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如果讓我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季節,那麼無疑一定是冬季;在我的記憶深處,冬天代表著過新年,親人團聚,穿新衣,放寒假,走親訪友,無數美食和小時候新年必備的黃豆豬腳湯。我的家地處皖南地區,臨近淮河,也許安徽人才真正能意義上理解南方與北方的區別,以淮河為分界線,皖南和皖北地區的飲食習慣、風俗人情在我們眼中可謂是天差地別;作為距離北方最近的南方地區,小時候我們當地有春節燉黃豆豬腳湯的做法。
基本上村裡每家在年三十前一兩天都會把大鍋的黃豆豬腳湯提前燉好,由於天氣寒冷,燉好的豬腳湯冷卻後湯汁會凝固成凍,為了省去年三十的忙碌,提前燉好完全不耽誤年三十端上餐桌的美味,對於美味的記憶最為深刻的也不過是媽媽和奶奶忙碌的身影和燉豬蹄湯時滿院子的香氣以及出鍋後小朋友們每人一碗的滿足感。
年三十的前一周都是爺爺一個人每天往返於集市,採購過年所需準備的樁樁件件,那時與現在不同,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幾乎沒有人開門做生意,所以一切禮品與食材都得年前備好,興奮地看著爺爺挑著菜籃子回來啦,奶奶取出豬蹄遞給媽媽和嬸嬸們,黃豆需前一天晚上泡在水裡。
首先要做的是用鑷子給豬蹄去豬毛,對於潔癖的人來說,這無疑也是最痛苦的一步;豬蹄去毛後,用水反覆清洗,直到白白淨淨,再切成塊狀,目的當然是更易燉熟和入味,將切塊的豬蹄倒入鍋中焯水,不忘加入生薑、蔥段、料去腥,水沸後撈出涼水洗淨瀝水,這樣肉質更有彈性;然後熱鍋燒油,加入生薑片、蔥段、大蒜炒香,加入冰糖炒出糖色後,把瀝乾水分後的豬蹄倒入鍋中;
翻炒後盛入燉鍋中,倒入前一晚泡好的黃豆,加入適量開水,通常是沒過豬蹄,少許料酒,柴火燒旺大火將水燒開,再轉成小火慢慢燉,印象中燉一個多小時後,奶奶會把鍋從灶臺上端到炭爐子上細細燉煮數小時,直到家裡、院子裡滿是香氣四溢,完全入味後,加以食用鹽調味,會給每個小朋友一人一碗,開心到飛起。
熱騰騰的湯味道鮮美,滋味濃鬱,豬蹄燉透了,入口即化,黃豆也入味了,口感綿密軟糯;燉好的黃豆豬蹄湯,奶奶將其從炭爐子上端下來,放到一邊,蓋好鍋蓋,待放涼冷卻,基本上就不會再動它了,年三十或是正月家裡來客人了,都是直接將冷卻過後的黃豆豬腳湯凍盛入盤中,端上餐桌,慢慢一大桌的年夜飯美食中,它依舊閃耀著光芒,在孩子們的眼中,它還是那個豬腳(主角),寒冷的冬季,吃冰涼涼的湯凍,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夏天吃火鍋,冬天愛冰激凌一個道理。冷凍後的豬蹄口感有所不同,十分Q彈,很有嚼勁,湯凍自然像是鹹味的果凍,涼食與熱飲可謂是各有千秋。
在等待出鍋的漫長時間裡,我們會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等候著,周圍都是大人忙碌的身影包圍著歡聲笑語,每當全家團聚時,奶奶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就好像全家團聚的這一刻是用一年中其餘漫長的時光等來的。窩在廚房灶臺前,聽著柴火噼裡啪啦燃燒著的聲音,滿屋子香味,手裡端著熱騰騰的湯,這就是我小時候新年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也是奶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