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菜農的致富經|高質量發展看湖北蔬菜

2020-12-23 湖北之聲FM1046

金秋十月

天門的蔬菜種植大戶們忙著收穫和播種

儘管天公不作美

但依然擋不住他們的種植熱情

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10月15日,在天門多寶鎮張李村苗苗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2000畝蘿蔔基地,看著滿眼綠油油的蘿蔔苗,理事長李壽昌喜不自勝。雖然今年氣候條件不適合蘿蔔生長,但他栽種的蘿蔔不僅豐產,還遇上了好行情。他告訴記者,2000畝蘿蔔每畝產量過萬斤,一年三茬可以收穫1萬噸,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0.5元/斤計算,一年可實現毛收入 1,000萬元。

記者採訪苗苗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壽昌

李壽昌拔出一顆水靈靈的小蘿蔔,跟記者細數著他的致富秘訣:

「我們不追求產量,我們追求品質。比如,我們種子都是經過篩選,只要大顆粒的,種子粗壯,苗就粗壯,長的蘿蔔就漂亮。播種的時候全部是機械作業,播種的株距一致,行距一致。肥料這一塊,我們全部用的是生物肥跟有機肥改良土壤,它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土壤養分,蘿蔔長得好,口感、外觀真的好!播種的時機也很重要,天氣太幹蟲會多,天氣太溼了地上的菌也多,發生病蟲害的機率就小。此外,我們選擇的品種本來就具有抗病性。無形中就節約了好多藥。」

苗苗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2000畝蘿蔔基地

農民正在播種覆膜

天門是中國內地最大的僑鄉

還是著名的「狀元搖籃」

自古天門人

就有 "敢為人先、敢闖天下"的精神

位於黃潭鎮的群星澤龍蔬菜合作社,生產的蔬菜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全國各地的種植戶們都慕名來學習經驗。記者在基地看到,大棚兩邊鋪滿了剛剛收穫後割下來的枯枝雜草,理事長鍾儒鵬說,這些可不是什麼廢棄物,而是他的寶貝,蔬菜正是靠它們才旺盛生長:

「我們把秸稈全部收集起來,集中粉碎,放有機生物菌肥在裡面發酵,發酵以後還田。這和化肥有什麼區別呢?如果用化肥,土壤就板結,第一,秸稈可以改良土壤。第二,它可以提升果子的品質。黃瓜長期用化肥,顏色發黃,如果多用秸稈肥,它就黑黝黝的。第三,產量可以增加接近翻三番。用了秸稈生物菌肥,複合肥可以至少減量20%。」

群星澤龍蔬菜合作社理事長鍾儒鵬向記者介紹秸稈還田技術

天門今年大力發展高效菜園建設,鼓勵蔬菜種植大戶和回鄉能人發展減肥減藥減工健康栽培技術,並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的技術服務。位於多寶鎮的湖北紅日子富硒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多寶、蔣場兩個鄉鎮4560農戶種植蔬菜,建立訂單蔬菜種植基地4.5萬畝。多寶鎮聶橋村菜農曾令權在合作社統一管理下,每年增收一萬元:

「今年14畝收了6萬多塊。加入合作社之前都是四五萬塊,多了萬把塊錢。」

湖北紅日子富硒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對菜農進行技術指導

今年,天門市11個鄉鎮示範建設2萬畝高效菜園,生態綠色蔬菜備受市場青睞,不僅保障了菜籃子安全,菜農們也增收致富,天門市蔬菜辦副主任周年英介紹:

「今年,我市全力推進高效菜園創建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通過優選品種及茬口模式,推廣蔬菜「三增三減」健康栽培技術、菜園清潔技術等關鍵技術,高效菜園建設示範區實現了化肥、化學農藥使用量各減少15%左右,每畝增產3%左右,畝節本增收500元以上。」

天門紅日子農業有限公司加工的綠色蔬菜系列產品俏銷全國

策劃:湖北省蔬菜辦公室

記者:何瑛

通訊員:楊蓓、周年英

相關焦點

  • 優質電力連接致富「彩虹橋」 助力菜農奔小康
    「曾經我們用傳統方式灌溉費時費力,現在好了,安裝了電力灌溉系統,供電、抽水、灌溉一體化,師宗供電局可靠的供電為我們的蔬菜基地提供了保障,為我們菜農搭建了一座致富彩虹橋!」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彩雲鎮三家村江龍蔬菜基地負責人高興地說。
  • 北京密雲縣卸甲山菜農受益特菜種植
    北京密雲縣卸甲山菜農受益特菜種植     大葉茼蒿、烏蹋菜、番杏、紫甘蘭、水晶菜等這些很多老百姓連菜名都不曾聽過的蔬菜,如今在密雲縣西田各莊鎮卸甲山村的蔬菜種植大棚裡已經屢見不鮮了
  • 幫扶心連心 貴州省科協駐村工作隊協調資金收購菜農蔬菜
    「拔蘿蔔,拔蘿蔔,嗨吆嗨吆,拔蘿蔔……」近日,在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的田間地頭裡,菜農們一邊哼著歌兒,一邊忙著採收蘿蔔,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季豐收圖。「以前,新寨村沒有特色產業,現在新寨村茶葉、太子參、蔬菜都是本土特色產業,為了響應政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號召,一些農戶在去年秋收後種了第二季農作物,也就是蘿蔔。」菜農張天權笑著告訴記者,他看著一個個又白又胖的大蘿蔔從土裡「鑽」出來,心裡早已樂開了花。
  • 合江九支鎮:蔬菜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致富
    合江九支鎮:蔬菜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致富   四川三農新聞網瀘州合江訊(通訊員 王立)合江縣九支鎮富民蔬菜生產合作社在掛牌成立的近半年時間內,不斷引進新品種,規範種植規程,不僅在組織規模化生產方
  • 汝南菜農的「活財神」
    在汝南縣有一位農業技術人員,他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紮根在農業科技推廣第一線,在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和科技培訓工作,被菜農親切地稱為「活財神」。他就是蔬菜專家宋啟明。  上世紀80年代,汝南縣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之一,提出發展壯大蔬菜產業規模,擴大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
  • 「網際網路菜農」的致富經:土味視頻帶動蔬菜銷售潮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7日電(記者魏婧宇)「現在是凌晨3點,我帶大家看看今天即將採摘的蔬菜,了解一下最強『減脂搭配』——西紅柿和黃瓜。」菜農劉思財對著手機鏡頭,一邊說著一邊摘下一根黃瓜放進嘴中,他正在錄製小視頻展示自家大棚內的蔬菜。
  • 湖北鹹寧嘉魚供電:細緻為菜農服務
    湖北鹹寧嘉魚供電:細緻為菜農服務湖北鹹寧崇陽供電:愛心幫扶貧困群體湖北鹹寧是湖北山區縣,相對經濟較為欠發達,農業、林業、旅遊業為主。但是這些年,高速、鐵路都有了,鹹寧市區本部、嘉魚、赤壁發展可能會好一些。至於崇陽,屬於山區縣,靠近江西、湖南,以前沒有高速,甚至國道也不經過,不過這些年有高速了,旅遊業也發展了。
  • 蔬菜銷售成難題,統一收購助菜農!
    井衝村作為城郊管委會典型涉農村,有用於種植蔬菜的農田150餘畝,菜農將近200戶,大多種植青菜、白菜、芹菜等應季蔬菜,受疫情影響,菜農蔬菜銷售成難題,為減少菜農外出銷售蔬菜、保障村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減少菜農經濟損失,維持菜農收益,井衝村委會以及「荷葉塘項目部」等愛心企業共出資10餘萬元,用於收購菜農蔬菜。
  • 桐鄉老菜農劃橡皮艇半年撈起百噸垃圾帶動全村致富
    1995年,老範承包了22畝土地,搞起了綠色農業——果蔬種植,從豬倌搖身一變成了菜農。他說,一是看準了反季節蔬菜種植的廣闊市場,二是循環農業能降低對河道的汙染。  劃著橡皮艇在河裡撈垃圾半年撈上來了近百噸  種上了果蔬,減少了汙染,可老範心裡還是不開心。每天經過新開河聞到令人掩鼻的臭味,讓他鬱悶不已。不僅如此,對果蔬產業也有影響。
  • 記者走進蔬菜基地探訪新時代農民的致富路
    記者走進蔬菜基地探訪新時代農民的致富路 字號:小大 2014-05-16 10:10「你看,旁邊與我們同時播種的四季豆還是苗,我們的已經開花了,這樣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所以還是要相信科學,相信技術啊。」童志林又指著已經開花結果的辣椒樹說:「別小看這種植技術,這辣椒苗在栽培時已經通過營養杯施了有機肥,又通過薄膜技術把水分與營養留住,所以,栽培後,一般都不用澆水了。而且,我們的所有蔬菜不施化肥、農藥,通過標準化種植保證蔬菜綠色無公害。」
  •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1 08:2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39
  • 種植蔬菜使用高毒農藥 廣州菜農被逮捕
    近日,廣州增城蔬菜被噴高度農藥經央視曝光後引起市民高度關注。記者昨日獲悉,廣州市增城區檢察院日前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准逮捕一名在種植蔬菜時使用了高毒農藥水胺硫磷的菜農黃某光。  經檢方審查查明,2015年11月,種植戶黃某光在其位於廣州市增城區石灘鎮某村一種植生產四季豆的菜地上,使用了水胺硫磷農藥種植四季豆並銷往附近的市場。
  • 南京菜農把愛心蔬菜送給「白衣戰士」 菜農女兒還捎去了一封信!
    陳學軍是南京的一名菜農,疫情期間,他把自家種的新鮮蔬菜免費送到多個社區,解決困難群體的買菜難題。今天(2月23日),記者繼續跟著老陳去免費送菜,這次終於圓了老陳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免費送500斤蔬菜 向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菜農陳學軍在南京江寧東流村承包了30多畝地,種植大棚蔬菜。受今年疫情影響,陳師傅看到很多市民不方便出門買菜,於是他託記者聯繫社區,幫他把蔬菜免費送給有需要的市民。
  • 菜農最「看得上」的蔬菜,魚香草排第二,它卻被大家高價「回購」
    蔬菜是食物中營養很高的一種食物,它們的營養價值含有許多好地方,也讓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好,在有些人的眼中,蔬菜的種類有很多,具體哪一種最好就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蔬菜到底是怎麼樣的好,平時吃的時候就會發現蔬菜的味道很好,製作的時候也是很簡單,但是,菜農對蔬菜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在看法上也是有許多不同
  • 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經濟發展大會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節點
    中國江蘇網7月30日常州訊(記者 趙家瑋) 「地區生產總值81.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億元,規上工業產值179.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1億元,協議註冊外資4389萬美元……」7月27日,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召開
  • 劉志亮:發展艾草和蔬菜種植,帶領陽信翟王村鄉親們脫貧致富
    確定發展艾草產業時,劉志亮就帶領部分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先後2次赴河南漯河、南陽等地參觀學習,發現艾草對環境適應性很強,病蟲害少,勞動強度低,而且投資風險小、回報高,一次栽種後次年就無須再育苗,非常符合翟王村實際。
  • 大嶺山:強降雨 菜農擔憂蔬菜收成受影響
    大嶺山:強降雨 菜農擔憂蔬菜收成受影響 2017年07月04日 08:43 記者今天現場走訪了大嶺山部分蔬菜種植地詳細了解相關情況。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大嶺山大道西的一處蔬菜種植地看到,經歷了昨晚的強降雨菜地部分低洼處還有積水,土質非常鬆軟。菜地裡的上海青、小白菜、油麥菜、生菜等蔬菜的葉子有少部分已經發黃或腐爛,一些剛種植的小菜苗被泡在水裡,根部或全部腐爛、或是被雨水衝擊根莖暴露在外。
  • 蔬菜秸稈還田 遼中區養士堡菜農得到了啥實惠
    棚主寧忠福告訴小編,這臺設備叫秸稈粉碎機,別看這100米大棚內的西紅柿秧它十多分鐘就給處理了,要是以往每次拉秧的時候往往要僱兩個人幹上大半天的活,最主要的是沒地方放這些秧。合作社理事長丁傑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棚土對小編說:「設施蔬菜秸稈還田不僅僅讓菜農省時省事,還能讓菜農省錢增產。去年,合作社針對棚內土壤老化,鹽漬化,酸化等問題,作物生產期土傳病害嚴重,產量下降,引進了秸稈還田技術並示範推廣了200畝蔬菜大棚,一年來的實踐結果顯示,產品品質明顯提高,西紅柿平均增產12%左右,畝提高效益2000餘元。
  • 請看蘭州高原夏菜產業發展幕後故事之二?大山裡的菜農,如何會種...
    甘藍就要「一把抓」,芹菜就要像「鐵鍁把」……這些直觀的標準不僅提升了蔬菜的品相,更適用於家庭一頓一顆菜的需求。楊海興是榆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蔬菜站站長,也是榆中縣高原夏菜從開始的傳統種植向標準化、機械化種植髮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1998年以前,榆中蔬菜面積小、品種少,只供應蘭州和本地市場。」楊海興說,最初縣裡要發展蔬菜產業,專門成立了蔬菜站。
  • 從「三張名片」看「三對關係」——江西永豐縣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
    新華網南昌4月12日電 題:從「三張名片」看「三對關係」——江西永豐縣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新華網 沈洋 楊益民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近年來,永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在加快積聚,傳統工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特色農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下快速成長。永豐縣委書記鍾義山說,永豐縣將用好「三張名片」,處理好「三對關係」,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