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喜歡的古裝劇,除了《甄嬛傳》就是《康熙王朝》了,陳道明用他精湛的演技,把千古一帝康熙給演活了,有了他的珠玉在前,別人演康熙看起來都不像了。
裡面的配角也很出彩,女配角中,小編最喜歡蘇麻喇姑和容妃,最不喜歡的就是「一說起話來,不僅嘴在動,全身都在動」的慧妃,不過飾演慧妃的這個演員宮雪花,1948年出生,2000年拍《康熙王朝》的時候已經52歲了!香港演員真是會保養啊!
說回我最喜歡的容妃吧,劇中容妃端莊穩重,既溫和又大方,一出場就被封為地位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
為什麼會說《康熙王朝》中姚啟聖影射容妃呢?容妃從皇貴妃到最後一集去世時已被貶為奴隸(親徵葛爾丹期間被降為妃,廢儲期間再被降兩次)。像極了索額圖演說姚啟聖時「別人的官兒是越做越大,他卻越做越小」。而內心的清高孤獨、遺世獨立,對待康熙的真實不矯作,姚啟聖與容妃亦有相通之處。
最有喻意的一幕,是康熙收復臺灣時,大陸水師戰敗,康熙降罪,姚啟聖向康熙申請回家丁憂,康熙躺在榻上與容妃的一段對話。容妃勸康熙說:「收復臺灣是艱難的重擔,你總得容他有個反覆,皇上用人還是要不疑啊。」
康熙則答:「朕絕不能承認武力攻臺有誤,朕現在只有棄軍保帥。皇上,天子嘛,滿朝文武可以嘰嘰喳喳,唯有皇上必須獨斷。要知道,皇上的權威比正確與錯誤更重要。」大意是,皇上可以出錯,但永遠也不可能認錯。(其實平臺初戰失利的根本原因在索額圖私扣急疏,從而影響到康熙的戰略,只是當時還沒有查出來)
容妃聽了,怔怔出神。終於說出:「有朝一日,臣妾會不會也成為姚啟聖呢。」康熙為之一震,緩緩說:「你倒說了句大實話。」
後來,容妃果然做了康熙廢儲的犧牲品,被馬桶砸死,倒在一堆馬桶中,明明是康熙不遵孝莊遺旨,卻只能將責任歸於容妃假傳遺詔,不正是「皇上可以犯錯,但永遠不可能認錯」?
直到容妃去世,康熙從陵墓中慢步走出,有一段長長的內心獨白,才「訴盡」心中悲苦。為了大清天下,他斷不能硬扶一個不成器的太子上位,廢儲一事逼瘋了兒子,貶圈了愛妃,更傷了他自己。最後的幾年光陰,他已孤獨到極至,再也無人靜伴榻前為他捶腿扇涼,重病時刻甘願親身為他試藥的,除容妃外再無他人。而她已是扎入他心頭的一根刺,他逃避著那份痛楚,只願與她共赴黃泉。
最後在千叟宴之前,皇上說了一句——朕已經寂寞的太久了,我想容妃是康熙可以說心裡話的人,他的知己又是愛人,還是曾經經歷困難的親人,自從容妃死了之後,康熙的餘生,只剩下了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