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2020-12-16 歷史研習室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的《道德經》,可謂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幾千年來,很多崇尚道家的人還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學習《道德經》。千人眼中有一千種道德經,不同的人在《道德經》中領悟到的道理也不相同。或者是說,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側重點,官場之人可能讀出了治國之道,講究道法自然的則是領悟了修身之法,智慧的人領略到了為人處世之道,總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那麼,老子的《道德經》究竟是寫什麼的呢?其實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只有兩個字,那那就是「無」和「反」。

究竟何是「無」?何為「反」?

一、無

對於道家來說,「無」是一個重要的字,因為它是「道」的別稱。《道德經》中記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由此可見,「無」與「道」是同一個層面上的東西,在《道德經》中,可以說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為什麼說道是無呢?「無」並不是虛無,而是指道沒有名稱,也沒有形體,無名無形,所以《道德經》將其稱之為「無」。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所有可以言說、可以命名的事物都不是永恆存在的,而是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因為語言來自於人類的創造,我們只能命名那些比較具體化的事物,而具體化的事物總是有壽命的來恆定的。道是永恆的、抽象的、獨一無二的存在,它無始無終,無生無死,所以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也就是或,有些事情,老子也不知道應該去如何命名,只能勉強給萬物的本原取了兩個成為,能夠方便的去進行描述,分別是「道」和「大」。因為它是萬物的規律,所以稱為「道」;因為它能創生萬物,所以稱為「大」。

道不僅無名,而且無形。老子在《道德經》中這樣描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意思是道這種東西雖然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是看不見,聽不到,也觸摸不到的,沒有真實的形狀,宛若恍惚。

道能創生萬物,所以道的沒有具體形狀的,真實非常玄的一個概念體。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東西,都只能繁衍出本物。然而道能產生一切相反的事物,。所以道不能有具體的屬性和形狀,只能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道就是無,所以人效法道,也要「無為」。所謂「無為」,並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指不妄為。人要順應萬物自然而然的規律去成就萬物,這就是「無為」的真意。

二、反

「反」也是《道德經》中的比較重要的概念,因為「反」是道的運動規律,《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反者道之動。」

因為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反是道的運動規律。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美的東西之所以是美的,因為有醜作為對比;善的東西之所以是善的,因為有惡作為對比。

凡是就是因為有了對比,有了對立面,才能夠被眾所周知。如果任何東西都是千篇一律,那麼,將不會引起其他事物的注意。

所以,一切對立相反的屬性都是相互依存的。《道德經》記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一切現象都蘊含著它的對立面,所有事物都會向它的對立面轉化。

道的運動規律也是如此。道是沒有形象的,卻創生了一切有具體形象的事物,萬事萬物的產生正是它們離開道的過程。但是不要忘記「物極必反」這個概念,當一件事物遠到了極點又會復歸於道。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大曰逝 ,逝曰遠,遠曰反。」

也就是說,不論怎樣都是會回歸與最終,任何事物都是在循環之中的。

因此老子認為,人在做事時要多從反面考慮問題,相比只從正面考慮的人,這樣取得的效果會大。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是這個道理。

《鬼谷子》第十四篇 持樞:「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持樞,就是說,春夏秋冬,興盛衰落,天底下的一切都遵循這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發展規律。

鬼谷子也是千古奇人,但是其奉行這個道理,萬物的終極都是在循環中從有到無,在從無到有。

《道德經》不過全篇只有五千言,其中的道理可以概括為「無」與「反」兩個字。然而從這兩個字中,卻可以產生無窮的妙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知道各位夥伴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

老子的智慧雖然是寫在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久遠,卻是對現在21世紀的人們依然可以起到指導意義,貫穿古今。

有人說,《道德經》就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書中很多話語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是意義非凡,很多成功人士的的心態,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道德經》的影響。像馬雲就經常讀老子的《道德經》,雖然看的書有很多,但是這本依舊是隨身攜帶看了上千遍的書。所以在這裡,還是建議夥伴們讀一讀《道德經》。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字,但是卻字字珠璣,非常深奧,因此對對道德經這本書,很多夥伴都說看不太懂,所以,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白話文圖解的版本的《道德經》。

白話文圖解版本的《道德經》,內容簡單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書中尋找做人與處事的大智慧,還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國學文化的薰陶,弘揚中華文化。

書中注釋完整,除卻原文外,還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擔心看不懂懂得困擾,而且書中還有600多副的彩圖,所以不用擔心會枯燥。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覆閱讀,結合自身的情況,就能在無形中,給生活帶來其他的出口。

這套書是全精裝的書,內容簡單易懂,印刷清晰,讀完還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場中拼搏,都建議讀一讀道德經。不僅僅是能夠開闊視野,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緒慢慢沉澱下來。

所以,不論是經商還是為人處世,或者是身在職場,想要過的好一些,可以讀讀這套《道德經》。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種老子的《道德經》,讀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理解的。有時間能在這繁雜的社會沉澱下自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而且這套書並不貴,只需要69塊錢,現在隨意吃個工作餐都要幾十塊錢了,而這套書卻能看很多年,終身受益,重要的是要是想隨身帶在包裡看,也不用擔心書太過於厚重,四本一套,每一本相比一整本的《道德經》來說,就不會那麼厚重。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老子著《道德經》短短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這些觀點全部是從兩個字中衍生出來的,這兩個字是《道德經》的精髓——「無」和「反」。一、無對於道家來說,「無」是一個重要的字,因為它是「道」的別稱。《道德經》中說道創生了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章)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老子紫氣東來創《道德經》,趙子昂小楷寫成,700多年無人超越
    《道德經》為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是春秋時期老子的作品,為歷朝歷代的學者所推崇,更是因其文意深奧,內容廣博,而被譽為萬經之王。而關於老子創《道德經》,在歷史上有一個神話般的典故。尹喜知道,函谷關必然會有聖人前來,於是便焚香禱告,大開城門,後老子果然騎青牛而來,並在尹喜的要求下,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道德經》。那麼到了元朝初期,一位書法奇才,用精美小楷將《道德經》抄錄下來,成為了書法藝術之精品,此人便是趙子昂。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俚語村言 上下五千年彈指一揮間_諸子百家之第46講_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憑藉其短短「五千言」,就確立了其道家祖師爺的地位。所謂五千言,就指的是《道德經》。第46講.《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道德經》是闡述道家思想的開山之作,作者是老子。《道德經》全篇約五千字,分為《道經》和《德經》兩個部分。《道德經》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老子及其《道德經》與甘肅的淵源
    老子青牛圖道德經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最大成就是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老子曾做過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史官,後來隱居不仕,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
  • 老子騎青牛路過函谷關,在這裡寫下了文化巨著《道德經》
    函谷關老子金像在我國古代浩如煙海的文化名著中,老子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經》是最著名、最偉大的一部,影響深遠。《道德經》不僅在國內無人不知,而且在全世界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聖經》以外被翻譯成外文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翻譯版本超過六百種,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主要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多以政治為旨歸,是「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適用範圍廣泛,在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宗教等領域均有深刻影響。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
  • 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道德經》,還有這張《太極圖》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關於老子的神秘傳說非常多,其中老子倒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無奈老子西遊決心已定,尹喜十分不舍,於是再三懇求老子在函谷關住上幾天,以求聞聽。尹喜越聽越得奧妙,怕老子西去後再也無緣面聽教誨,又請求老子必須留下一本著作,才可以通關放行。老子無奈,於是留下了5000字《道德經》一文,然後歸隱隴西。關於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的故事,劉向《列仙傳》記載:「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
  • 《道德經》老子的世界觀(還淳第十九)
    今天給大家分享道德經第十九章還淳,這一章也是道德經中後世解讀爭議最大的章節之一,也是傳世版本和漢墓帛書版本對照,修改最大的章節之一。修改後的意境和原文相差了太遠太遠,我們還是首先看一下傳世版原文。【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話,是老子辯證法的思想精髓!
    因此我們讀老子《道德經》時,一定要正襟危坐,屏息靜氣的讀,去感悟其中的人生智慧。同樣要帶著不解、帶著好奇,一遍遍地翻閱《道德經》才能慢慢悟出「道」。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老子《道德經》的譯文,說出了老子的的思想是對立而且統一的。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老子的道德經中所理解的道,與孔子的理解截然不同
    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在苦苦思索「道」的含義,《老子》(即《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就是他思考的結晶。幾乎與老子同時的孔子,也在孜孜追求「道「。道德經在先秦時代產生的各個學派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雖然是儒家,但如果從先秦各個學派產生的時序來看,最先出現的則是道家。
  • 老子寫《道德經》給誰看,不是周天子和諸侯王,也不是尹喜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哲學經典,自面世以來,影響了無數人,至今仍是我國乃至世界各階層人士的必讀書目。老子著述該書時,恐怕沒想到自己的學說會影響如此之大,傳播如此之廣。那他老人家當時寫這部書是打算給誰看呢?後世很多學者根據書中內容,提出了不同看法,讓我們仔細梳理一番。
  • 道德經;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老子的道德經,大家都知道,道德經是中國哲學,經學,文學,天文學,以及辯證法,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老祖宗。有了道德經,才有了後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綿綿不斷斷的專研和講習。那今天在下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道德經這部玄之又玄的文學巨著。
  • 《道德經》老子的修身養生秘笈:想要成就大事,學學這12個字
    道家貴生,《道德經》是一部論述「長生久視之道」的書。《道德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全文約五千字,其高度概括的思想內涵博大精深,享譽中外。自其問世以來,歷朝歷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養生學家等,均能從中得到啟示。紀曉嵐對《道德經》讚不絕口:「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這場全球性的災難,早在老子的預言中,諾獎得主:只怪不聽聖人言
    老子參悟的是宇宙真相老子在《道德經》裡講過地球是橢圓的庵摩羅果,這些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被科學家證實了,老子曾說我們的身體是由若干個極微緣聚構而成,他還講到,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生命體,就算是一粒沙子也會像宇宙一樣,裡面暗藏了很多像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
  • 道家老子《道德經》裡這2個字,悟透之後,受益匪淺,值得收藏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中國的典籍浩如煙海,多如牛毛,但能像《道德經》這樣集思想精闢、文學修辭和音韻之美為一體,並能達到世界級高度的,放眼古今,寥寥無幾。
  •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嗎?事實原來是這樣的
    自漢代道教盛行以來,道教就大力宣揚,所謂老子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其實是「入夷狄化胡」去了,而且讓他的弟子尹喜----就是那位讓老子為他寫下《道德經》五千言的函谷關令尹----化身為佛陀,教化西方諸國。(甚至連伊斯蘭教的真主、基督教的上帝,按道教的說法,也都是太上老君在不同世界的化身,所以才有「萬教之主」之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