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2020-12-10 紀年的任意門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

我始終覺得書不在多,經典的幾本書反覆閱讀,讀透讀懂,就能極大地擴展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決策有所助益,小到如何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大到一個人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老祖宗流傳千年的著作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道德經》,看似是在講「道」為何物,好像顯得虛無縹緲,不知所言為何物,可你認真讀下去,認真思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在方方面面得到極大的啟發。

01

《道德經》第五章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是個自然的存在,對世間的萬物一視同仁,並沒有特別的偏愛或討厭某物,自然間的一切遵照自然的法則自在運行。

這短短一句話背後,反映了老子哲學體系中的核心觀念——無為。

然而「無為」這兩個字被很多人誤解,他們認為所謂的「無為」就是佛系,什麼都不要幹,因為幹了也沒有用,很多東西都是命中注定的。

因此有人認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避世的世界觀,這真是大大曲解了《道德經》的真正內涵。

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倡的「無為」是不妄為,即不要憑自己的想像胡亂作為。

實質上,老子鼓勵人要有所為,但所為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任何事物都在順任其自身的狀況和趨勢自由發展,不要用外在的強制力量去約束它,這樣的發展路徑阻力最小

這讓我想起了《最小阻力之路》中的一段話:「無論人類或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循著阻力最小之路運行。牛行走通常是隨著地形起伏,找些最容易的路徑。它的行走模式取決於地形結構。久而久之,行走愈趨方便,後來的牛群自然亦步亦趨。牛徑隱然成形。在一個結構中,能量往往順著阻力最小的路徑流過。」

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但生活還是一團糟,做事情常常費力不討好,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是不是在按照最小阻力的方向在運行。

也許你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只是用錯了地方,才導致最終的目的地並不是你想去的遠方。

那該如何確定事物自身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去順勢而為呢?

02

假如把每個人比喻成土地的話,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終能結出什麼果實,不僅取決於你播撒的什麼種子,你耕種的技術如何,你是否努力勤奮。

更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你自身土壤的質地和特性是什麼樣的,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比如陽光、雨水以及溫度。

一塊鹽鹼地,土壤貧瘠,高鹽量、高鹼性,大部分植物都無法正常生長,你卻付出很多努力去種植櫻桃,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你換做種枸杞,枸杞具備高耐鹽鹼性,自然就能輕鬆收穫大量果實。

老子主張按照事物自身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去作為,就是教導我們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秉賦和特性,去發展自我,而不是隨大流,別人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適合。

有一個讓家人煩惱的少年,他身材高大,精力旺盛,常常因為調皮搗蛋受到老師的訓斥,學習也不好。

家長很擔心,於是將他送去學習柔道,因為柔道這種運動,只要在規則內,動作再劇烈也沒有影響。

少年從此在山中如魚得水,這個少年就是山下泰裕先生,經過不斷地訓練,山下泰裕在1984年榮獲洛杉磯奧運會柔道項目的金牌,成為日本柔道界的領袖人物。

試想,如果山下泰裕的父母硬是逼著他在學校讀書,考名牌大學,找好工作,對於他來說,人生就會痛苦而絕望,而世界也會少一位傑出的運動員。

人生唯有挖掘自己身上與生俱來的「特質」,圍繞這個核心去發展自我,才有可能走出一道與眾不同且輕鬆自在的人生之路。

03

仔細想想,按照自身的稟賦去發展自我,之所以能夠事半功倍,是因為這個世上有些事,有的人做就是毫不費力,而有的人確實費死勁兒卻還是淺嘗輒止。

李叫獸坦言自己最不擅長人情世故,人際交往常常讓自己感到疲憊和無趣,但他很喜歡深度思考,專注閱讀和寫作。

他利用自己寫作的特長,在營銷和戰略領域打下一片天地,從眾多苦哈哈求職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公眾號一度被百度高價收購,自己也成為百度高管中最年輕的一位。

最關鍵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苦情戲碼,自己全然享受其中。

對李叫獸而言,閱讀和寫作本身就已經能夠給予自己內在深層次的愉悅感,即使沒有後面的劇情,自己也會繼續寫下去。

而在旁人眼中,他們只會看到李叫獸是因為「勤奮」和「努力」,才有了後面的一切。

於是傻乎乎地仿效,每天日更,把自己累得半死,絲毫體會不到整個過程的快樂,內在卻不斷地有大量的內耗和懷疑,最後還沒有任何成績出來。

這叫知其一,而不知其所以為一。

人生不只有一條路,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只能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自己越來越不快樂

學會認知自己,了解自己,愛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天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發展路徑。

圖片來自電影《寄生蟲》

【紀年的任意門】獨立書評人,推薦好書。書不在多,夠經典才行,這是一個能幫你拓展視野,提升個人價值,開拓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原創號,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和交流。

相關焦點

  • 讀懂這兩個字,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活一世,總是需要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才會看透人生,看清現實,讓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從而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來此世一趟,總會經歷過困難、挫折、酸甜苦辣等等,無常是人生的常態,什麼金錢,權力,富貴,地位,事業,不過是過眼雲煙。看透得失,坦然面對,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好好地活在當下,參悟人生。 所以,看透,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讀懂這兩個字,便讀懂了人生。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讀懂這兩個字,可以快速掌握儒釋道及心學等的共同的核心精髓
    儒釋道作為東方文化代表,其核心都是教給人們如何看待、應對及掌控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日本陽明學,乃至武士道精神,很多也是來自於這些典型東方智慧。這些不同流派的思想中,如果我們抽取其中共同的核心精髓,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表示,那就是克己。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老子著《道德經》短短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先秦道家的創始人老聃寫了一本千古奇書——《道德經》,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幾千年來,一直有人在研究、學習《道德經》,不同人領悟到的道理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讀出了治國之道,有的人領悟了修身之法,有的人習得了用兵之術,有的人學到了詭秘之計,還有的人看出了宇宙之本。那麼到底哪種觀點是正確的呢?
  • 答:兩個字,卻不是「吉兇」
    我們所熟知的《易經》,其實包含兩個部分,即《經》和《傳》。《經》指的是「易經六十四卦」,它又包含三項內容——「卦象」、「卦辭」和「爻辭」;《傳》,則是指《易傳》,包括《彖》、《象》、《繫辭》等,由於它共計有十篇文章,所以又被稱之為《十翼》。
  • 道家老子《道德經》裡這2個字,悟透之後,受益匪淺,值得收藏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中國的典籍浩如煙海,多如牛毛,但能像《道德經》這樣集思想精闢、文學修辭和音韻之美為一體,並能達到世界級高度的,放眼古今,寥寥無幾。
  • 12月下旬,讀懂沉浮,就讀懂生命,3星座讀懂時光,就讀懂了人生
    這對很多事情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大多都很成熟,很有用。她們不會輕易去妄下結論,做出讓她們後悔的事。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他們自己的仔細考慮後才做出的。與這樣的人談戀愛,你會感到壓力很小,因為你自己一點都不需要操心。十二月底,讀懂浮華,讀懂生活,讀懂時間,讀懂人生。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而後人習慣於寫提綱,那麼道經在前面作為理論,德經在後面作為實踐,也是比較合理的。況且後人經過分章之後,便於學習和記憶,也是有益無害的。總之,道德經81章就是圍繞道和德這兩個字來闡述。關於道 和德,現在通行的解釋是: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和宇宙運行的規律,而萬事萬物遵道而行,即為德,。我也比較贊同這種解釋。
  • 中國三大奇書,至今無人真正讀懂,只要讀懂一本,不是天才就是鬼才
    可惜的是,現在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讀懂。如果讀懂了,那麼說明這個人不是天才就是鬼才。第一本:《易經》《易經》一共分為三部,分別是《連山》、《歸藏》、《周易》。《易經》中涉及的很多領域,包括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科學等。是群經之首。
  • 想要讀懂晦澀深奧的《道德經》,推薦兩個公認好的解釋來輔助
    道德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籍,它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理是什麼?就是亙古不變的,三千年前是這樣,三千年後還是這樣。不需要任何的條件才成立,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道德經》本是古文,又是至深的法理。現在人看起來一是晦澀難懂,二是難解真義。
  • 《道德經》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述的哲學思想集錦,函谷關令尹喜整理留世,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該經原文分上篇《德經》和下篇《道經》,不分章,後分1到37章為《道經》,38到81章為《德經》。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開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為什麼說南懷瑾先生讀懂了《道德經》(深度好文)
    首發原創|《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學習觀想《道德經》第四十五章中講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本章開篇闡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守弱守柔。反者道之動,所謂大成若缺,大盈若衝,不外如是!其實有時候反過來想一想,老子作為聖賢,他的思想境界太高,進行的的都是終極思考,比如說,大成、大盈、大直、大巧,都是修行到了一個非常高明的境界以後,關於為人處世方面的思考。
  • 怎麼學習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這本書很難讀懂和理解,而且版本多,斷句複雜,有些句子按照不同的斷句就會有不同的意思。市面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道德經版本,有很多都是水平不高的作者註解和翻譯的,所以初學道德經,選對書很重要。目前道德經的版本有王弼的通行本、河上本、郭店楚墓竹簡本、馬王堆帛書本(分甲本和乙本)、唐代傅奕本等。
  • 兩千年前,老子就說,讀懂《道德經》的人,是稀少的,也是可貴的
    早晨5點起床,跑步兼遛狗,回來洗一個熱水澡,喝一杯熱開水,開始讀一章《道德經》。清晨的時光最寧靜,沒有思緒的幹擾,心神氣寧,最適合讀《道德經》。今天讀《道德經》第七十章,發現老子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說,讀懂《道德經》的人,是稀少的,也是可貴的。
  •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易經》是中國古典哲學與文化的源頭,其中蘊藏的古人智慧與哲學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滋潤與啟沃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而《易經》六十四卦更是博大精深,其中的哲理與文明之光,更是人類前行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但由於其文字的艱澀難懂,阻礙了人們認識與了解其內涵的動力,但「大道至簡」,你只要讀懂《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八十一章,其中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總字數五千二百八十四個字,從文章開頭看到結尾,如入無人之境,一個人都沒有,有一種寂兮寥兮、空曠寂靜的感覺。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在於: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道德經》中老子用了很多篇幅去詮釋他的樸素辯證法,其中在「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句話中告訴我們,萬物是在變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升華,變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