方學者的鬥爭需要。當時的西方社會,正好處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關鍵時期,這些運動的核心就是「人文主義」,而人文主義是對羅馬天主教的反抗。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黑格爾對這句話頗為讚賞,很多美國學者也對這句話頗為讚賞。受《道德經》的啟發,梭羅寫了《論公民的不合作》。

第三個原因,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而儒家對人的控制可以說是無孔不入。西方民族,從來不缺乏鬥爭精神,但是他們吃軟不吃硬。黑格爾在讀《論語》的時候,可能產生了這樣的錯覺:作者要控制我的思想和行為。其實不是這樣,各位中國讀者都學習《論語》多年了,孔子控制過你們的思想嗎

寫在後面: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

相關焦點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第三階段是精神階段,絕對精神又否定自然界,先後表現為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法、道德、倫理等社會意識)和絕對精神,又返回到自身。老---道生一(無),一生二(有,可以被感知),二生三(被感知出的識--精神),三生萬物(識-精神---對世界的重新認識)。
  • 黑格爾極力稱讚老子,卻為何貶低孔子?
    黑格爾稱讚老子是「與哲學密切相關的生活方式的創始人」,認為老子的道文化就是一個可行的世界管理理念,人類現在所傳播的就是這個理念和具體的做法,讓每個接觸這個理念的人都心裡充滿希望,充滿陽光,更加熱情幸福、合乎自然的去生活。
  • 大哲學家黑格爾,為何貶低孔子,卻極力稱讚老子?
    文/一軒歷史大哲學家黑格爾,為何貶低孔子,卻極力稱讚老子?我們都知道,思想這種東西,每個人都有。不過由於每個個體天生的差異性,人們在成長之後,經歷過的事情也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個體形成的一套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 為什麼黑格爾認為,孔子算不上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是老子?
    在西方,不少哲學家對老子和莊子的興趣普遍大於孔子,對老、莊的評價也普遍高於孔子。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黑格爾曾這樣評價孔子的學說: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處的東西。
  • 怎麼學習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這本書很難讀懂和理解,而且版本多,斷句複雜,有些句子按照不同的斷句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市面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道德經版本,有很多都是水平不高的作者註解和翻譯的,所以初學道德經,選對書很重要。目前道德經的版本有王弼的通行本、河上本、郭店楚墓竹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分甲本和乙本)、唐代傅奕本等。
  • 哲學家黑格爾對易經、儒家和道家的一些評論
    並且,黑格爾還看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即「論語」。黑格爾認為,論語裡記載的儒家思想只不過是一種「常識道德」。同樣,這種常識道德在哪裡都找得到,每個民族都有,「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在黑格爾眼中,儘管孔子的教訓是最受傳統中國人尊重的權威,但其實孔子只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世間智者,毫無思辨的哲學,「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僅此而已。黑格爾也提到了孟子,但是,除了說孟子也是道德性的之外,其他沒有多談。
  • 《道德經》和《論語》,哪個境界更高?
    《論語》境界有多高?如日月之不可逾越,如天之不可階而升!是世上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基礎和參考答案。6.《道德經》是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經》,即《老子》老子可算是孔子的老師,雖然他們相處不多,但孔子從老子這兒獲得了很多啟發。
  • 黑格爾:一位鄙視孔子的狂妄派唯心主義哲學家。
    黑格爾這樣評論孔子:「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但我實在不明白,西方那位以擅長思辨為主的哲學家,僅僅憑藉只讀了本《論語》就武斷給出儒家思想一無是處的評判。真不知當他作出這番評論之後,是否思考過他究竟有沒有資格。這位連漢語都說不流利的外國哲學家,縱使他的哲學在當時的西方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若想對孔子的思想給出點評。我只能對他說,先把漢語學會再說吧!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思想上有墨家、道家、心學等。技術上有四大發明和各種領先世界的各種手工業技術……除了歷代帝王對工匠和思想家的斬殺,比如每次修皇陵為了滅口,就要死多少能人?還有就是好的東西影響了……自然會被當權者剷除。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
  • 伏爾泰對孔子贊口不絕,黑格爾對老子心折,儒道兩家影響世界多深
    而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是老子的忠實粉絲,他稱讚老子是「把哲學融入生活方式的奠基人」。他認為道教思想是一種可行的世界管理方法論。正是這種理念和具體實踐,使文化得以傳播,每一個接觸這個概念的人都充滿希望、陽光和熱情,幸福與自然的生活。但是黑格爾說到孔子,卻是輕蔑的,他認為孔子只是一個世俗的智者,儒家論語說的理論,只是一些普通的道德教誨。
  •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與老子的道哪個更強?看完這篇自見分曉
    老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老子及其《道德經》與甘肅的淵源
    老子青牛圖道德經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老子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
    同是"史詩級"的兩位元老,為何黑格爾極力推崇老子,而貶低孔子?而黑格爾飽讀詩書,對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等都有涉獵。對於一個外國出名的哲學家來說,想要讀懂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著作想必也不是很難,但黑格爾在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思想之後,居然極力的誇讚老子,並且還說對孔子的思想非常失望。這是為什麼呢?黑格爾在研究道家思想的著作之後,極力的誇讚了老子。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
  •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他就是李耳,後人尊稱他為老子,而這部傳世之書便是《道德經》《道德經》與《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奇書的作者老子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說: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 老子《道德經》一語點破
    老子《道德經》關於錢財的觀點一語點破。老子《道德經》認為為什麼掙的錢總是不夠花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一是人的欲望太大,所以掙錢總是不夠花在《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老子《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真解,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比如說老子以「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孔子卻是將道德具體化為「君子」形象,從而設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勁;柏拉圖的《理想國》強調治理國家的人應該是具有美德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的思考要稍微深入一些,主要是思考「存在」本身,比如「道」存在的本身與人類有哪些關係。
  •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幾千年經久不衰?
    《道德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所作,其文僅5162字,卻字字珠璣,其內容涵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其思想影響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道德經》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聖經「。
  • 不是孔子,而是老子
    孔子和老子各有特點,孔子是偉大教育家,政治上鬱郁不得志,沒想到自己的思想卻流傳千古,學生的傳播功不可沒。老子是個神秘人物,有沒有這個人都在爭議,孔子在前還是老子在前也在爭論之中。孔子沒有自己的原創著作,《論語》是學生們總結的孔子語錄。孔子學問很大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