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高通發布新型3D聲波指紋傳感器,速度提高50%,厚度只有0.2mm】
2021年1月11日,高通公司宣布了其第二代3D聲波傳感器。
早在2019年,該公司就發布了第一代傳感器,並在三星多款旗艦手機的顯示屏內指紋識別中使用,包括三星Galaxy S10,Note 10,S20和Note 20系列。但是,用戶對第一代傳感器最大的批評是激活尺寸以及傳感器的識別速度,這在高通公司第二代3D聲波傳感器中得到了解決——由於二代增強的技術和聲學效果(超聲波),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與第一代設計的36mm 4x9mm設計相比,新型傳感器的尺寸據稱要大77%,現在以8x8mm的尺寸覆蓋64mm 的面積。這可使生物識別數據多出1.7倍。此外,它只有0.2mm的厚度,非常薄;處理速度也更快,比其前代產品快50%。
使用第二代3D聲波傳感器,新的智慧型手機組件即使在潮溼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玻璃和金屬等固體表面掃描指紋。高通公司的新指紋傳感器預計將在2021年初在設備中首次亮相——鑑於該公司與三星過往密切的合作,如果三星S21系列採用新設備,也不足為奇。該傳感器將能顯著提高三星手機顯示屏指紋讀取器的性能。
【豪威推出3MP汽車傳感器】
OmniVision宣布推出OX03F10汽車傳感器。
該傳感器擴展了OmniVision的ASIL-C觀察相機系列,具有更高的3MP解析度和網絡安全功能,這是車輛設計人員從2級和3級ADAS過渡到更高級別的自治性所必需的。OX03F10還保持了該系列獨特的組合,即3.0um大像素,140dB的HDR和減輕LED閃爍的能力。該傳感器以1/2.44英寸光學格式提供,並具有4通道MIPI CSI-2接口。
OmniVision汽車產品營銷經理Kavitha Ramane表示:「除了在所有照明條件下均具有出色的圖像質量外,更高的解析度和網絡安全性已成為觀察相機設計人員(尤其是SVS)所必需的。我們的新型OX03F10保持了OmniVision在整個汽車溫度範圍內業界頂級HDR和LFM功能的獨特組合,以及ASIL-C功能安全性和最佳的弱光性能,同時增加了設計人員所需的3MP解析度和網絡安全功能開始將觀察相機集成到自動駕駛汽車系統中。」
這款新型OX03F10圖像傳感器現已開始提供A-CSP和A-BGA封裝的有限樣品,並計劃通過AEC-Q100 2級認證。
【TDK推出了二氧化碳氣體傳感器平臺】
TDK公司已經發布了InvenSense TCE-11101,這是一種用於直接和準確地檢測CO2的小型化超低功耗MEMS氣體傳感器平臺。
InvenSense TCE-11101的小尺寸和低功耗特性使不需要壁式電源的各種尺寸的家用和商用設備成為可能。它採用5mm x 5mm x 1mm 28引腳LGA封裝,並且只需很少的外部元件即可完成設計。
TCE-11101不僅極大地擴展了CO2檢測的用例,還在諸如需求控制通風(DCV)之類的應用中,可通過精確測量可準確指示房間或給定空間中佔用率的CO2水平,來對HVAC系統進行精細控制,優化能耗智能建築或智能家居中的HVAC。
InvenSense TCE-11101適用於家庭,汽車IoT,醫療保健和其他應用,例如洩漏檢測等。
傳感財經
【騰訊投資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天眼查顯示,近日,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25萬人民幣投資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
天眼查App股東信息顯示,除了騰訊,該公司的股東還包括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據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官網,公司研究方向包括邊緣計算晶片、新型傳感器、區塊鏈等。
傳感動態
【諾基亞計劃為下一代智慧型手機安裝側裝式指紋傳感器】
諾基亞可能會在其下一代智慧型手機上選擇側面安裝的指紋傳感器。
洩密者Steve Hemmerstoffer聲稱預期的諾基亞6.3將於4月底推出。之前的諾基亞6.2在設備後部的攝像頭下方設有指紋傳感器,而新的智慧型手機將其指紋傳感器嵌入電源按鈕中。諾基亞6.3預期的其他功能包括後置四攝像頭成像系統,16MP自拍攝像頭,USB-C埠和3.5毫米耳機插孔。
【吉利為百度造車提供技術、產能支持,包括使用吉利供應鏈採購體系】
1月11日消息,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製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據財聯社報導,從了解此次合作的知情人士處獲悉,吉利將對百度造車提供技術和產能的雙重支持。雙方合作將基于吉利的架構,吉利還將提供工程技術、製造和質量控制,並且將使用吉利的供應鏈採購體系;而百度在製造環節主要負責車輛的設計和軟體部分,後續則將負責車輛的分銷、用戶運營和品牌建設等。
聲明:本文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傳感器專家網觀點或立場。更多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