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

2020-12-16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9月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易肖奇)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小說集《衣櫃》。這是自今年7月引發熱潮的《怪誕故事集》之後,浙江文藝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又一部備受期待的託卡爾丘克作品,也是該社託卡爾丘克作品系列(共九部)中的第二部。本書從波蘭語原文直接翻譯,完全根據原著編排,直觀展現了託卡爾丘克作品的原貌。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央廣網發 浙江文藝出版社供圖)

作為波蘭家喻戶曉的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因大膽且極具獨創性的寫作風格而備受讚譽;她曾獲得尼刻獎、布克國際獎等多項重量級文學大獎,擁有「最具代表性的歐洲小說家之一」的美譽。2019年被授予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後,託卡爾丘克成為歷史上第15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在世界範圍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在中國,亦有越來越多的讀者成為託卡爾丘克的忠實「粉絲」。

託卡爾丘克善於將精深的寫實與瞬間的虛幻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中。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中提到,她在寫作中運用了觀照現實的新方法:「她是位速寫大師,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寫他人所不能寫:『世間那痛徹人心的陌生感。』」將目光投向生活中飽受忽視的小角落、平平無奇的小人物,從中發掘富有詩意的部分,以瑰奇的想像拓展現實的邊界,這樣的特色在託卡爾丘克的早期作品中已然淋漓展現,成書於1997年的小說集《衣櫃》便是其中代表。

《衣櫃》囊括了三個極具超現實色彩的故事。其中,小說《衣櫃》著眼於一隻普通的舊衣櫃,主人公在搬家時將它從二手市場帶回,此後漸漸發現這隻衣櫃宛如一個能量坑,散發出神秘的吸引力;最終,夫妻雙雙住進了衣櫃裡。小說《房號》突出展現了託卡爾丘克「第四人稱敘事」的魅力:這個故事的敘述人是身為客房服務員的「我」,「我」遊走於首都飯店的不同房間,循著蛛絲馬跡捕捉客人留下的氣息;同時,「我」也以客房的視角觀察著一切,通過豐盈的想像填補客人的不在場。《神降》則是一個帶有卡夫卡小說韻味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宛如創世之神的編程天才,在屬於電腦程式的「半邊生活」中,他不斷構築新世界,卻又對人類屢屢失望……

小說之外,本書特別收錄了託卡爾丘克在她策劃並組織舉辦的「引號國際文學節」上接受的專訪。在訪談中,託卡爾丘克字字珠璣,圍繞「文學」這一主題,探討了有關教育、生態環境、技術進步與變革、民族與全球化等諸多議題,並由此闡述了自己對文學的發展、文學的時代性、文學的意義等問題的深刻見解。通過訪談,讀者能夠系統了解託卡爾丘克的文學觀,從而進一步理解她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訪談的六個月後,瑞典學院即宣布授予託卡爾丘克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接下來,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引進出版的託卡爾丘克其他七部作品也將陸續和讀者見面。據悉,2020年內,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還將推出長篇小說《犁過亡者的屍骨》和文學評論《玩偶與珍珠》。

相關焦點

  • 上海書展·名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這位諾獎得主是不溫柔的「女...
    2020上海書展,託卡爾丘克迎來一群資深的讀者——8月14日下午,著名作家孫甘露,著名作家魯敏,評論家周立民在上海書展的分會場思南公館,和讀者分享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的作品《怪誕故事集》《衣櫃》。而即將和讀者見面的《衣櫃》裡的三個故事,也呈現了這種迷人的豐富性和包容性。
  • 用「怪誕」撫慰個體孤獨和人際疏離,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當代歐洲重要作家、波蘭國寶級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更廣泛地為中國讀者熟知,始於2019年她被授予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由此她成為歷史上第15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諾獎效應使得託卡爾丘克的作品被更多讀者閱讀。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諾經濟學獎得主讚譽塞在東地中海區域發揮作用
    原標題:諾經濟學獎得主讚譽塞在東地中海區域發揮作用 來源:駐賽普勒斯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賽普勒斯郵報》6月16日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傑佛裡·薩克斯在6月12日接受塞通社採訪時,讚揚賽普勒斯在東地中海地區可持續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
  • ...的文學罐頭裡想像未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楊晨)今年7月,波蘭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作品《怪誕故事集》在中國出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入波蘭文壇,2019年10月榮獲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的作品豐富且形式多變,善於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科幻等元素來觀察波蘭的歷史與人類生活。《怪誕故事集》是託卡爾丘克出版於2018年的新作,中文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李怡楠從波蘭語直接翻譯。
  •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張鋒拿下「諾獎風向標」阿爾伯尼獎,為第二位華人得主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綜合報導 2017-08-16 21:42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2006諾獎北京論壇到 諾貝爾獎得主今為心血管病把脈(組圖)
    在為期三天的論壇期間,7位諾獎得主和2名頂尖的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將在北京探討生命的奧秘和健康的真諦。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發病率最高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今天下午2點,榮獲1998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路易斯J·伊格納羅博士將在人民大會堂把脈如何預防和逆轉心血管疾病。
  • 諾獎得主賽珍珠《大地》三部曲再版
    她是「最能讓西方了解中國的作家」 她的作品是再現百年前中國農民關於土地的信念史 諾獎得主賽珍珠《大地》三部曲再版 還有一位諾獎作家的獲獎作品,寫的也是中國人與土地的關係,那就是美國作家賽珍珠和她的作品《大地》。  2019年11月,由聯合讀創出品的賽珍珠《大地·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全新未刪節版與中國讀者見面。此次譯本由中國社科院著名學者王逢振、師從學者朱光潛的著名翻譯家韓邦凱等人傾力獻譯。
  • 探訪諾獎得主的「門羅書店」:維多利亞文學活動中心
    另外一位是約克大學教授、加拿大2008年吉勒文學獎的獲得者約瑟夫·博登和他的長篇小說《奧蘭達》。顯然,門羅書店把最重要的位置留給了加拿大當代小說家。「維多利亞沐浴著諾貝爾的榮光」走進書店,只見迎門的書架上還剩了一本愛麗絲·門羅的《親愛的生活》,(諾獎揭曉後的第三天,愛麗絲·門羅的書就基本上脫銷了。
  • 諾獎得主克萊齊奧:寫作像是旅行 閱讀跟著感覺
    諾獎得主克萊齊奧:寫作像是旅行 閱讀跟著感覺 2008年10月14日 12:53 來源:東方早報 發表評論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上周揭曉之後,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名詞解釋】塞勒還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
  • 諾獎得主告訴你,掌握這10條黃金法則,諾貝爾獎離你更近!
    Roberts介紹,「一項對諾獎得主非正式的調查很快將證實,成就他們偉大發現的因素中,運氣佔很大一部分」。他建議大家在「運氣最好的時候,設計和執行你覺得最棒的實驗」,並寫道:「如果你足夠幸運遇到這樣戲劇性的變化,那麼有一天,可能會被諾獎選中」。偶爾失誤開玩笑?
  • 諾獎得主助力來寧為近視患者「尋光明」
    為獲得緩解近視的「科學密碼」,13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爾(Hartmut Michel)教授應邀來到江蘇南京,參訪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眼科領域生物學發展深度交流。據了解,米歇爾教授是與該公司深度合作的第5位諾獎得主。德國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在神經、內分泌、遺傳等方面在眼科的作用有著獨到的學術見解。
  • 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邀諾獎得主為中學生講座
    原標題: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邀諾獎得主為中學生講座   9月11日上午,應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邀請,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厄溫·內爾,世界知名科學教育活動中心XLAB實驗室創辦者和負責人、厄溫·內爾教授夫人伊娃·瑪利亞內爾訪問上海市青浦區,在青浦高級中學進行講座,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 愛因斯坦、薛丁格、克裡克……18位諾獎得主的經典文章,都在這本書...
    為了銘記那些科學史上最閃耀的瞬間、向那些真正改變了世界的人致敬, 《環球科學》推出的 《科學美國人》諾獎得主經典文集 正式發貨
  • 2019德國圖書獎揭曉,得主致辭中批評諾獎得主漢德克
    在獲獎致辭中,斯坦尼西奇公開表達了對彼得·漢德克的批評與不滿,同時對與漢德克一同獲獎的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表示祝賀。他談到,值得稱讚的文學是用語言去自由表達以爭取權利的,而不是用詩意的語言包裝謊言以愚弄讀者的那種。波士尼亞裔德國作家薩沙·斯坦尼西奇(Saa Stanii)憑藉小說《我從哪裡來》(Herkunft)獲得了2019年度的德國圖書獎。
  •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9月11日,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達·約納特在四川大學作講座。楊樹攝(視覺四川)     在四川大學□本報記者李寰  作為海科會的重頭戲之一,對話權威——四川大學專場,迎來了諾獎得主以色列女科學家阿達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5位諾獎得主攜手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近視患者「尋...
    1月13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爾(Hartmut Michel)教授應邀來寧,對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參觀訪問,雙方就眼科領域的生物學發展進行了深度交流。據了解,他是與該公司深度合作的第5位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