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們覺得,文物離我們生活很遠,即使是來到博物館,也只是以一種走馬觀花的方式,既不能感受到文物背後的歷史底蘊,也無法感受到歷經多年重新被發現那一刻的驚喜。
在 Next Idea 騰訊創新大賽中,不少小程序作品基於圖像識別,利用新技術還原文物發現的過程,把現實圖像與歷史連接起來。為此,微信極客對山西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館小程序的青年創客團隊進行了採訪。
團隊名稱:學古探微
成員:周同 劉昱 儲港 殷楚彥
學古探微團隊在採訪中分享他們的開發經歷。在前期調研階段,他們去了太原對山西博物院和新開的青銅分館進行實地調研,當時正值山西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兩個博物館的展覽策劃、引導和講解都很精彩。考慮到山西博物院的線下設施和講解服務已經非常完善,他們認為小程序可以做的是打通線上與線下體驗,引導用戶走進博物館去看看自己在線上解鎖的文物,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繪晉」就是這樣一款小程序,觀眾根據線索畫出文物,由機器判斷相似度,合格的作品將會被解鎖,並收集到個人作品中。這種玩法讓用戶主動觀察和了解文物,趣味性較強,且學習成本較低。另外,這款作品有著高「顏值」的外表,不僅契合了「繪晉」的核心創意,還融合了數位化文物的莊重又活潑的氣質。
點擊圖片進入「繪晉」小程序
這裡用到的技術包括圖像處理和草圖匹配算法。在實現用戶手繪圖與文物原圖的相似度比對的核心功能時,為了減少用戶每次提交時的對比時間,團隊預先提取了所有的文物圖片的邊緣信息和關鍵點及其輕量化sift描述子,並將其存放到資料庫;用戶提交手繪圖片後,由於不同機型的手繪圖尺度不同,需要先在最大程度保證手繪完整的前提下將手繪圖縮放至文物原圖大小,然後提取手繪圖的邊緣信息與原圖邊緣信息對比得到第一種相似度,接著提取手繪圖中原圖sift關鍵點區域的描述子與原圖描述子進行對比得到第二種相似度,最後根據相應公式結合這兩種相似度得到最終相似度,以確保最終結果的合理性。
學古探微團隊的項目開發經歷了四個階段:調研和策劃-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開發和測試,團隊主要使用了快速原型法不斷進行用戶測試完善產品需求,同時降低了設計和開發迭代的工作量。考慮到小程序對後端的要求較低,在項目初期確定了使用便捷強大的小程序雲開發,大大提高了團隊後期的開發效率,降低了開發成本。
由於團隊目前對於開發落地產品的經驗相對欠缺,在具體執行時遇到了交互、開發、視覺等實踐方面的挑戰。因此他們向微信小程序社區和身邊同學請教,並不斷進行原型測試。另一方面,團隊成員們分布在北京、上海和荷蘭三地,更大的難題在於高效溝通。因此他們充分利用原型協作工具,視覺-交互-前端的實時更新和溝通都根據同一份原型。而隊長則作為團隊的信息樞紐,負責實時溝通和處理不同方面的產出。
學古探微團隊透露,目前只挑選了7個朝代的典型的20多個文物,對於山西博物院館藏而言只是滄海一粟。未來繪晉小程序將會擴大文物庫,定期更新,讓人們了解豐富多彩的三晉文化。除此之外,團隊還會從線下的角度優化,讓繪晉小程序更好地輔助和增強線下的參觀體驗。
團隊名稱:Nightingales
成員:莫鵬程 付純明 嚴璇 譚傑 羅新 陳思 黃煜勤 金劍鋒
首都博物館於1981年的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北京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Nightingales 團隊在前期調研中發現,雖然首都博物館每天觀眾絡繹不絕,但多數人很難在短暫的看展中了解文物的作用特色以及歷史意義。因此他們試圖將日常生活與首博不同時期的文物結合起來,讓用戶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認識文物、了解文物。
點擊圖片進入「京城1981」小程序
為此團隊開發了「京城1981」這樣一款小程序,結合先進的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用戶可以拍攝或上傳身邊物品圖片,通過智能識別匹配對應的文物。比如上傳一張椅子的照片,或許可以「發現」清代的紅木嵌螺鈿三角椅。
基於開發周期、最終效果和研發難度的考慮,團隊最終決定以上傳圖片考古的互動形式進行產品設計。這部分主要運用了圖像識別和處理技術。騰訊雲提供了圖像標籤接口,開發者可以獲取到和用戶上傳圖像具有較高相關性的標籤。然後通過自建的分析算法,對圖像標籤和資料庫中已有文物再次進行相關性分析,提取出相關性靠前的文物數據。為了增加用戶在挖掘文物時的參與感,小程序通過動效讓整個挖掘的過程更生動,同時結合用戶上傳的圖片識別出的標籤隨機出現,營造用戶挖掘文物的氛圍。
在UI互動設計階段,為了讓整體風格體現首博的特色 ,在設計細節上提取了首博和京城的相關元素,如京城建築、裝飾圖案、館藏文物的紋理等。字體也特地選用了「方正清刻本悅宋簡體」來突出歷史感。而背景選用書卷經歷史沉澱後的紋理和顏色,來襯託出整個設計的復古氛圍。
開發實際分為兩大塊同步進行,一是利用騰訊雲提供的人工智慧圖片識別技術對圖像的識別和處理,二是小程序頁面的開發。由於Nightingales團隊之前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和微信小程序開發方面都有比較豐富的經驗,所以整個開發階段還算比較順利。考慮到頁面精美度以及實際的產品交互需要,團隊採用自定義導航欄的方式實現一些更好的渲染效果,例如頁面全屏展示、導航欄淡入淡出、導航欄帶背景圖等。
在後期的產品優化階段,團隊主要從產品整體的交互體驗和文物的匹配度進行優化,同時新增了一些玩法功能,例如挖掘文物獲得的不同的勳章,以及結合首博的展覽陳列增加了看展打卡功能。
未來,他們將會考慮結合用戶在首都博物館看展的場景,在看展過程中增加一些基於小程序的互動,讓博物館觀眾對首都博物館及館藏文物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將小程序和公眾號結合起來。讓用戶通過公眾號了解首博臨時展覽的相關信息,最新活動的時間和內容;通過小程序獲得更多場景的服務,例如線上預約、文創產品購買等。
上述的兩款獲獎作品,他們未來的完善方向都考慮到線上線下的互動結合,這也體現了圖像識別將現實與虛擬結合起來的特性。隨著5G網絡的發展,圖像識別將會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與日常生活更加貼合。這也與微信小程序連接線下的特性不謀而合。
歡迎更多開發者及運營方與微信極客WeGeek平臺深入交流互動,包括但不限於博物館領域,我們共同深耕行業場景。可通過郵箱wegeek@tencent.com與微信團隊取得合作聯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