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楚簡、帛甲、帛乙出自:中國哲學電子書計劃
河上、王弼、傅奕出自:中國古典藏書03道藏
【解字】
芻狗: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們重視的祭品,但用過以後即被丟棄。
猷:(yóu)曾為「猶」的異體字,本義為某種獸的名稱,猴屬。假借記錄「謀略」、「猶如」、「猶豫」等義,後二字分化,「猷」」記錄「謀略」之義,「猶」記錄「猶豫」、「猶如」等義。
橐爚:(tuó)(yuè)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 「橐鑰」亦作"橐爚"。
與:通作「與」
屈:詘、淈,三字皆有枯竭、窮盡之意。
數:通「速」。快。
【校注】
「多言數窮」之「言」當為「聞」。帛書甲、乙本皆作「多聞數窮」。
「天地不仁」和「天地之間」並無前後因果、邏輯關係,似為後人添加非儒之言,楚簡併無此句!
【釋義】
天地沒有慈愛,把萬物都當作芻狗一般,聖人無仁厚之德,對待百姓就像芻狗一樣。
天地之間,像風箱一樣,空虛的沒有盡頭,越鼓動風就越多。
知道的多了反而加快達到極點,不如保守中和。
【討論】
一、「芻狗」是什麼?這句光草狗就能有三種解釋
1、重點是「祭祀用的」,所以草狗也很重要。天地沒有區別心,對萬物都很好。
2、重點放在「草狗」上面了,都賤。天地沒有同情心,對貴重的也像草狗一樣。
3、這個是新解,重點放在「用完就扔」上面了。天地無情,應運而生,隨時而去。
二、橐是什麼?
槖,囊也。——東漢·許慎《說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無底曰囊。
具爐橐,橐以牛皮。——《墨子·備穴》
三、龠是什麼?
《周禮·春官·大司樂》:「笙師掌教龡竽、笙、壎、籥、簫、篪、篴、管。」周代以來的歷代宮廷多以「羽籥」為祭祀舞具。
籥的具體形態大致有三說。一說,認為三孔之單管吹奏樂器。
漢·鄭玄注《周禮》、《禮記》:「籥,如篴,三空。」二說,認為籥為六孔之管樂器。
《詩·國風·簡兮》鄭玄箋:「籥,六孔。」三說,郭沫若依據甲骨文、金文考證,籥為編管樂器。楊蔭瀏也持此說。
四、橐龠是什麼?
河上公註:橐龠中空虛,故能有聲氣。
王弼註:橐籥,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共吹之求也。
孤鴻註:無底之囊曰橐。有孔之竅曰籥。取其動蕩鼓風之義。
五、如何理解「多言數窮」?
河上公:多事害身,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稀言。
初識老子:多版並讀《道德經》第四章
極簡史:《道德經》的來龍去脈
註:插圖源於網際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