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新加坡企業赴港上市 它行業排名居首卻遇成長的煩惱

2020-12-09 香港財華社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

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智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市場雖小,但企業眾多,不少企業熱衷於遠赴重洋到南海北方的香港上市,而對全球四大金融中心的新加坡似乎並不感興趣。交投不活躍、市值偏低、香港等其他市場更具競爭力等因素導致新交所吸引力漸失,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新加坡謀求赴港上市融資。

根據Wind數據,於2019年有多達14 家來自新加坡的企業在香港上市,累計募資15.34億港元。2019年港交所183家新上市公司中,來自海外地區(不包括香港/澳門/內地)的為21 家,新加坡佔了將近三分之二。

今年以來,已有4家新加坡企業在香港上市,分別是光榮控股(09998-HK)、CTR Holdings(01416-HK)、偉源控股(01343-HK)及新加坡美食控股(08496-HK)。而今年以來向港交所遞表的新加坡企業有5家,分別為Wonderscape、得凱控股、佳益淨科、SLES Holdings、BeGreen Holdings Limited。從今年已在香港上市的新加坡企業看,有兩家共遞表兩次,已遞表、未上市的5家企業中有3家遞表次數達到2次及以上。今年在港上市的4間新加坡企業股價漲勢凌厲,均取得高位數漲幅,其中偉源控股上市至今(6月22日)累計漲幅高達2.28倍。

股價能在香港資本市場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企業。於6月19日,又有一家來自新加坡的企業向港交所遞表,這家企業名為「雅善耳鼻喉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雅善」)。

雅善也是繼去年10月私營婦產醫療服務商THE O&G SPECIALISTS後又一家新加坡醫療服務企業向港交所遞表的企業,THE O&G SPECIALISTS目前顯示已失效,那雅善能否成功通過港交所聆訊呢?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家公司。

18名僱員創造超5000萬元營收

雅善是新加坡的私營耳鼻喉科服務提供商,以「雅善」品牌於毗鄰新加坡東部及中部黃金地段的老牌私立醫院的醫療中心經營四間診所。

雅善提供治療各種常見、罕見耳鼻喉科疑難病症,包括耳科/神經耳科(耳朵、平衡及耳鳴)、睡眠科等亞專科。此外,雅善還提供外科服務,由其耳鼻喉專科醫生團隊提名並經患者同意的私營醫院進行。

雅善目前有4間診所,分別為伊莉莎白診所、百匯東岸診所、安微尼亞山診所、新伊莉莎白診所。值得注意的是,雅善的人員十分稀少。在2019年,雅善的這4所診所累計僱員僅有18名,其中診所團隊12名,其他為管理層及財務和運營等。

就是這18人的團隊,在一年時間裡為雅善創造了超1000萬新加坡元(約5000萬元人民幣)的收益。2019年度,雅善的營收為1079.4萬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幣約為5473萬元(按6月22日匯率折算)。換言之,平均每人每年為雅善創造了超過3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所以雅善的人均收入也較高,2019年僱員福利開支為213.1萬新加坡元,每人年均收入約為60萬元人民幣,而2019年新加坡人均收入約為38.9萬元人民幣。

僱員福利水平高,往往意味著所在行業是個利潤高的行業。雅善所處的耳鼻喉科行業,淨利率相當高。2017年-2019年,雅善的純利率分別高達39.1%、36.1%及35.9%,而Wind數據顯示,2019年港股醫療保健設備板塊純利率均值為12.81%。

少數人的團隊為公司創造較大利潤的同時,雅善在招股書風險因素中指「依賴熟練且能幹的醫療專業人員」,並計劃額外招聘中心經理、護士等僱員。

遇增長乏力魔咒,利潤三連降

利潤高不能證明一家企業就能發展得順風順水。

過去三年,雅善經營業績停滯不前。2017-2019年,雅善營收分別為1024.7萬新加坡元、1087.1萬新加坡元及1079.4萬新加坡元,下降幅度為5.34%;淨利潤分別為400.5萬新加坡元、392.8萬新加坡元及387.6萬新加坡元,下降幅度為3.22%。2020年一季度,雅善營收及淨利潤雙雙下降,分別同比下降57.85%及85.43%。

作為新加坡市佔率排名第一(2019年市佔率為8.6%)的私營耳鼻喉科醫療服務提供商,雅善似乎對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十分自信,並不夠重視市場推廣,過去幾年每年的營銷開支均不超過40萬新加坡元,僱員福利開支和所用易耗品及醫藥用品等為其最大的支出之一。

但在新加坡這個不到600萬人口的市場,高度分散的競爭環境讓雅善吃了不少苦頭,造成其經營業績未能前行。我們可以從雅善耳鼻喉科服務業務和外科服務業務的運營狀況來找出其業績下滑的原因。

耳鼻喉科服務業務方面,使用一般耳鼻喉科服務的患者數目2017年以來逐年下降,2017-年-2019年下降了1139人,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了368人。到診所就診次數亦逐年下滑,所以造成公司耳鼻喉科服務業務的實際利用率不斷下滑,2017年下降了19.7個百分點至2020年一季度的58.1%,表明其診所利用水平由充分利用轉變成低水平的利用。好在客戶就診平均消費有所上升,從而抵消了部分消費人群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外科服務業務方面,雅善在該業務的運營情況整體亦不盡如人意,患者數目在過去幾年整體呈下降趨勢。

競爭壓力下試圖以服務勝出

雅善的業務營運均位於新加坡,所有的收益均來自新加坡。因此,雅善耳鼻喉科服務的需求受新加坡整體營商環境影響很大。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最佳估計,新加坡於2019年擁有多達約40間私營耳鼻喉科診所,其地理位置集中在新加坡的中部區域附近(如烏節和諾維娜)。所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服務質量、價格、等候時間和患者整體體驗十分考驗私營診所的獲客能力。

過去幾年,雅善的客戶就診平均消費金額不斷提升,而就診患者數目整體下滑,這是否與其價格過高有關?2019年,雅善外科服務每次就診平均消費金額高達5011.9新加坡元,而耳鼻喉科服務則為396.3新加坡元,高於行業平均支出1.5倍-1.9倍。雅善給出的解釋是其透過僅與少數幾家為保單成員提供優質醫療計劃並為公司帶來合理及時回報的醫療計劃管理公司合作來鞏固患者基礎,以及耳鼻喉專科處向患者推薦更有效的外科治療方法,有時可能會導致費用增加。

換言之,雅善在市場競爭導致客流量減少的壓力下,以提升服務質量的方式提升客戶就診消費金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客戶粘性。

展望未來,雅善有機遇也有挑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新加坡耳鼻喉科醫療服務行業的患者數量預計在2020年-2024年將以4.3%的複合年增長率緩慢增長,同期新加坡醫療旅遊市場的收益複合年增長率則高達21.9%。但同時,新加坡醫療機構的數量也在同步增長,意味著市場蛋糕變大了,搶食者也越來越多了。若新入局者打價格戰,價格偏高的雅善能抵擋住同行的衝擊嗎?

所以,雅善計劃將上市融資額用於內生+外延式併購,一方面設立兩間手術/睡眠中心,另一方面收購兩間耳鼻喉科診所,並升級業務管理系統。這種策略,擴大市場話語權和爭奪客戶資源的野心十分明顯。

作者:覃漢計

編輯:彭尚京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光榮建築擬赴港上市 公司毛利率較低
    導語光榮建築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更新IPO招股書,公司擬赴港上市,浦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12月18日,資本邦訊,光榮建築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光榮建築」)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更新IPO招股書,公司擬赴港上市,浦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 香港紅起萊囯際投資助力內地企業赴港上市
    香港紅起萊囯際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一個新型金融機構,在國內外擁有多家投資控股、合資、獨資企業、海外上市企業;公司擁有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的豐富經驗和資本實力,現有員工五十九名,碩士以上學歷三十多名。董事長周起林先生,是一名國際金融專家。
  • 都說餐飲難做 海底撈卻即將赴港上市!6大核心數據透露經營奧秘!
    摘要 【都說餐飲難做 海底撈卻即將赴港上市!6大核心數據透露經營奧秘!】根據招股說明書,海底撈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2017年實現利潤11.94億元,最近三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0.5%。
  • 「掉隊多年」的合能集團被傳赴港上市 還有10家房企在排隊
    近日,總部位於成都的合能集團因密切接觸投行、欲赴港上市受到行業關注。有消息稱,其上市一事已在執行之中,最快將於今年三季度末遞交招股書。經記者統計,包括合能在內今年已有11家房企謀求赴港上市,但截至目前仍無一家成功通過申請。
  • 主打「黯然銷魂飯」的太興餐廳赴港上市 股價走勢成關鍵
    繼海底撈之後,又一家中國餐飲企業選擇赴港上市!在港股市場餐飲股並不少見,太興此次上市,會走出怎樣的走勢?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興集團控股」)18日向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資料,交銀國際作為獨家保薦人。
  • 國企要聞 | 珠實集團全面啟動珠江管理赴港上市工作
    國企要聞 | 珠實集團全面啟動珠江管理赴港上市工作 2020-11-25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4 家新加坡企業在香港上市
    2019年,14 家來自新加坡的企業在香港上市,共募資 15.34 億港元。2019年港交所183家新上市公司中,來自海外地區(不包括香港/澳門/內地)的大概 21 家左右,新加坡佔了將近三分之二。
  • 日本排名居首的科技公司是哪一家?不是索尼,而是這家企業
    查閱2018年的數據,我們發現如今日本排名第一的科技企業是日立,數據顯示,去年日立的營業額是855億美元,緊隨其後的索尼營收是781.6億美元,松下是721.8億美元。過去日立和索尼,夏普一樣都是日本著名的消費電子品牌,後來日立率先完成轉型,先後剝離了手機及電視,等離子面板,半導體等業務部門,逐漸成為一家以科技服務,發電設備及鐵路系統等業務為主的公司。
  • 物管公司再掀赴港上市潮,能否逆轉物管股破發潮?
    佳源服務於2020年11月27日-2020年12月2日招股,此次擬發行1.5億股股份,定價區間為3.15-4.05港元,預計於12月9日掛牌上市。 根據中指院的資料,於2019年,在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中,佳源服務於總部位於浙江省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企業中就在管建築面積而言,分別排名第五及第14。
  • 晉江鞋服企業成長的煩惱:被指山寨和傍富
    他說,企業從「微」到「小」,從「小」到「大」,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煩惱。幾乎同時,美國籃球傳奇明星麥可·喬丹將喬丹體育告上了法庭,指控這家靜待上市的晉江知名鞋企,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其姓名作為註冊商標。「山寨」和「傍富」在晉江算不上一個新鮮的「煩惱」。這裡不光有「喬丹」,還有「姚明」、「科比」和「阿迪王」。
  • 「一億中流」企業上市加速器發布 12家高成長性企業集體啟動IPO
    全國首個「一億中流」企業上市加速器正式啟動      「一億中流」,是鳳凰谷在孵化準上市企業中總結出的企業標籤新名詞,代表了全國數百萬家初具規模、極具發展潛力的優秀好企業,它們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升級的中流砥柱,同時也具備了衝擊上市的潛在可能。
  • 2021商家的流量焦慮,超級獨角獸滴滴和B站要赴港上市了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 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企業為何擬相繼赴港上市?4問中概股「回港潮」
    有預測稱,在美股上市已經5年的阿里巴巴轉戰中國香港上市,受此影響,今年開始會有中概股開啟赴港上市。至於中概股企業為何對回港二次上市表現出濃厚興趣,專家認為,美國科技行業一直比較發達,此前也有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資。不過,這幾年已經有一批來自內地的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當地存在一批了解它們的投資者。
  • 劉李勝談消費創新企業如何赴香港上市
    這提示港交所對赴港上市公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對企業經營和盈利能力提出新的標準,也提示主板上市公司在市場方面需要更多向消費群體靠攏。那麼,消費創新企業如何才能成功赴港上市呢?根據我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第一,要重視消費產品、服務提供與創新深度融合。這種創新包括新技術、新產品和服務、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等。
  • 復盤網際網路公司赴港潮:上市制度變革成關鍵 中概股回港熱潮大猜想
    上市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小米和貓眼娛樂上市首日破發,美團點評市值一路攀升,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由於收入結構不平衡,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近一年,小米股價仍持續走低。影視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貓眼娛樂已經跌超20%。資本卻看好美團,由盈利轉虧損,股價仍逆勢上揚。
  • 深圳特區四十周年:400家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創造6倍GDP
    三.港股深圳上市公司總體狀況 據資本邦統計,截至8月25日,深圳在香港上市企業共有110家,其中95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5家在創業板上市。2010年起,深圳赴港上市掀起熱潮,2010年至今10年多,共有72家企業赴港上市。
  • 對標新加坡港、上海港 寧波舟山港向奪冠進擊
    突破成長的「天花板」誠然,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已連續11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可若論貨櫃吞吐量排名,寧波舟山港就下降到了全球第三,排在前面的正是要對標的上海港、新加坡港。再看一個權威指數。2020年度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顯示,寧波舟山綜合排名第11,要對標的新加坡排名第1,上海排名第3。在這項排名中,新加坡已連續7年奪冠,上海靠著在航運硬體和軟體建設上持續發力,供應鏈節點功能與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加速融合,綜合排名首次位列前三甲。寧波舟山港短板何在?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3個一級指標的排名就能看出端倪。
  • 亞洲八大國際城市房價排名:香港居首 臺北第五
    據「中央社」報導,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亞洲八大國際城市中,香港房價超越日本東京,每坪202萬元(新臺幣,下同),居八大城市之首;臺北市每坪46.9萬元,一年漲幅14.95%,排名第五。  調查顯示,香港房價每坪202萬元,居八大城市之冠,超越日本東京。東京以每坪172萬居次,第三名為新加坡的112.9萬,第四名為韓國首爾每坪86萬,第五名為臺北46.9萬。  臺灣房屋指出,一年來,香港房價上漲22%,漲幅最可觀!至於臺北市一年來房價漲幅14.95%,排名第五。
  • 藍光嘉寶服務登陸港交所 物業企業赴港上市成熱潮
    藍光嘉寶物業藍光嘉寶服務曾經在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為業務進一步擴張,於三年後的2018年下半年摘牌,並準備赴香港上市。藍光嘉寶服務總部位於成都,在2000年成立於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及四川省的領先物業管理服務供應商。
  • 辣條「一哥」衛龍尋求赴港上市,網友見怪不怪:榨菜醬油都能上市
    事實上,衛龍衝擊上市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見諸媒體。早在2018年,就有過市場傳聞說公司將尋求赴港上市,引發市場瘋狂猜想。不過輿論最終隨著熱度的消散而平息,衛龍也繼續低調地賣著辣條。公開信息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衛龍整體營收接近50億元,並將2021年的銷售目標鎖定為100億。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衛龍業績成長的,還有連續不斷的負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