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的《道德經》,可謂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幾千年來,很多崇尚道家的人還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學習《道德經》。千人眼中有一千種道德經,不同的人在《道德經》中領悟到的道理也不相同。或者是說,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側重點,官場之人可能讀出了治國之道,講究道法自然的則是領悟了修身之法,智慧的人領略到了為人處世之道,總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那麼,老子的《道德經》究竟是寫什麼的呢?其實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只有兩個字,那那就是「無」和「反」。
究竟何是「無」?何為「反」?
一、無
對於道家來說,「無」是一個重要的字,因為它是「道」的別稱。《道德經》中記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由此可見,「無」與「道」是同一個層面上的東西,在《道德經》中,可以說是天地萬物的本原。
為什麼說道是無呢?「無」並不是虛無,而是指道沒有名稱,也沒有形體,無名無形,所以《道德經》將其稱之為「無」。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所有可以言說、可以命名的事物都不是永恆存在的,而是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因為語言來自於人類的創造,我們只能命名那些比較具體化的事物,而具體化的事物總是有壽命的來恆定的。道是永恆的、抽象的、獨一無二的存在,它無始無終,無生無死,所以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也就是或,有些事情,老子也不知道應該去如何命名,只能勉強給萬物的本原取了兩個成為,能夠方便的去進行描述,分別是「道」和「大」。因為它是萬物的規律,所以稱為「道」;因為它能創生萬物,所以稱為「大」。
道不僅無名,而且無形。老子在《道德經》中這樣描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意思是道這種東西雖然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是看不見,聽不到,也觸摸不到的,沒有真實的形狀,宛若恍惚。
道能創生萬物,所以道的沒有具體形狀的,真實非常玄的一個概念體。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東西,都只能繁衍出本物。然而道能產生一切相反的事物,。所以道不能有具體的屬性和形狀,只能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道就是無,所以人效法道,也要「無為」。所謂「無為」,並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指不妄為。人要順應萬物自然而然的規律去成就萬物,這就是「無為」的真意。
二、反
「反」也是《道德經》中的比較重要的概念,因為「反」是道的運動規律,《道德經》第四十章說:「反者道之動。」
因為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反是道的運動規律。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美的東西之所以是美的,因為有醜作為對比;善的東西之所以是善的,因為有惡作為對比。
凡是就是因為有了對比,有了對立面,才能夠被眾所周知。如果任何東西都是千篇一律,那麼,將不會引起其他事物的注意。
所以,一切對立相反的屬性都是相互依存的。《道德經》記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一切現象都蘊含著它的對立面,所有事物都會向它的對立面轉化。
道的運動規律也是如此。道是沒有形象的,卻創生了一切有具體形象的事物,萬事萬物的產生正是它們離開道的過程。但是不要忘記「物極必反」這個概念,當一件事物遠到了極點又會復歸於道。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大曰逝 ,逝曰遠,遠曰反。」
也就是說,不論怎樣都是會回歸與最終,任何事物都是在循環之中的。
因此老子認為,人在做事時要多從反面考慮問題,相比只從正面考慮的人,這樣取得的效果會大。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是這個道理。
在《鬼谷子》第十四篇 持樞:「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
持樞,就是說,春夏秋冬,興盛衰落,天底下的一切都遵循這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發展規律。
鬼谷子也是千古奇人,但是其奉行這個道理,萬物的終極都是在循環中從有到無,在從無到有。
《道德經》不過全篇只有五千言,其中的道理可以概括為「無」與「反」兩個字。然而從這兩個字中,卻可以產生無窮的妙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知道各位夥伴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
老子的智慧雖然是寫在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久遠,卻是對現在21世紀的人們依然可以起到指導意義,貫穿古今。
有人說,《道德經》就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書中很多話語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是意義非凡,很多成功人士的的心態,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道德經》的影響。像馬雲就經常讀老子的《道德經》,雖然看的書有很多,但是這本依舊是隨身攜帶看了上千遍的書。所以在這裡,還是建議夥伴們讀一讀《道德經》。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字,但是卻字字珠璣,非常深奧,因此對對道德經這本書,很多夥伴都說看不太懂,所以,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白話文圖解的版本的《道德經》。
白話文圖解版本的《道德經》,內容簡單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書中尋找做人與處事的大智慧,還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國學文化的薰陶,弘揚中華文化。
書中注釋完整,除卻原文外,還有完整版的解析,不用擔心看不懂懂得困擾,而且書中還有600多副的彩圖,所以不用擔心會枯燥。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覆閱讀,結合自身的情況,就能在無形中,給生活帶來其他的出口。
這套書是全精裝的書,內容簡單易懂,印刷清晰,讀完還可以收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亦或是在商場中拼搏,都建議讀一讀道德經。不僅僅是能夠開闊視野,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反而是可以磨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能把浮躁的情緒慢慢沉澱下來。
所以,不論是經商還是為人處世,或者是身在職場,想要過的好一些,可以讀讀這套《道德經》。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種老子的《道德經》,讀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理解的。有時間能在這繁雜的社會沉澱下自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而且這套書並不貴,只需要69塊錢,現在隨意吃個工作餐都要幾十塊錢了,而這套書卻能看很多年,終身受益,重要的是要是想隨身帶在包裡看,也不用擔心書太過於厚重,四本一套,每一本相比一整本的《道德經》來說,就不會那麼厚重。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