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2021-01-08 佳佳樂多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一、道生萬物

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生出氣,氣又分化為陰氣和陽氣;陰陽兩氣、陰陽交合所生的陰陽之氣,加起來就是三,這個三分化衍生出了萬物。

道不僅是產生萬物的最高存在,還是萬物變化運動的規律。「反者,道之動。」(第40章)意思就是萬物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都是根據道的規律進行的。

道是永恆不變的。萬事萬物,因為有生,所以就會有發展和滅亡種種變化,而道自身不生不滅。

萬物滅亡後,都要復歸於道:「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個萬物的根就是道,道就是萬物滅後最終的歸宿。

二、守柔貴雌

柔,可以說是老子的第一法寶。柔不僅是生命的特徵,更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老子說,世界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水卻最能克制剛強。

老子認識到柔弱的東西裡面蘊涵著韌性,生命力旺盛,發展的餘地極大,很能持久。故在柔弱與剛強的對立之中,老子斷言柔弱的呈現勝於剛強的特性。

就是告訴後人,要以柔克剛,做人要懂得迂迴的智慧,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持而不盈、富貴不驕。

三、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而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守得住低處的人,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守得住低處的人,因此知道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守得住低處的人他們依靠的是自己,他們明白恬淡從容方能走得更遠。

也就是說,要知本心。

四、致虛極,守靜篤

意思說,有道的人,會把致虛和守靜的功夫做到極致。

內心什麼都沒有,意味著可以接納任何事情,如果你能守靜到極致,也一定能定。生活中處事不驚,是一種定;禪定,是一種定;面對生死之事,泰然處之,也是一種定。

就是講我們要內心寧靜,遇到事情要淡定。

五、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意思就是,委屈反能求全,彎曲則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舊反能成真,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這就是要我們看到事物的對立面。

做任何事情之前多思考,就能增加成功的機率。

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全文是:「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到「無」的價值。杯子內部是「無」的,才能裝水;房子內部是「無」的,所以能住人。老子藉此說明 們每一個人要保持心靈的「無」,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凡事都是有著對立面陰陽相合,很多事情我們可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才能去明白。

老子的《道德經》厲害之處在於只有區區5000字,但是字字都有深奧的含義,讀懂就能受用一生,不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生涯,多讀讀《道德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身,道路能走的更加順暢。

此外,老子《道德經》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對自己人生的認知與對自己本身的領導力,每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一以貫之」。千人千面,千人亦有千種思考方式。

讀《道德經》還能讓你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讓你學會怎樣在對的時間做好對的事情,凡事順應自然,人生的機遇就不會太差勁。

所以建議夥伴們都讀一讀《道德經》,道德經雖只有區區五千字,但是字字都有深意,在其中能懂得什麼道理則需要去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但是有很多夥伴覺得《道德經》都是文言版,太深奧,看不懂,所以給夥伴們推薦一套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的《道德經》。

裝訂也非常的好,可以閱讀很久,看完也能收藏。

像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

「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所以,不論是經商還是為人處世,或者是身在職場,想要過的好一些,可以讀讀這套《道德經》。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種老子的《道德經》,讀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理解的。有時間能在這繁雜的社會沉澱下自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正版書籍僅需59元,想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啦~

相關焦點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幾千年來,很多崇尚道家的人還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學習《道德經》。千人眼中有一千種道德經,不同的人在《道德經》中領悟到的道理也不相同。或者是說,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側重點,官場之人可能讀出了治國之道,講究道法自然的則是領悟了修身之法,智慧的人領略到了為人處世之道,總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麼,老子的《道德經》究竟是寫什麼的呢?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大道至簡,上善若書」,《道德經》15句精髓,值得一生收藏品讀
    道德經:人生以不爭為本,「無事」才為福。《道德經》被奉為哲學鼻祖,在成書之時適逢春秋亂世,其書也是站在戰爭的角度闡述的智慧,而人生如戰場,所有的智慧本源則是相通的,在《道德經》中更是藏著人生處世的精髓。比如有這樣一句: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 佛教:人生不順時,牢記七句話,好運自然來
    佛教:人生不順時,牢記七句話,好運自然來。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我們做人一般總是看別人,覺得別人總比我們好。佛教主張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比如《道德經》,看似是在講「道」為何物,好像顯得虛無縹緲,不知所言為何物,可你認真讀下去,認真思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在方方面面得到極大的啟發。
  • 《易經》中最精髓的三句話,讀懂其中一句,人生將從此蛻變
    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易經裡面講到:萬事萬物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人從幼兒-少年-中年-老年-死亡。樹木也是,幼芽-開花-結果-死亡。最終都是回歸自然 即使是宇宙中的恆星也是如此。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八十一章,其中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總字數五千二百八十四個字,從文章開頭看到結尾,如入無人之境,一個人都沒有,有一種寂兮寥兮、空曠寂靜的感覺。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在於: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道德經》中老子用了很多篇幅去詮釋他的樸素辯證法,其中在「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句話中告訴我們,萬物是在變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升華,變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
  • 《道德經》中的智慧:越是大道,越是簡單;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道德經》全文共八十一章,隨便挑一章細細研讀,都會發現,短短幾句,卻蘊含著讓人終身受益的智慧。字裡行間無不訴說著經典,即使過去了幾千年,這些智慧到今天仍然受用,並值得所有人學習。我想,這也正是《道德經》的魅力所在。
  • 《道德經》裡這3句話,領悟透了會受益,網友表示:學到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呢?作為中國人,如果還沒看過《道德經》,一定要抓緊時間去閱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道德經》的世界發行量已經超越了《聖經》。
  • 《道德經》之「七善真言」,你的人生走到哪一步了?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1/4的《道德經》就可以讓你體悟人生的真諦,感受生命的美好。老子幾千年前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的時候,應該沒有想過,他的思想穿越了千年,在21世紀的今天,還能感染那麼多的讀者。
  • 佛教:人生痛苦遇到苦難時,牢記3句話,好運自然來
    佛教:人生痛苦遇到苦難時,牢記3句話,好運自然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這一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坎坎坷坷。「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佛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因果通三世,前世多生前今世和來生。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瘋狂的自然現象轉瞬即逝,人生貴在選擇和樂觀面對!
    《道德經》依序詳解第019篇(第二十三章)上一章的精髓是「曲則全」三個字,精髓中的精髓則只有一個曲字,一個曲字便道盡了一生的坎坷歷程……我們談人生,求圓滿,向來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所以歷代祖師們的清修道場,往往都建在峰巒險峻之地,彎彎繞繞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經歷一番艱難困苦的跋涉之後
  • 易經中最重要的4個字,教你如何守住好運,讀懂後福氣自來
    易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智慧書籍,裡面有很多獨特的思維方式,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比如著名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變通思維,還有「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思維體系等等。
  • 《道德經》中流傳千年的3句話,讓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中國文化在先秦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而在諸子百家中,道家對宇宙跟社會人生有著獨特的理解跟解釋,在我國歷史的發展中有著重大的價值跟生命力。而《道德經》這本書是道家的開山之作,可以說是我國智慧的瑰寶,對我們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態和危機,我們依然能從老子的智慧中汲取營養來應對和解決。
  •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有一天老子心血來潮,也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走了。老子在經過函谷關的時候,當時守關的長官叫尹喜,尹喜發現紫氣東來,覺得一定是有高人到了。尹喜舉目四望,就看到老子騎著青牛來了。尹喜把老子留在那個過函谷關地方攀緣了好幾天,最後留下了《道德經》。
  • 拜觀音菩薩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好運自然來!
    我在普陀山拜菩薩時,一位高僧告訴我,拜觀音菩薩時,嘴裡默念三句話,好運自然來。其實我去普陀山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菩薩幫助自己,化解不順,高僧卻告訴我,在菩薩面前,不必說出你的願望,只要默念這三句話,自然會招來好運。第一句話:希望觀音菩薩,能護佑我的父母,健康平安。
  • 《道德經》:讓自己人生變困難的,就是永遠學不會「舍」與「得」
    福和禍本就是相依相存,人生下來受到的苦和受到的福都是相等的,在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你一定要相信這句話。塞翁失馬的典故幾乎都被講爛了,今天便來給大家講一個別的故事。據說在人死後,都要去陰曹地府接受閻王爺的審判,如果這個人生前樂善好施,就還是轉世為人,如果平時好事多的少,就會轉世成動物,做過壞事的,就不能轉身,在陰間當鬼,而壞事做盡的,不但不能轉世,還要下油鍋。
  • 道德經:順應自然的「無為」,才是人生的頂級智慧
    當提到「無為」這兩個字的時候,人們最先聯想起來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經》,作為全書的最核心觀點,我們都知道所謂的「無為」並不是說要求人們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做合理的事情,在出謀劃策上,《道德經》似乎也堅持著「無為」的觀點,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高的計謀。
  • 伯陽去太乙山,紫真先生說了6句話,概括了《道德經》所有思想
    在《老子傳奇》中,青年老子(李耳)心繫天下,想要去尋求出一條治世之道,便去太乙山拜訪紫真先生,我經過資料查找,並無找到這一人物原型,史料上也並未記載,對於老子的師傅是誰這個問題也一直是許多人好奇的,有人說是鴻鈞道人,也有人說是常縱,至於到底是誰,或者是哪幾位,我們不得而知,但對於這影視中呈現出來的這六句話卻是老子《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