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老子的世界觀(還淳第十九)
學習傳統文化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觀念和生活態度,才能更好的擁抱這個世界。今天給大家分享道德經第十九章還淳,這一章也是道德經中後世解讀爭議最大的章節之一,也是傳世版本和漢墓帛書版本對照,修改最大的章節之一。修改後的意境和原文相差了太遠太遠,我們還是首先看一下傳世版原文。
-
老子及其《道德經》與甘肅的淵源
老子青牛圖道德經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老子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
今天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習《道德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來看看網友們的看法:1.我們以前受到的教育就是教育我們明辨是非,而道德經教育我們的是,在是與非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存在,那即是道!是、非、實。2.學習《道德經》,以前人經驗指導現代生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個人、社會、國家之能力!
-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幾千年經久不衰?
《道德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所作,其文僅5162字,卻字字珠璣,其內容涵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其思想影響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道德經》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聖經「。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總之老黑肯定是研究了《道德經》後才有的他的思想,因為相似度幾乎是100%,但小黑對《道德經》的理解程度也就中學水平,不說也罷。還有就是,這麼一來馬克思也間接是老子的學生,真是奇妙啊!
-
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
寫在前面:為何黑格爾瞧不上《論語》,卻對老子的《道德經》讚賞有加?很多人說,民國時期,中國教育之所以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不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復興,而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刺激。因為那些所謂的「國學大師」,沒有一個是研究國學的。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事實上,老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死後六七百年,才被道教奉為始祖。在此之前,老子只停留在哲學層面,其學說著作僅有《道德經》(也被稱為《老子》)。有關老子的秘團主要有三,分別是:誰是老子,《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老子怎麼死的。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但是,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白說》書中,說道:我認為,《道德經》是掌權者、君王們的一部經典。白巖松還說,四分之一部的《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它比「半部論語治天下」還要強。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老子紫氣東來創《道德經》,趙子昂小楷寫成,700多年無人超越
《道德經》為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是春秋時期老子的作品,為歷朝歷代的學者所推崇,更是因其文意深奧,內容廣博,而被譽為萬經之王。而關於老子創《道德經》,在歷史上有一個神話般的典故。尹喜知道,函谷關必然會有聖人前來,於是便焚香禱告,大開城門,後老子果然騎青牛而來,並在尹喜的要求下,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道德經》。那麼到了元朝初期,一位書法奇才,用精美小楷將《道德經》抄錄下來,成為了書法藝術之精品,此人便是趙子昂。
-
老子寫《道德經》給誰看,不是周天子和諸侯王,也不是尹喜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哲學經典,自面世以來,影響了無數人,至今仍是我國乃至世界各階層人士的必讀書目。老子著述該書時,恐怕沒想到自己的學說會影響如此之大,傳播如此之廣。那他老人家當時寫這部書是打算給誰看呢?後世很多學者根據書中內容,提出了不同看法,讓我們仔細梳理一番。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我們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研究《道德經》
圖文原創/喜報三元謝明君提起中國古代聖賢,你會想到孔子,老子,莊子,孟子,墨子,也會想到王陽明。你也能想起他們的經典傳世著作,《論語》,《道德經》,等等。有多少人深入學習研究過聖人們的著作,並用來指導人生?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老子道德經48
老子認為,學習知識是一個不斷增加的過程,需要人去主動的積累。當然對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增加自己的智慧是大有好處的。從這裡可以看出,老子並不反對學習。那些認為老子在鼓吹愚民的想法是不對的,都是對道德經第3章中的「常使民無知、無欲」斷章取義而產生的誤解。
-
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道德經》,還有這張《太極圖》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關於老子的神秘傳說非常多,其中老子倒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無奈老子西遊決心已定,尹喜十分不舍,於是再三懇求老子在函谷關住上幾天,以求聞聽。尹喜越聽越得奧妙,怕老子西去後再也無緣面聽教誨,又請求老子必須留下一本著作,才可以通關放行。老子無奈,於是留下了5000字《道德經》一文,然後歸隱隴西。關於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的故事,劉向《列仙傳》記載:「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
-
老子騎青牛路過函谷關,在這裡寫下了文化巨著《道德經》
函谷關老子金像在我國古代浩如煙海的文化名著中,老子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經》是最著名、最偉大的一部,影響深遠。《道德經》不僅在國內無人不知,而且在全世界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聖經》以外被翻譯成外文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翻譯版本超過六百種,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主要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多以政治為旨歸,是「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適用範圍廣泛,在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宗教等領域均有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