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吧去西藏旅遊是看作是人生清單中的其中一項,放棄不去會不甘心,去了又怕會出現高原反應。在網上瀏覽過很多預防高原反應的措施,如進藏前一個星期喝紅景天,不做劇烈運動,多休息、多喝水……但人體狀態總是很難預料的,即使做好了各種預防措施,高原反應還是很有可能會發生。那如果出現了高原反應要怎麼辦呢?有什麼應對措施?
先講一講自己的經歷吧。4月中剛去了西藏的林芝-昌都地區,海拔不算高,但一行人中還是出現了高原反應,我自己也出現了輕微的高原反應,我們當時是怎麼做的呢?
之前到過玉龍雪山的4600米高處,整個行程下來都沒任何不適,也沒有什麼頭暈眼花的症狀,天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沒有高原反應的人。事實卻是,在這樣的海拔短暫的呆幾個小時,確實是不會有什麼高反的,再加上玉龍雪山處於雲南,森林綠植豐富,含氧量多,高反的可能性很小。
但去西藏就不一樣了,要在那邊呆至少一周的時間吧,而且一般高反,都是第二天才會反應出來。
到達林芝的第一天,從飛機落地林芝到到達酒店,吃晚飯的整個過程中,我沒有任何的不適,也沒有感覺任何難受,倒是同行的小夥伴一下飛機就覺得頭暈、頭疼,反應很劇烈,這種真的是對高反反應劇烈的體質狀況了。這個時候,讓他喝了一些葡萄糖,然後回屋睡覺去了,睡了一覺起來,他就好了。
而我呢,沒有任何的不適,一位自己就不會有高反了,然後晚上就這麼順其自然的睡覺去了。結果半夜的時候,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了,一直犯噁心,挨了一個多小時,終於還是吐了。吐完稍微舒服了些,睡著了。第二天起來,我開始拉肚子,犯噁心,但是沒有頭暈、頭疼這樣的症狀,開始自駕上路,我就完全不行了,一路上吐啊吐的,整個人都不好了。可以說,這一天我都是吐過來的,什麼都不敢吃,水都不敢喝。
但除了吐,我沒有任何的不適。所以我還是堅持的跟著行程走了,晚上找同伴要了葡萄糖,喝了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第二天起來,完全就沒事了,可能是徹底的適應了吧。
後面一些登山啊什麼的,會有缺氧的頭疼反應,不過這很正常,如果實在疼的厲害,一片止疼藥,完美搞定。或者準備一些高原胺,也非常的有效。
還有一天晚上是因為住的酒店不通風,半夜給憋醒了,胸悶胸疼的不行,實在是缺氧得厲害。
個人總結了一些覺得比較有用的經驗吧:進藏前一個星期吃紅景天,這個是真的有用;在藏區多喝熱水,很靠譜;到了藏區,睡眠質量一定要保證,這個直接影響著你高發不高反;睡覺儘量通風;吃飯不要吃太飽,特別是肉類一定不要吃太多,不然太多的氧氣會用在消化上面;如果酒店的條件不是很好的話,儘量不要洗澡。。。還有,如果出現了高反,一定不要逞強,發現高反嚴重的話要及時退下來去醫院,這一點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有一點,一定不要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