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哥探幽丨都江堰,掬起千年富民之水

2020-12-17 吉林日報

《登玉壘山眺望都江古堰》

訪王拜水到都江,柳綠桃紅襲衣裳。

一江春水躍西蜀,萬重高樓沒大荒。

古堰橫陳萬民福,索橋遙對千年霜。

乘興登高舉目望,天府之國稻花香。

當我走近都江堰時,從那濃鬱的密林深處傳來陣陣如萬馬奔騰般的水聲,我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了。

要想更加真實、準確地把握都江堰水利工程所發揮的作用,有必要先對這座水利工程進行一些了解,這樣你再遊都江堰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建造者的奇思妙想,感受到這一工程的偉大之處。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同於我們常見的以大壩為主體的水利工程,它是由分水魚嘴壩、寶瓶口、離堆、古堰等幾個部分組成的,是一個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經部分人工開鑿,合理分配水流,以「疏導」水量達到趨利避害目的的水利工程。

整個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縱臥在岷江之中的一個自然小島的前部,經人工修鑿成一個形狀扁平的巖石,如一柄利劍直入江中,對岷江上遊的來水進行分流,將江水一分為二,一部分江水沿岷江主河道繼續奔流直下,匯入長江,而另一部分則被分流到另一條被稱之為「內江」的河道中。被分流到內江的江水奔騰數公裡後突遇一山,這山就是被人們稱之為「離堆」的山。

離堆原本是玉壘山的一部分,古人在此人工開鑿出一條水道,形成兩山夾一出水口的形勢,猶如一瓶頸,故人稱為「寶瓶口」。由於「瓶口」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了進入「瓶頸」的水量,確保了下遊免受水患。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充分利用了魚嘴的分水、寶瓶口的限水、離堆的阻水、飛沙堰的洩水作用,有效控制水量,確保四川盆地成為「天府之國」。

令我感興趣的是那段「魚嘴」形的潛水壩,怎麼會那麼神奇地將江水按四六比例劃分進入內江?經過現場觀察和請教當地的工作人員,總算弄明白了。這裡的河道外高內低,而且石壘山正好在此處有一天然形成的彎,春季江水少時,因內江河道稍低,江水遇到魚嘴的阻擋,60%的水流會流向地勢稍低的內江,有利於春灌農田。而當夏季來臨時,山洪暴發,水量激增,水位抬高,河床彎道制約水量的作用減小,外江江面寬度遠大於內江,內江的水量自然要比外江少,再加上寶瓶口的進水量受到限制,大約每秒進水700立方米,同時又有離堆山體起到阻擋作用,這就使得進入內江的水位再次被抬高,60%的水量在魚嘴處就流向外江,而進入內江的多餘水量也會通過飛沙堰再次排入外江,大大減少了洪水對農田的衝擊。這一切只有您親臨都江堰現場,觀看了古堰之後才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與感受。

這神奇的魚嘴不但具有分水功能,還具有排沙功能。因魚嘴附近即是玉壘山的彎形河道,依據彎形河道易產生環流的原理,江水在此產生漩流,將下層泥沙卷到上層,並隨江水帶入外江,有效地防止了淤積問題。

穿過伏龍觀我們來到了離堆山最高處的觀瀾亭,只見一條大江奔騰而來,不遠處的都江堰似一條臥龍橫亙在江中,濤擊浪卷,堅若磐石,迷濛暮色中的西嶺雪山拱負起蒼龍之脊,逶迤而來,山腳下的寶瓶口銀珠跳躍,浪花翻滾,江水奪口而入,如虎嘯龍吟,似萬馬奔騰,好一幅「離堆鎖峽」風光。

在古堰與玉壘山之間有一條索橋橫跨在內、外江上,橋分兩段,一段跨內江,長約300米,另一段跨外江,長約200米。走近時才發現,在索橋橋頭立一木牌,注橋名為「安瀾橋」,寓意人行其上可「安渡狂瀾」。

站在玉壘關前,舉目四顧,但見雄關起眼前,上依大山,下臨深淵,遠眺岷江滾滾而來,都江古堰橫臥江心,真是一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之地,也是遠眺都江堰全景的絕佳之處。

旅行小貼士

1、交通:從成都坐動車直達都江堰。每40分鐘有一班車,車程40分鐘。

2、美食:兔頭、渣渣面、老臘肉、白果燉雞、泡菜、冰卷、麻辣豆乾、手掌雞、幹煸泥鰍、冒菜、李煮血、趙賣面、牛肉豆花、豆漿饃饃、爆炸土豆、文革蔥蔥卷、米線等等。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楊悅 江哥 口述/供圖 編輯:趙樹凱

相關焦點

  • 江哥探幽丨十五道溝,藏在長白山深處的「人間童話」
    素有「南有九寨溝,北有十五道溝」之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次陪朋友遊長白山,轉道去了十五道溝。十五道溝位於吉林省長白縣境內,是國家級AAA級旅遊區,距長白縣城約60公裡。由於長白山火山噴發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貌,整個山脈溝壑縱橫,山泉眾多,水流豐富,著名的圖們江、牡丹江、松花江、鴨綠江均發源於長白山。進入十五道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奇百怪的火山巖。有氣勢恢宏的灰色玄武巖柱,有黑色緻密的塊狀玄武巖牆,也有灰色板狀玄武巖石壁等等。總之,漫步其中仿佛進入了火山地質博物館。
  • 都江堰工程為什麼不能複製?
    上文說過,數年前,哥曾去過成都平原,相較於人們耳熟能詳的川中著名景點峨眉、青城、九寨溝等,哥倒是更對都江堰這一幾千年歷史的水利工程更感興趣。哥想知道,在國內其他地方,甚至包括全世界,這都江堰工程為什麼獨一無二、不能複製?
  • 御水都江堰
    由於岷江發源於川西高原,江水經高山峻岭奔流而下之後,裹挾著大量沙石衝入平原,導致河床增高,河流改道,水患頻發,成為蜀地人民之大害。李冰到達蜀地後,便將治水工作放在了首位。他總結了先人的諸多治水經驗後,多次勘察以了解岷水的水文情況。公元前274年起,李冰率領數以萬計的工人,耗時18年,於公元前256年,修建完成了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 一掬水的多寡
    有一次,大商人波利與五百個商人一同入海尋寶,船行駛到海中央,忽然間海神從海底冒了出來,手捧著一掬水問波利說:「你看是海水多呢?
  • 都江堰水文化的發展起源之精神層面
    水文化之民間習俗都江堰作為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其始終貫穿著「水」這一重要的靈魂。清明放水節來源於4000多年前人們對江神的崇拜信仰以及2000多年前祭祀江水的舉動。水神崇拜其實屬於水崇拜的一種延伸方式,而在都江堰先民中也創造出了一系列的水神形象。在以《山海經》為代表的原始神話傳說中,都江堰一帶就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存在的「瑤池」盛景及崑崙仙山的所在。
  • 都江堰,不止一座千年大堰!
    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是國家歷史名城、中國旅遊城市世界罕見的「三遺」城市今天帶你雲打卡都江堰一篇文章解鎖吃喝玩樂都江堰的魅力,可不止一座千年大堰「三遺」之城都江堰超好玩光是都江堰「三遺」之城的名頭就夠全世界羨慕的了世界文化遺產
  • 李冰太守治水患,潤恩都江堰,澤被千年
    李冰太守治水患,潤恩都江堰,澤被千年清明時節雨紛紛,與雨水相關的還有都江堰人民一年一度的「天府盛事」——放水節。據史料載,這項祭祀活動源自公元978年,而說到祭祀則萬萬離不開這麼一個人——李冰。(本文主要參考資料:都江堰市檔案館及相關史料)彼時秦國正坐擁七國之首,岷江水害侵擾民生、良田已有多年,一遇旱災又赤地千裡,幾近顆粒無收,致民不聊生。
  • 江哥探幽丨錦裡閒情
    沿街酒幌高懸,店鋪林立,有賣成都特色小吃的,有出售旅遊工藝品的,也有極具特色的府第旅館,遊走其中,猶如走在古時天府之國的井市之中,恍若回到了三國時代錦官城中的繁華。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些小工藝品,有精緻的文房四寶,有多姿多彩的蜀錦,有精緻的剪紙,有各種三國卡通人物,還有各式精緻的香包、手飾,可謂林林總總,目不暇接,難怪那麼招女孩子喜歡。
  • 都江堰:千年古堰,造就天府之國坐擁綠水青山,懷抱如畫風景
    #美麗長江之歌# 並@中國綠髮會往往一項工程能夠賦予一座城市獨有的魅力與文化,都江堰就是這樣一座古堰。據《史記》記載:「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千年古堰,造就天府之國,也成為天府靈魂之所在。
  • 沃野千裡的都江堰,真的太美了
    我們都曾經在歷史書上,學到過李冰父子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從書上我們知道,這裡逾越千年一直都發揮著灌溉防洪的作用,讓成都平原從水旱天災,變成現在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它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著且一直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
  • 拜水都江堰 | 走進「玉壘仙都」二王廟……
    「玉壘仙都」二王廟依山而建,面朝千年古堰,背靠玉壘青山,上依「白沙郵」,下臨「玉壘關」。
  • 你不知道的都江堰
    《灌陽竹枝詞》裡說道:「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湧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都江堰市以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建於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風雨仍發揮著越來越巨大的作用,千年古堰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標準。都江堰市原名灌縣,早在夏禹時代稱「導江」,傳說因夏禹治水導江至此而得名。
  • 四川印象:拜水都江堰
    ,向南流經汶川到達都江堰,由此進入成都平原地區。為了治理惱人的洪水,李冰發現都江堰山口地形獨特,江水在石罅中有許多分岔,如果將突入江中的玉壘山巖壁鑿開一個缺口,可以將岷江水分流進入其它河道,不僅可以減輕洪水的壓力,還可以利用這些河道向成都平原輸水,將農田變為水田用來種植稻米,大幅提高糧食產量。
  • 「唐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掬」的意思是什麼?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這首詩描寫詩人暢玩春山花月夜的快樂,是一首令人心情愉快的唐詩。其中有一名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掬」字現在用得比較少,於是搜索了一下各網站,發現很多人都把這首詩的掬(jū)理解為:雙手捧起。《禮記·曲禮上》云:「受珠玉者以掬。僅此而已,沒有更深入的理解。但按我的理解「掬」還有一個意思,如果不把它解釋清楚就會誤解這首詩,今天就把我這一個理解分享給大家。「掬」除了有雙手捧起的意思之外,也有用嘟著嘴吸吮掬飲的意思。
  • 浙江遂昌農旅結合風生水起 小紅提撐起富民大產業
    浙江遂昌農旅結合風生水起 小紅提撐起富民大產業奚金燕攝浙江遂昌農旅結合風生水起 小紅提撐起富民大產業 奚金燕 攝中新網麗水9月15日電(記者奚金燕)品嘗親手採摘的美味紅提、觀賞精妙的竹編藝術品、欣賞沿途如詩如畫的風景
  • 三山夾大土貝和都江堰(下)
    哥想知道,在國內其他地方,甚至包括全世界,這都江堰工程為什麼獨一無二、不能複製?就像上文所說,相較於三山夾大土貝,西川之都江堰都是兩千年前修的了,至今仍默默的堅守崗位,在祖蟈西南一隅的水利戰線上發揮著它的巨大的作用,該誰臉紅咧?!
  • 佛教故事 | 大海水和一掬水的多寡
    在《法句譬喻經》裡,記載著商人波利與海神之間,一段很有智能的對話:有一次,大商人波利與五百個商人一同入海尋寶,船行駛到海中央,忽然間海神從海底冒了出來,手捧著一掬水問波利說:「你看是海水多呢?還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波利從容地回答:「當然是一掬水多啊!為什麼呢?海水雖然多,不一定能挽救得到那些饑渴的人;一掬水雖然少,遇上了饑渴的人,卻可以救護他一命。」
  • 「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背後的故事
    學者餘秋雨曾有過數次都江堰之行。作為古往今來都江堰市拜水問道的遷客騷人之一,他以學者的淵博、文人的敏銳在堰上水畔、丹梯綠雲邊且思且行,為都江堰沉積千年的厚重文化刻寫出了一個重重的結論。 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悄然造訪過都江堰。嚴格說起來,那次出遊,他原本是要尋幽青城山的。
  • 都江堰的水最終流到哪裡去了?你意想不到
    ,也就是為什麼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順著岷江支流匯合流入到岷江上遊,經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巧妙分配,一部分用於灌溉,另一部分則向南流至樂山,大渡河與青衣江匯入之後繼續向南流到宜賓,匯入金沙江(長江)。
  • 千年歷史的都江堰,蘊藏著這個智慧和水利工程原理
    昨天帶娃專程去了都江堰景區。都江堰是一個偉大的舉世聞名的大工程。都江堰利用地形與水勢、以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解決了洩洪、排沙兩大難題。根據導遊講解,結合查詢資料,都江堰的作用及巧妙之處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