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老子就說,讀懂《道德經》的人,是稀少的,也是可貴的

2020-12-23 易說蓮花

早晨5點起床,跑步兼遛狗,回來洗一個熱水澡,喝一杯熱開水,開始讀一章《道德經》。

清晨的時光最寧靜,沒有思緒的幹擾,心神氣寧,最適合讀《道德經》。

今天讀《道德經》第七十章,發現老子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說,讀懂《道德經》的人,是稀少的,也是可貴的。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說,我說的話,容易知道,容易做到,可是天下那麼多人,都不知道,也做不到。

是什麼原因呢?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因為,老子說的話,裡面是有根源的;所做的事,也是有出處。而人不知道這個根源,所以不能知道老子說的道。

簡單地說,人要悟道,才能明道。

不然,讀《道德經》,讀老子的話,就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或者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去理解,而無法把文字和道相通。

悟道,就是知道「宗主」,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規律在運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逆交替,陰消陽長,規律的背後,是萬物之宗。萬變不離其宗。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老子說,能懂我的人,很稀少;能按照我所言,去行的人,很可貴。聖人被褐懷玉,表面看,像一個普通人,內心卻像玉一樣可貴。

從老子所言,可以看出來,真正悟道的人,外表看起來是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內在卻懷玉,只有聖人自己知道,別人看不出來。

王弼解讀這句話,說聖人:「同其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故難知而為貴也。」

聖人和常人一樣生活,一樣平凡,和普通大眾一樣作息,沒覺得他特殊,但是他內在的品質就像玉一樣可貴,不被世俗和人群同化,始終不渝。

一般人,只有童年是單純的,內心像懷玉一樣。長大,讀書,出來社會工作,慢慢地,就被社會的大染缸汙染,潛規則,輿論壓力,生存的壓力,人與人之間的碰撞和交匯,內心慢慢就變了,失去了最初的自己。

而悟道的人,也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下,外在看起來,和所有人都一樣,沒什麼特殊的,但是,他的內心,始終保持懷玉的品質,不會因為環境和他人改變自己。

環顧我們的四周,的確很難找出一個這樣的人。

這樣人,像一朵蓮花,生活在淤泥的有汙的社會,卻開出清淨的蓮花。

很多人不明白,讀《道德經》有什麼用,能改變自己什麼?

我讀《道德經》,前後有7年了,別看只有5千多字,每次讀,都能讀出不同的意境。

假如說,一個人生活很貧困。

你可以去扶貧,提供物質的幫助,慰問和關心;可以資助錢;可以給他教育;可以幫他找一份工作。

有一種脫離貧困的方法,不是給錢和物質,而是徹底改變他的思維模式。

美國一個富翁說,即使把他的錢全部拿走,身無分文,把他丟在沙漠中,只要有一支駱駝隊經過,他很快又可以變成富翁。

經濟學家早就發現,窮人和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思維模式。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是頭腦。

我舉這個例子,是告訴大家:

《道德經》和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是可以給你的意識調頻。

人的意識有頻率,不同的頻率,決定不同的思維模式。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就要改變他的頻率。

我的體驗是,讀《道德經》可以提升我的意識頻率,在看不見的層面,覺知慢慢打開,潛移默化,徹底地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

固定的思維模式,可以稱之為命運。

有的人天生急躁,有的人天生安靜,有的人天生害羞,有的人天生大膽……這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可以稱之為本性。江山易移,本性難改。

讀《道德經》,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提升意識維度,化繭成蝶,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怎麼學習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這本書很難讀懂和理解,而且版本多,斷句複雜,有些句子按照不同的斷句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市面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道德經版本,有很多都是水平不高的作者註解和翻譯的,所以初學道德經,選對書很重要。目前道德經的版本有王弼的通行本、河上本、郭店楚墓竹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分甲本和乙本)、唐代傅奕本等。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為《道德經》出世埋下伏筆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為《道德經》出世埋下伏筆若說,中國若有一位思想家的影響力是影響到全世界的,那個人一定會是「老子」。他被《紐約時報》譽為是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他的《道德經》,雖然全書只有5000字,但是卻備受推崇了幾千年,如今更是成為球發行量最大的著作。同時,他也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最多的,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 為何延續兩千多年,老子依然是最孤獨的人?
    」這是《道德經》的最後一句。 《道德經》艱澀,它是中國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許是所有哲學家中最高壽的,思想也最透徹、孤絕、高深。 《道德經》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門,從哪一扇推入,都可見一番天地。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但是,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白說》書中,說道:我認為,《道德經》是掌權者、君王們的一部經典。白巖松還說,四分之一部的《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它比「半部論語治天下」還要強。
  • 老子的《道德經》為什麼幾千年經久不衰?
    《道德經》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所作,其文僅5162字,卻字字珠璣,其內容涵蓋了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其思想影響並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道德經》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聖經「。
  • 解讀《道德經》的書多如牛毛,這才是讀懂老子的正確姿勢
    《老子訪談錄 ——另類解讀道德經》代序言車前子:老老師,您好!我是《講道理日報》的網絡記者——車前子,感謝您在百閒之中接受我的網絡訪談。老子:時光過得真快,一晃兩千五百年過去了。本人的說話原則是:沉默是金,少說為妙。
  • 老子及其《道德經》與甘肅的淵源
    孟子說的「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說的就是戰國時期的社會現狀。楊朱的弟子環淵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老子留下的《道德經》,之後回到中原潛心研究,將《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名道篇為37章,下篇名德篇為44章,共為81章。環淵的弟子將《道德經》帶到了齊國,《道德經》成冊發行大概是在齊國。
  • 普通人怎樣讀懂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一書五千餘字,由於它那簡約的表達方式,那具有象徵性、多義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令人百思難解、撲朔迷離,連司馬遷也慨嘆「著作辭稱微妙難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呢?
  • 郭店楚簡 老子道德經(甲)
  • 老子《道德經》思想概括
    通行版的《道德經》把前三十七章稱為道篇,第三十八章以後稱為德篇。但是道篇中仍然含有論述德的內容,德篇中也含有論述道的內容,所以筆者沒有這樣分篇。筆者在整個《道德經》中進行選擇,把論述道的主要內容集合成道篇,論述德的主要內容集合成德篇。把前後段的內容儘量做到連貫,形成了微縮版《道德經》一文。
  • 解讀老子《道德經》
    從物理學角度解讀:《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也是打開《老子》思想寶庫的鑰匙 ,不是經典物理學能夠覆蓋的,不是牛頓體系能夠包含的,是更加廣闊的坐標系統下的物理學思想,也是數學思想靈感的源頭。很多時候,讀懂了《量子物理學》才能真正體會到老子思想精華。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黑---黑格爾回答說,這就需要精神通過正———反———合的辯證法運動,從而分階段地把種種事物實現出來。一開始,絕對精神是在純粹的「概念」世界裡面運動(正);然後從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來,形成了有具體物質內容的自然界(反);經過了一番折騰後,精神揚棄了自然界,結合了前兩個階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現形式中(合)。
  • 讀懂《道德經》之老子其人:心繫天下蒼生的「憤青」
    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解這個問題,對於我們認識老子,讀懂《道德經》,都有很好的幫助。老子是什麼樣的人老子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那一年是公元前518年,孔子34歲,他去了一趟周朝的都城洛陽,「問禮於老聘」,也就是向老子請教了一些關於禮的問題。那一年,老子大概將近六十歲,已經是一個老人了。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老子《道德經》新譯---前言
    老子《道德經》新譯前 言兩千多年前,老子就給子孫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遺產,這就是《道德經》。他教育我們如何提高道德水平,如何處世為人,怎樣去認識世界,怎樣探索宇宙奧秘。老子按道德水平的高低,把人分成六種:聖人、賢人、善人、好人、壞人、惡人。各種人的表現,他們的為人處世之道,都可以在《道德經》這面鏡子裡照一照,有德無德一看就明白。
  • 如何理解《道德經》第一章中「觀妙」?
    《道德經》第一章開宗明義,是最重要的一章,也是很多人誤解的一章,它是解釋無極和太極的一章,也是修身練氣還虛的總綱,許多人搞得玄之又玄,其實老子很直接,直指真義,若你複雜了他的意思,就只能得到道德經表象的東西;如果你直接乾脆就能夠逐漸得到他的真傳。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道德經》老子的世界觀(還淳第十九)
    今天給大家分享道德經第十九章還淳,這一章也是道德經中後世解讀爭議最大的章節之一,也是傳世版本和漢墓帛書版本對照,修改最大的章節之一。修改後的意境和原文相差了太遠太遠,我們還是首先看一下傳世版原文。【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馬雲談《道德經》:不是我讀老子而是老子在讀我,讀懂離成功更近
    老子人人皆知,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道德經》是老子一生思想的結晶,也是一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老子的《道德經》強調道法自然,世界萬物皆有它的自然規律,掌握了天地運行的規律和世界萬物的變化,你就能從中尋找天機,找到事情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