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一、道生萬物
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生出氣,氣又分化為陰氣和陽氣;陰陽兩氣、陰陽交合所生的陰陽之氣,加起來就是三,這個三分化衍生出了萬物。
道不僅是產生萬物的最高存在,還是萬物變化運動的規律。「反者,道之動。」(第40章)意思就是萬物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都是根據道的規律進行的。
道是永恆不變的。萬事萬物,因為有生,所以就會有發展和滅亡種種變化,而道自身不生不滅。
萬物滅亡後,都要復歸於道:「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個萬物的根就是道,道就是萬物滅後最終的歸宿。
二、守柔貴雌
柔,可以說是老子的第一法寶。柔不僅是生命的特徵,更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老子說,世界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水卻最能克制剛強。
老子認識到柔弱的東西裡面蘊涵著韌性,生命力旺盛,發展的餘地極大,很能持久。故在柔弱與剛強的對立之中,老子斷言柔弱的呈現勝於剛強的特性。
就是告訴後人,要以柔克剛,做人要懂得迂迴的智慧,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持而不盈、富貴不驕。
三、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而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守得住低處的人,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守得住低處的人,因此知道自己的欠缺和不足,守得住低處的人他們依靠的是自己,他們明白恬淡從容方能走得更遠。
也就是說,要知本心。
四、致虛極,守靜篤
意思說,有道的人,會把致虛和守靜的功夫做到極致。
內心什麼都沒有,意味著可以接納任何事情,如果你能守靜到極致,也一定能定。生活中處事不驚,是一種定;禪定,是一種定;面對生死之事,泰然處之,也是一種定。
就是講我們要內心寧靜,遇到事情要淡定。
五、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意思就是,委屈反能求全,彎曲則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舊反能成真,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這就是要我們看到事物的對立面。
做任何事情之前多思考,就能增加成功的機率。
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全文是:「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到「無」的價值。杯子內部是「無」的,才能裝水;房子內部是「無」的,所以能住人。老子藉此說明 們每一個人要保持心靈的「無」,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凡事都是有著對立面陰陽相合,很多事情我們可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才能去明白。
老子的《道德經》厲害之處在於只有區區5000字,但是字字都有深奧的含義,讀懂就能受用一生,不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生涯,多讀讀《道德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身,道路能走的更加順暢。
此外,老子《道德經》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對自己人生的認知與對自己本身的領導力,每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一以貫之」。千人千面,千人亦有千種思考方式。
讀《道德經》還能讓你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讓你學會怎樣在對的時間做好對的事情,凡事順應自然,人生的機遇就不會太差勁。
所以建議夥伴們都讀一讀《道德經》,道德經雖只有區區五千字,但是字字都有深意,在其中能懂得什麼道理則需要去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但是有很多夥伴覺得《道德經》都是文言版,太深奧,看不懂,所以給夥伴們推薦一套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的《道德經》。
裝訂也非常的好,可以閱讀很久,看完也能收藏。
像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
「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所以,不論是經商還是為人處世,或者是身在職場,想要過的好一些,可以讀讀這套《道德經》。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種老子的《道德經》,讀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理解的。有時間能在這繁雜的社會沉澱下自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正版書籍僅需59元,想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