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茶去(需求面積:500-800平方米)』關門啦?」昨天,經過中山路上一家茶餐廳「去茶去」的市民邵女士發現,她經常和同事去吃飯的這家店近日已悄然停業,好在這家店承諾卡內餘額可退還。記者發現,茶餐廳在錫經營好的寥寥無幾,多家知名餐廳都已關門告終,而無錫人朝九晚五的作息規律,成了需要全天候經營的茶餐廳面臨的最大坎。
經營3年茶餐廳關門
記者昨天來到位於中山路上的「去茶去」餐廳,只見一樓的店招已經被拆除,二樓餐廳也已人去樓空,現場一片狼藉。在餐廳大門上貼有一張告示:因合約到期,停止營業。時間顯示為2012年11月8日。
隨後,記者致電「去茶去」餐廳負責人錢先生,他告訴記者,這家餐廳在錫經營有3年,之前人氣還算可以。提起停業原因,錢先生表示一方面是合約到期,另外餐廳也不賺錢,難以適應本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茶餐廳採用的是全天候的經營模式,無錫本地市民的生活模式多是朝九晚五,很少有喝下午茶的習慣,這樣除了中午和晚上的飯點時段有客流外,其他時段比如下午人流量就非常少,無法保證足夠的客源。而且「去茶去」所處市中心商務密集區,周圍以上班族居多,居民較少,所以只能保證中午的客流,連晚上的客人都不多。但是餐廳的人工、租金等成本還是居高不下,餐廳難以盈利。」錢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應該不會再開出來了」。
記者瀏覽錫城各大團購網站發現,「去茶去」在今年夏天還做過團購活動,吸引了上千市民購買,如今卻已關門大吉,不禁令人唏噓。
充值卡內費用可退還
據悉,這家店在點評網上的口碑褒貶不一,有消費者覺得無論是地段、環境還是菜品都還不錯,所以在此充值辦打折卡的消費者不少。也有消費者覺得菜品質量一般般,價格也不便宜。那麼,辦卡的消費者是否可以退到錢呢?
記者了解到,雖然這家餐廳已經關門停業,但還是對之前顧客購買的充值卡進行了全額退款。記者看到,在餐廳大門上同時貼有一張退卡告示,告知消費者退卡地點並留下了聯繫方式。相比於一些推行預付卡消費後遇到經營不善就做甩手掌柜的商家來說,這家店的善後工作還是值得稱讚的。
錢先生表示,這個聯繫方式是他自己的,餐廳自11月8日停業以來,已經和所有辦理過充值卡的消費者進行了電話聯繫,目前已經為90%的消費者辦理了全額退卡,接下來還將為需要退卡的消費者辦理退卡業務。「消費者如果還需要退卡的,可以把卡號以及本人的銀行卡帳號告訴我,我查詢了卡內餘額後會將所有的錢打到你的銀行帳號上,或者可以和我約一個時間,在退卡的地點把錢退給你。」
茶餐廳在錫難生存
最近一兩年間,錫城紅極一時的茶餐廳倒下的並不算少。知名點的除了去茶去外,還有匯金廣場旁的翡翠小廚、陽光廣場的旺角小館等等。這些知名茶餐廳剛開業時都有較高的人氣,但一段時間以後,卻黯然退出人們的視線。一些仍在經營的餐廳也是狀況欠佳。前日傍晚記者在保利廣場麗晶港茶餐廳看到,前來用餐的顧客寥寥,很多在店消費的顧客也都是使用的團購券。茶餐廳,作為能為市民提供簡餐和飲品的休閒場所,為何在錫城難生存呢?
喜歡並對茶餐廳頗有研究的消費者吳女士說,一些茶餐廳剛進入無錫時品質都不錯,有的還是香港來人開的地道港味餐廳,像港式茶餐廳裡頭的招牌絲襪奶茶、深井燒鵝以及各種簡餐都非常正宗,但是品質卻很難堅持,特別是在做團購活動的時候,一些餐廳就暴露出分量不足、口味不正等短腿。加上無錫人對待新式餐飲的態度向來是一蓬風,最後這種簡餐風格的餐廳就漸漸被人們捨棄了。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俞燕凌則認為,茶餐廳在錫未形成主流餐飲,主要還是缺乏消費氛圍。她介紹,茶餐廳是一種起源於香港的快餐食肆,很多當地人都喜歡到茶餐廳吃碟頭飯,來杯奶茶、吃個菠蘿包,餐廳充滿平民氣氛。而錫城的茶餐廳多數只是把港式茶餐廳的「形」搬到本地,但缺少了一種平民式的親切感,有的則直接演化成了簡餐館,風格毫無特色。而且無錫有吃早茶、下午茶習慣的人並不多,消費氛圍尚未形成。
另外一大瓶頸則是價格。港式茶餐廳以品種豐富、價格便宜作為特色。但是無錫的茶餐廳價格總體還是偏貴,一般人均消費至少五六十元。俞燕凌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協會考察了揚州、泰州、靖江等城市的早茶市場後發現,當地的早茶市場非常興盛,人均10元左右就能消磨一個上午,在當地已形成較大的市場。她還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中期,錫城工運路上的江南酒家曾做過一年多的早茶,專門請了廣東師傅主理,品種達到七八十種,價格也大眾,掀起過一股早茶熱。因此她認為,茶餐廳只要價位適中、品種多樣,還是有市場的。
本文轉載來自:江南晚報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