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老子》第五章,全文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若守中。
老子其實在告誡統治者,不要頒布太多政令
所謂「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從字面的意思說,你說的話太多,你就會有危機,所以你最好的處事方式就是保持「中道」。老子在這裡其實是一種延伸的意思,就是告誡統治者,政令太多會加速國家的滅亡,不如持守虛靜。
這句話在馬王堆帛書版本中,寫成「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
我們知道,帛書馬王堆本是現在發現的最早版本。
那麼,似乎這句話應該更加接近老子真實的原意,現在我們通行的版本,都是後人傳抄所流傳的,那麼自然會出現訛誤。
學者馬敘倫曾引明代學者焦竑的說法,焦竑曾根據「龍興碑」認為「多聞數窮」是正確的。我也認為,最早的字是「聞」,聞既有聽聞,也有言說的意思,對於統治者來說,他不僅僅要言也要聽。老子的意思是,聽和說都不要太多。
至於「於」這個字,其實是表達一種狀態,有與沒有差別不大。
「不如守中」其實是「不如守衝」
還有「中」這個字,學者嚴靈封認為,其實是「衝」,後來在傳抄中出現了錯誤。這種說法得到了陳鼓應的贊同。
在《老子》第四十二章中,有「中氣以為和」,查帛書本原文是「衝氣以為和」。由此,就可以證明,這裡似乎也應該是「衝」。
那麼,什麼叫衝?衝其實是同「盅」,也就是虛靜的意思。第四章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意思就是道本身是虛靜的。
前面兩句,「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其實是呼應後慢的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之間難道不像一個風箱麼?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而生生不息。
所以,這句話還是在表達老子的核心意思,天地之間沒有人的幹涉,它運轉得非常好。所以統治者應該學習大自然,不要過多幹涉國家的政治,保持虛靜,國家就能運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