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砂紫砂壺到底有多美?!看看顧景舟、時大彬的作品

2020-12-25 騰訊網

紫砂壺的調砂,是明代的時大彬首創的,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大彬提梁,便是時大彬的調砂代表之作。

調砂法,使砂壺表面凸出的小顆粒若隱若現,產生「砂粗、質古、肌理勻」的奇妙效果,這種調砂工藝是時壺及其時代的一大特點,是自然天成的裝飾技藝。

▲時大彬提梁 南京博物院

而我們今天要來賞析的,則是顧景舟所制的調砂僧帽壺,其在紫泥中摻入段砂顆粒,周身金砂閃點,猶如繁星閃爍,煞是壯觀

▲顧景舟 高牆矮僧帽

▲顧景舟 矮牆高僧帽

這些點點金砂,也就是調砂成品,視覺效果非常豐富,顧老的僧帽將紫砂調砂之美,展現地淋漓盡致。

紫砂調砂,是按一定比例,在泥料中加入或粗或細的生砂粒、半熟砂粒或熟砂粒,拌和均勻後,製成的熟泥。

好的調砂作品砂粒密布均勻自然、感官飽滿、質感強烈。

生砂顆粒收縮較大、半熟砂顆粒收縮較小、熟砂粒則不易收縮。

生砂一般適用於同一種泥料,因為同一種泥料收縮率變化不大,較容易把握,直接表現的是一種砂的質感。

▲調砂 玉扁

不同泥料的砂粒,一般以摻入半熟砂粒或熟砂粒為主,生砂粒部分會在拌和過程中,遇水溶化而影響色澤。

摻入不同泥料的砂粒可以達到更自奪目的效果。

常見的是在紫泥中摻入段泥砂粒,段泥中摻入紅色砂粒或白砂粒,其中以紫泥與段砂相拼的「紫玉金砂」效果最佳。

▲紫泥調砂 大口扁腹

調砂的作用

一是提高紫砂壺的質感與美感,增強了透氣性;

二是改良泥料的可塑性,提高紫砂的成型率。泥為紫砂肉,砂為紫砂骨,砂相當於人體的骨骼,起支撐作用;

三是提高燒成時的穩定性,降低收縮率,提高成品率。這主要體現在調入半熟或熟砂粒上。

▲汪寅仙 綠泥調砂東陵瓜壺

▲調砂 六方圓口壺

調砂注意問題

一是把握泥料的性能,底料與摻入砂粒收縮性相近,壺面會平整光滑,差異過大會粗糙、凹凸不平;

二是泥色配比要得當,否則色澤對比不鮮明,缺乏應有的美感;

三是把握好泥料與砂的比例,拌和一定要均勻,否則會出現漏砂、缺砂、面砂分布不均勻、漿面覆蓋等現象。

如果有其他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文末留言與我交流。

感謝關注!

相關焦點

  • 時大彬,一個來自明代的紫砂狂人,憑何被載入史冊?
    時大彬(1573——1648),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   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於明代萬曆年間,歿於清代順治初年。
  • 顧景舟紫砂壺歷年拍賣記錄
    1981年香港第六屆亞洲藝術節上「紫砂特藝班」的這批作品大展紫砂陶藝雄風。同時,顧景舟在港為羅桂祥博士、紫砂 陶藝收藏家加冕,為收藏的兩百件藏品作出鑑定,並開辦紫砂陶藝講座。他的博學,對作品的精闢分析,繪許多國家的學者 和鑑賞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顧景舟曾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的作品受到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  1982年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
  • 大師經典 顧景舟紫砂壺作品欣賞&鑑壺36招
    顧景舟出生於紫砂世家,18歲隨祖母邵氏制壺。20世紀30年代到上海仿製歷代名作,臨摹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之作。顧景舟做壺60餘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國諸名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器必精心構撰,出手皆成華章,形成了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 顧景舟紫砂壺顧景舟作品顧景舟紫砂壺價格
    石瓢其作品特色是,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濃鬱的東方藝術特色,所制之器脫俗樸雅,儀態紛呈,堪稱「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被海內外藝術界專家譽為「壺藝泰鬥」。   顧老的紫砂作品以茗壺為主,年輕時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圓器,隨著其與書畫界的交往,逐漸偏重光素器型的製作,最後是以幾何形壺奠定其個人風格,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
  • 焱壺課堂|紫砂人物傳之-顧景舟
    藝海競舸 嶄露頭角1936年,顧景舟被上海的古董商郎玉書看中,請他和一些早就成名的紫砂藝人一起到上海郎氏藝苑工作,從事仿古陶瓷製作,得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機會。期間,他仿製的古代紫砂名作中有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等人的作品。
  • 知壺與識壺 丨 史上最全顧景舟紫砂壺
    20世紀30年代到上海仿製歷代名作,臨摹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之作。  顧景舟做壺60餘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國諸名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器必精心構撰,出手皆成華章,形成了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 顧景舟:紫砂壺一代宗師
    即使不在飯點上,徐祖純的夫人也會準備一些應時茶食點心,如自製的麵餅、麵疙瘩之類招待他。顧景舟初來徐家時,總是把自己剛做下的茶壺讓徐祖純點評。徐祖純歷練紫砂江湖,閱壺堪稱無數,三言兩語,就會對顧壺作出一個中肯評價,讓顧景舟心服口服。一次,顧景舟送來一把新制的牛蓋洋桶壺坯,徐祖純見了,驚呆半晌,一番意外欣喜,迅即溢於言表。此前蜀山窯場,說到洋桶壺,皆稱儲銘第一。
  • 50年前,出廠價4角錢的紫砂壺到顧景舟手裡變成3000塊!
    南京、揚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壺真品,是出土的,它們的風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壺的氣魄大,胎泥粗。12. 清道光「行有恆堂」款紫砂梅花詩句壺,為假品。此壺底款「蔣貞祥造」,蔣貞祥是晚清光緒人,與道光「行有恆堂」款年代不符。
  • 《宜興紫砂珍賞》出簡體字版,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講述紫砂史
    砂藝史上最被推崇的典範是時大彬,他首創以泥條鑲接拍打法憑空成型,這後來成為宜興陶瓷業中獨樹一幟的技術體系。故宮博物院藏 時大彬早期大執壺 壺身銘「江上清風,山中明月 丁丑年大彬」 不同於瓷器以及其他的工藝作品,紫砂壺的製作上素有鐫刻製作人名字的傳統,後世也逐漸形成以制壺人的名氣來評估作品價值的風氣。
  • 顧景舟大師所做紫砂壺價值高達千萬,到底有什麼特點?
    說起當下的紫砂壺收藏,顧景舟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也是紫砂愛好者最熟悉的名字之一。顧景舟先生是我國紫砂陶藝名家,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一。他的紫砂陶藝成就,被譽為是明代時大彬之後第一人,海內外贊其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
  • 獻身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師——顧景舟
    期間,他仿製的古代紫砂名作中有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等人的作品。有機會看到古董商提供的明清兩代紫砂名家器物,同時又與當時在上海的十多位紫砂高 手競爭,對於年輕氣盛的顧景舟不失為一段技藝突飛猛進的時光。據他自己回憶,這一段時光大約三年多(23—27歲)。在臨摹與仿製中,他的技藝趨向精湛和 系統,紫砂光素之圓形、方形以及仿自然形的花貨類、陶刻等都有涉及。
  • 如何鑑定顧景舟紫砂壺?
    1、顧景舟紫砂壺鑑定首先要看造型。每個大師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顧景舟在每個不同的時期所制的壺造型都不盡相同只有了解顧景舟生平經歷,清楚其發展過程才能真確辨認。  2、顧景舟紫砂壺鑑定要看胎質。不同時期的紫砂壺所使用的泥料有著不同的泥質,不同地方的紫砂泥料也不同,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胎骨堅緻,色澤溫潤,色澤溫潤,是上好的宜興紫砂泥料。  3、紫砂壺鑑定要看製作工藝。
  • 自觀堂:如何分辨「顧景舟紫砂壺」?這幾個點一定要看清
    可說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18歲拜名師學藝,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所享的聲譽可媲美明代的時大彬,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鬥」。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珍藏。2019年古玩文化藝術品交易春拍,顧景舟作於1948年的「大石瓢」紫砂壺以2450萬元落槌,終價達到2817.5萬元,創下顧景舟單把紫砂壺高紀錄。且廣受海內外收藏家爭相購藏,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少之又少。
  • 顧景舟主要作品欣賞【精品】
    顧景舟不僅壺藝精湛,幾十年如一日讀書學習,博聞強識,有深厚的學養,且知古鑑今,著書立說,編著並出版《宜興紫砂珍賞》一書,發表數十篇學術文章。他視紫砂為生命,承前啟後,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
  • 紫砂大師顧景舟,一套壺拍賣9200萬元,斯人雖去,風範永存!
    30年代        因家境困頓,無法入中學繼續深造,在跟隨呂梅笙攻讀古文三年後,18歲時,輟學在家的顧景舟在家從師於祖母邵氏,學習紫砂工藝,並給自己小書房取名:墨緣齋,始用印墨緣齋、墨緣齋意堂制、景記。
  • 關於紫砂壺筋紋器
    縱觀紫砂藝術的古秀新葩,筋紋效果確以那壁立千仞的整肅;行雲流水的從容;花枝搖的和順;恰如其分的均等和吞吐自如的變化為紫砂藝術的發展和開拓起到了承上啟下,推波助瀾的作用。 宜興紫砂筋紋器 ( 俗稱筋瓤貨 ) ,為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與紫砂光貨素器 ( 俗稱光貨 ) ,紫砂花貨塑器 ( 俗稱花貨 ) ,並存於世,相互輝映。
  • 顧景舟歷年紫砂壺拍賣紀錄(2017版)
    作品壺身形制巨大,壺身容積達1400cc,一壺、一糖缸、四杯、四託,共計十頭,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為又一大亮點。壺、缸、杯無論造型、裝飾風格統一,營造出一個愜意、天然為伴的畫面,充滿了勃勃生機。品茗之時,欣賞其靜中有動,別有一番情趣。
  • 收藏級紫砂壺到底看什麼?
    收藏級別的紫砂壺總是深受眾多壺友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在拍賣場上紫砂壺拍賣屢傳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收藏級別的紫砂壺到底應該看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當初在拍賣場上拍出8960萬高價的顧景舟大師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這套茶具為什麼能拍出這麼高的價格,除了因為它壺本身做工精緻高超之外,更多的是眾多壺友對於已故大師顧景舟的敬仰,顧景舟大師可謂說讓紫砂帶到了最為鼎盛的時代,他也是眾多紫砂藝人和壺友心中的一代傳奇。
  • 「第28期」目前宜興的紫砂泥料來自哪邊,哪些是「真正」的原礦?
    丁山的紫砂礦料來自哪裡?宜興是不是到處都是紫砂?」對於紫砂泥料的瘋狂營銷,真是到了極致,而且從2005年至今緋聞不斷,雖然部分人在努力澄清事實,但大部分壺商還是喜歡從各個層面宣導」泥料稀缺「。忘羨,以自身名譽保證,以下所說,均為真實現實。
  • 歷代紫砂名家作品鑑賞之清代紫砂名家「第一篇」
    俯視澄明,遊鱗可數,使人悠悠有濠濮間趣。自南軒過豔雪亭,渡紅橋而北,有堤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為湛華樓,佔隔水迴廊相望,此一園最勝地也。壺底署款乙巳新秋石壺史臨,底印『友蘭茶具』四字。蓋臨摹之品也。」《宜興陶瓷發展史》(油印本)另載:「友蘭,工制茗壺,創紫砂爐鈞釉裝飾。」賀盤發《再談宜興紫砂的兩種壺藝風格》友蘭,善制饒彩釉砂壺,飾以粉彩花鳥。曾被蘇州拙政園主聘去制壺,精美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