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全球性的災難,早在老子的預言中,諾獎得主:只怪不聽聖人言

2020-12-13 九月的小書屋

鬥轉星移,我們知道的歷史有五千年,那我們未曾知曉的那一部分呢?

發現宇宙、發現黑洞、發現地球只是偌大宇宙的一部分。學術研究者們也提出了一些關於地球的陰謀論,這個論證說德有理有據,就像有人先前說到的外星人控制著輪迴,而老子卻是唯一一個不受外星人控制的人。

因為老子參透了宇宙真相,並找到了不受控制的辦法。

也有人說老子是站在比人類思維更高的角度來看待自然和人類的關係的。因此他會對人類的狂妄自大的最終結果作出準確的預判。

日本當代自然派學者福岡正信說:

「如果我們早聽老子的話,也不致使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環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比利時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說:

「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

德國學者克諾斯培則強調說:解決我們時代的問題,請讀老子。

人類的起源是什麼?

道家認為,「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完整性概括,也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概括。「道」不是靜態的實體,而是一個動態的能量過程,「道」可生萬物。

如果聯繫萬事萬物之間的各種關係來看,「道」的這種運作過程是混沌與秩序之間的迴環往復、互為陰陽、相生相剋的過程。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道也是事物之間的關係總和。

說白了,「道」就是一種規則、是地球萬物都必須遵循的!那麼問題就來了?這種規則又是誰定下的呢?

在揭曉答案之前,先來看幾個道教典籍中的神秘記錄:

眾所周知,道教對控制能量頗有心得。因此傳下來的一種法術叫做「雷法」,雷就是電,所謂「雷府」、「雷部」等大概就是掌管能源的部門,而修道的「離龍坎虎」大概就是等離子和原子能的應用,離為火,火焰核心就是離子;坎為水,大概不是指日常飲用的氫二氧,而是核能必備的重水之類的。

所以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應該是個大反應堆,所以科學狂人老君才能不停的發明法寶和武器。

既然道祖們可以驅動能量,那麼光速和超光速旅行大概也能做到,所謂神仙「朝遊北海暮宿蒼梧」,那麼脫離黑洞引力、穿越時間啥的大概也能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和外星人的「第三類接觸」就少不了了。

可惜古代並沒有「外星人」、「UFO」這樣的名詞,只能描寫為「神仙羽士」等等。

根據我們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來看,可以輕易地推測出領先我們億萬年的高級文明,其科技水平絕對是達到了我們根本無法理解的程度,對於這種級別的文明來講,他們完全可以自由地在宇宙空間中行動。

也許在他們眼裡,人類只是低等動物。他們可以隨意的制度規則、改變規則,目的也不是人類能猜到的,或許只是一時興起,或者人類只是小白鼠一樣的實驗品。

老子參悟的是宇宙真相

老子在《道德經》裡講過地球是橢圓的庵摩羅果,這些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被科學家證實了,老子曾說我們的身體是由若干個極微緣聚構而成,他還講到,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生命體,就算是一粒沙子也會像宇宙一樣,裡面暗藏了很多像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

老子參透了宇宙真相,他提出宇宙的生成思想,包括宇宙的誕生、天體是怎麼形成的、地球的演化、生命誕生和進化,一直到人類文明形成的發展等,這些原理是基本粒子、天體系統、生命現象,到人類文明都是孤子,而宇宙恰恰是一個標準孤子。

就像《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全人類的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德國電視臺的一項調查表明,每4個德國人家裡就有一本《道德經》。

魯迅先生曾說,不讀《道德經》,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尼採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馬雲多次公開推薦,並說「道德經真是讀到了我的內心深處」;李嘉誠說:「我一生從未失敗,靠的就是源自道德經的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獲得巨大成功的人,每談起這部經典,已經不再是讀沒讀過的問題,而是一生讀了多少遍。

2000多年來,《道德經》就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高峰,無數偉人都曾在其中領悟到自己的不足,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那麼,道德經到底好在哪裡呢?

很多人把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經》當成一種深奧難懂的哲學,說的玄之又玄。其實不然。

《道德經》全文雖只有五千多字,卻指明了天地人世的運行發展規律:

讀懂了《道德經》,也就讀懂了做人的秘訣——平淡時,懂得知足;得意時,懂得知止;失意時,懂得知常;

學會了《道德經》就學會了最高級的處世法則——所謂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做事要學會後退的哲學;

《道德經》深藏成長之道,受益無窮——有時候退讓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為了更好地一躍。所謂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懂一本《道德經》。

只可惜,這麼一部好書,卻讓很多人望而生畏,因為文言晦澀難懂,多數人選擇迴避,但是今天老張這本《道德經》有全篇的注釋和翻譯,還有對於一些難理解地方的析評。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其中汲取到所需要的「處世智慧」。

點擊下方圖片,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

相關焦點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諸葛亮千年前就預言了現代人類災難和聖人救世!
    第十二課 澤風大過卦 拯患救難 是唯聖人 陽復而治 晦極生明 「拯患救難,是唯聖人」,很多中國預言都提到了將會有聖人出現,在經歷恐怖的大磨難後,人類將進入世界大同的太平盛世,並以此作為預言的句點。
  • 8歲男孩自稱來自火星,預言2020年出現全球性災難,今去哪兒了?
    大家都認為他在開玩笑,然而男孩卻提到了一個利莫裡亞大陸,要知道這是一個神秘的大陸,是專業人士才知道的名詞,早已經從地球消失,這樣一個小8歲的小孩子,他是如何得知這個名詞的呢?正是因為他說出了大家都不知道而曾經存在過的知識,所以讓許多人慢慢認可了他真是來自火星的事實。
  • 彌勒佛(紫薇聖人)的預言
    紫薇聖人是一位將在我們這個時代出現的救世大聖人,是一位來自中國民間的非官非僧非道之人,但同時卻也是佛家預言的轉輪聖王東來佛祖,彌勒,瑪雅聖人形象:坐在一個發光的圈裡面盤腿打坐,大概是入胎修行,出世成佛之意。這與佛的形象非常類似。未來教主臨下凡,不落宰府共官員,不在皇宮為太子,不在僧門與道院,降在寒門草堂內,燕南趙北(北京)把金散。
  • 8歲男孩自稱來自火星,預言2020年會有全球性災難,如今他咋樣了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預言家,他們甚至預測出百年後世界的盛況。大眾比較熟識的人物有珍妮·迪克遜、諾查丹馬斯、貝利等。眼下,由於今年全球性疫情事件的爆發,2012 年出現的那個神奇的小男孩再次被不停提及,當年的他,曾經說過2020年將會有一場大瘟疫會降臨,這是否坐實了他不是尋常人的可能性呢?
  • 諾獎得主告訴你,掌握這10條黃金法則,諾貝爾獎離你更近!
    所以想要獲得諾貝爾獎,就必須在學界具有很大的成就,這是得諾獎最重要的條件。另外,這種成就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比較「保守」,不太喜歡最前沿的成就,而是一般會把獎項頒發給成果通過十年、二十年考驗的人。
  • 【預言】紫薇聖人出 弓乙靈符現!
    溫曰:有詩為證:不相僧來不相道(外貌打扮不是僧人和道士相貌),頭戴四兩羊絨帽(頭髮),真佛不在寺院內,他掌彌勒元頭教。」「帝曰:彌勒降凡在哪裡?溫曰:聽臣道來:未來教主臨下凡,不落宰府共官員,不在皇宮為太子,不在僧門與道院,降在寒門草堂內,燕南趙北(北京)把金散(把金子一樣的道傳出,指學派已在北京出版面世)。」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其實,各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他們在觀測數據中找到了集中在13秒內的12個中微子信號 [1,8] (原始論文[8]和諾獎資料[1]說是12個,但是小柴的自傳和科普書說是11個[6,7])。這證明了這個超新星是II型,因為I型不發出中微子。 「中微子」一詞是統稱,其實包括「正」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太陽中微子是「正」中微子。超新星發出的中微子是反中微子。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他們在觀測數據中找到了集中在13秒內的12個中微子信號 [1,8] (原始論文[8]和諾獎資料[1]說是12個,但是小柴的自傳和科普書說是11個[6,7])。這證明了這個超新星是II型,因為I型不發出中微子。 「中微子」一詞是統稱,其實包括「正」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太陽中微子是「正」中微子。超新星發出的中微子是反中微子。
  •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綜合報導 2017-08-16 21:42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
    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實際上,1931年出生的羅傑·彭羅斯教授,比霍金年長11歲。在諾獎公布後,李飛飛教授就發推稱:羅傑·彭羅斯教授是我童年時的偶像,他不僅是物理學巨人,也是重要的知識分子榜樣,正是他的著作激勵我從物理學轉向神經科學,最終走上AI研究之路。
  •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9月11日,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達·約納特在四川大學作講座。楊樹攝(視覺四川)     在四川大學□本報記者李寰  作為海科會的重頭戲之一,對話權威——四川大學專場,迎來了諾獎得主以色列女科學家阿達
  • 2006諾獎北京論壇到 諾貝爾獎得主今為心血管病把脈(組圖)
    在為期三天的論壇期間,7位諾獎得主和2名頂尖的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將在北京探討生命的奧秘和健康的真諦。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發病率最高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今天下午2點,榮獲199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路易斯J·伊格納羅博士將在人民大會堂把脈如何預防和逆轉心血管疾病。
  • 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名詞解釋】諾貝爾官網資料中舉的一個例子是,某位消費者發現她想買的手錶在另一家商店便宜100瑞士克朗。如果這隻手錶售價1000克朗,她會選擇去價錢便宜的商店購買;如果手錶售價10000克朗則不會,即使同樣能省下100克朗。行為經濟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消費者更關注省下的錢在總花銷中的佔比,而非實際省下的錢。【生平】●1945年,塞勒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
    央廣網上海9月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易肖奇)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小說集《衣櫃》。這是自今年7月引發熱潮的《怪誕故事集》之後,浙江文藝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又一部備受期待的託卡爾丘克作品,也是該社託卡爾丘克作品系列(共九部)中的第二部。本書從波蘭語原文直接翻譯,完全根據原著編排,直觀展現了託卡爾丘克作品的原貌。
  • 老子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五章,全文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若守中。這句話在馬王堆帛書版本中,寫成「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我們知道,帛書馬王堆本是現在發現的最早版本。那麼,似乎這句話應該更加接近老子真實的原意,現在我們通行的版本,都是後人傳抄所流傳的,那麼自然會出現訛誤。
  • 愛因斯坦、薛丁格、克裡克……18位諾獎得主的經典文章,都在這本書...
    為了銘記那些科學史上最閃耀的瞬間、向那些真正改變了世界的人致敬, 《環球科學》推出的 《科學美國人》諾獎得主經典文集 正式發貨
  • 「火星男孩」曾預言2020災難?走紅後消失多年,現在怎樣了?
    ,提起這個不一樣的年份的。 早在2004時,一名來自俄羅斯的8歲男孩波力斯卡走紅,他說自己來自火星,而且真的擁有有異乎尋常的豐富知識。 他可以描述出「火星」上的生活,可以畫出太空船,還提到了讓人聽不懂的利莫裡亞文明時期(遠古時沉入海中的文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