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菜農把愛心蔬菜送給「白衣戰士」 菜農女兒還捎去了一封信!

2020-12-08 荔枝新聞

陳學軍是南京的一名菜農,疫情期間,他把自家種的新鮮蔬菜免費送到多個社區,解決困難群體的買菜難題。今天(2月23日),記者繼續跟著老陳去免費送菜,這次終於圓了老陳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

免費送500斤蔬菜 向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菜農陳學軍在南京江寧東流村承包了30多畝地,種植大棚蔬菜。受今年疫情影響,陳師傅看到很多市民不方便出門買菜,於是他託記者聯繫社區,幫他把蔬菜免費送給有需要的市民。

前幾天,陳師傅和記者把近2000斤蔬菜,先後送到了南京富貴山小區、鎖金村街道、紫竹林社區,這些蔬菜被送給居家觀察的居民、獨居老人、殘疾人,以及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陳師傅說,有需要的社區、單位都可以跟他聯繫,新鮮蔬菜,管夠!

今天(2月23日)上午10點40左右,記者跟著陳師傅,驅車來到了南京玄武區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幾天,陳師傅免費送菜的時候,為了運輸方便,他會把幾百斤甚至上千斤的蔬菜按照50斤一大袋裝好,等蔬菜運到社區以後,再由社區工作人員分裝到小袋子,送給困難群體。

但是今天送菜卻不一樣,他提前在家就把500斤蔬菜,按照5斤一袋進行分裝,一共分成了100份。陳師傅告訴記者,他考慮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沒有精力、也沒有人手來分發蔬菜,所以他就把工作做得更細一些,花了五個小時採摘蔬菜,又花了四個小時分裝,提前把這些蔬菜分裝成100份,方便這裡的醫護人員每人能夠領取到一份。

疫情期間,社區服務中心不僅要保證日常診療的正常運行,同時還要做好社區疫情篩查的首診、轉診,以及居家隔離人員的監測工作,構築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南京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一企一醫生"服務,由醫務人員一對一為企業復工後的疫情防控管理、職工健康檢測進行現場指導督查,為企業員工健康保駕護航。從年前到現在,一個多月以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一天也沒有休息過。

菜農陳師傅說,送上一份蔬菜,致敬"白衣戰士",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跟醫護人員的辛苦相比,我送一點菜真的很微薄,只是想表達自己一份心意,感謝他們。」陳學軍說。

 菜農女兒寫了一封信 感謝美好生活的守護者

陳師傅的女兒名叫陳怡,今年14歲,正在上初二,得知爸爸今天要把菜送給醫護人員,她也特地寫了一封信,託爸爸轉交給醫護人員。

陳怡在信中寫道:「國家有難,你們義不容辭,不顧一切衝向戰場,不求回報,只為國民安康!因為你們,才讓我明白了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向所有抗疫英雄致敬。我將來也想像你們一樣!」

這封信,溫暖著每一個奮戰在抗疫一線人員的心。只要大家各自堅守崗位、一起努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老陳告訴我們,此前他給社區送愛心蔬菜的新聞播出後,有不少熱心市民紛紛找他團購蔬菜,地裡的菜不愁銷路。但是疫情期間請大夥吃菜這件事,他還想繼續做下去,把新鮮蔬菜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網、荔枝新聞APP。(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編輯/蔣婕)

相關焦點

  • 蔬菜銷售成難題,統一收購助菜農!
    井衝村作為城郊管委會典型涉農村,有用於種植蔬菜的農田150餘畝,菜農將近200戶,大多種植青菜、白菜、芹菜等應季蔬菜,受疫情影響,菜農蔬菜銷售成難題,為減少菜農外出銷售蔬菜、保障村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減少菜農經濟損失,維持菜農收益,井衝村委會以及「荷葉塘項目部」等愛心企業共出資10餘萬元,用於收購菜農蔬菜。
  • 衡陽碧桂園解決菜農蔬菜滯銷問題,4萬斤蔬菜免費送業主
    2月26日,碧桂園衡陽城市公司已下單採購4萬斤滯銷蔬菜發放至市內碧桂園社區支援戰「疫」,此次捐贈從2月24至26日,每天由工作人員採購衡陽土橋村、東湖寺村、雞籠村菜農滯銷蔬菜打包發車運送至市內碧桂園兩個社區,發放到約2000戶碧桂園業主手中。
  • 安陽縣商務局局長地頭代言助力韓陵鎮菜農走出困境
    安陽縣商務局局長地頭為韓陵鎮蔬菜代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市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現了人手短缺、蔬菜滯銷等問題,另一方面市區不少居民買菜又面臨貨源不足的窘境。安陽縣韓陵的菜農就遇到了時令蔬菜賣不掉、運不出的困難。
  • 中國蔬菜成西班牙南部菜農的重要收入來源
    如此,就給西班牙,特別是南部傳統蔬菜種植區的菜農們,帶來了新的市場──以中國菜為代表的亞洲蔬菜。如今,種中國菜已經成為他們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亞洲人所種的「西班牙白菜」)現在,西班牙南部的菜農們都在大面積地種植多種亞洲蔬菜,如中國的白菜,茄子,西葫蘆,以及其它青菜等。僅中國白菜這一項,就可以提供好幾個品種。
  • 信陽菜農欲捐60噸蔬菜給武漢
    本報訊(記者 周 濤)「疫區群眾已經能夠吃上我種的蔬菜了……」昨日晚7時許,李俊興奮地說。1月31日,本報以《「我想把60噸蔬菜捐給武漢」》為題,報導了平橋區甘岸街道二郎村菜農李俊想把自家近60噸蔬菜捐贈給疫區,但找不到接收單位和運輸渠道的事跡。
  • 菜農反映蔬菜「爛」田間,永嘉義工幫銷一舉多得惠眾人
    目前正值冬春季蔬菜上市時期,可在疫情的突然襲擊下,運輸困難,有菜農反映蔬菜「滯留」田間地頭,為了幫助菜農王啟年儘快銷完蔬菜,縣金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義工們積極伸出援助之手,不僅自己購買還把這個消息傳遞給其他愛心人士,很快便有更多人加入了幫菜農銷蔬菜的隊伍。
  • 藏曆新年將吃上新鮮蔬菜!35噸德陽「愛心蔬菜」運抵若爾蓋
    四川在線消息(李珩 周珈弘 記者 徐中成)2月23日13時30分左右,一輛載有35噸「愛心蔬菜」的大貨車順利抵達海拔3400多米的阿壩州若爾蓋縣城。據介紹,這35噸「愛心蔬菜」由德陽捐贈給若爾蓋的,這也意味著當地藏族同胞將在2月24日藏曆新年這天吃上新鮮的德陽蔬菜。
  • 大嶺山:強降雨 菜農擔憂蔬菜收成受影響
    大嶺山:強降雨 菜農擔憂蔬菜收成受影響 2017年07月04日 08:43 記者今天現場走訪了大嶺山部分蔬菜種植地詳細了解相關情況。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大嶺山大道西的一處蔬菜種植地看到,經歷了昨晚的強降雨菜地部分低洼處還有積水,土質非常鬆軟。菜地裡的上海青、小白菜、油麥菜、生菜等蔬菜的葉子有少部分已經發黃或腐爛,一些剛種植的小菜苗被泡在水裡,根部或全部腐爛、或是被雨水衝擊根莖暴露在外。
  • 菜農最「看得上」的蔬菜,魚香草排第二,它卻被大家高價「回購」
    蔬菜是食物中營養很高的一種食物,它們的營養價值含有許多好地方,也讓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好,在有些人的眼中,蔬菜的種類有很多,具體哪一種最好就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蔬菜到底是怎麼樣的好,平時吃的時候就會發現蔬菜的味道很好,製作的時候也是很簡單,但是,菜農對蔬菜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在看法上也是有許多不同
  • 蔬菜秸稈還田 遼中區養士堡菜農得到了啥實惠
    大棚內站滿了附近的村民,或站或蹲的圍著一臺類似拖拉機的設備指指點點,蹲著的一位村民還抓起一把土壤,用另一隻手來回的扒拉,仿佛能在這把土壤裡找出金子似得。合作社理事長丁傑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棚土對小編說:「設施蔬菜秸稈還田不僅僅讓菜農省時省事,還能讓菜農省錢增產。去年,合作社針對棚內土壤老化,鹽漬化,酸化等問題,作物生產期土傳病害嚴重,產量下降,引進了秸稈還田技術並示範推廣了200畝蔬菜大棚,一年來的實踐結果顯示,產品品質明顯提高,西紅柿平均增產12%左右,畝提高效益2000餘元。
  • 開著私家車東奔西走,建起菜農與居民間的...
    楚天都市報3月6日訊(記者李輝 通訊員李山東 袁曉祥)6日,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嶺新華大隊菜農李克林,高興地賣出了4000斤萵苣;新洲區陽邏街碧水雲天、江北星城、常樂新城等20個小區的1000戶貧困居民,則高興地收到愛心人士陶宏俊免費捐贈的新鮮萵苣。
  • 致廣大菜農和菜企的一封信:蔬菜有車拉、有人買、莫心慌、儘管種!
    貴州的廣大菜農和菜企:你們辛苦了,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你們頂住壓力穩住生產,不僅把全省市民的「菜籃子」穩住了,實現了新鮮蔬菜不斷檔、不脫銷、不漲價,還組織各種力量馳援湖北,前前後後為鄂州、武漢等地送去蔬菜1500餘噸。
  • 雙節送禮蔬菜禮盒成新寵 菜農忙碌21天沒洗澡
    白領贊  蔬菜禮盒成新寵  今天上午,在金融街通泰大廈一家商務諮詢公司上班的劉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已經連續兩天收到了同樣禮品--一份月餅,搭配一份蔬菜禮盒。  劉小姐說,以前中秋送禮,除了月餅外,紅酒、茶葉最多,但今年除了業務單位給她送來了蔬菜禮盒外,他們單位也給員工訂購了蔬菜、水果禮品箱。  「往年過完節,家裡的月餅送不出去,最後浪費掉確實挺可惜的。」劉小姐說,蔬菜既健康又實惠,我準備都留給自己過節宴客。
  • 北京密雲縣卸甲山菜農受益特菜種植
    北京密雲縣卸甲山菜農受益特菜種植     大葉茼蒿、烏蹋菜、番杏、紫甘蘭、水晶菜等這些很多老百姓連菜名都不曾聽過的蔬菜,如今在密雲縣西田各莊鎮卸甲山村的蔬菜種植大棚裡已經屢見不鮮了
  • 民生觀察:迷失在價格漩渦中的榆中菜農
    馬坡鄉地處榆中縣南部二陰山區,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是我省高原夏菜冷精品菜基地,蔬菜不僅遠銷上海、北京、廣州、香港等地,還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冷涼型蔬菜出口創匯基地。相較於川區蔬菜種植基地,這裡育苗下種一般要晚一個月左右,正好與川區蔬菜形成了錯峰上市時機,正因如此,在過去近10年時間裡,這裡的高原夏菜價格一直比較穩定,菜農的收入還算不錯。
  • 浙江蘭溪:將「菜籃子」編織在菜農居民心田
    「每天不出門也能吃到這麼新鮮的蔬菜,真好!」「你們辛苦了!感謝為我們菜農找銷路!」近兩日,浙江金華蘭谿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總是不斷收到這樣的心裡話。 目前,新冠肺炎防控處在關鍵期的蘭溪,隨著復工復產後,回城人員增多,不少家庭的生活必需品,特別是新鮮蔬菜購買少了些許「方便」。
  • 社區團購的結局可能是「兩邊通吃」,菜農利益如何保障,何去何從?
    社區團購賣菜被幾大網際網路巨頭炒起來了,經過幾個月的廝殺,權威媒體發聲後,保護菜農利益的呼聲越來越高了,衛龍等企業也早已發布聲明,禁止旗下代理商供貨給社區團購平臺,但如何才真正能保護菜農的利益?社區團購發展後的最終結局一定是「兩邊通殺」,到時菜農的位置就很尷尬了。
  • 孫六鎮菜農點讚「大棚微信群」
    去年,老田見政府扶貧惠農政策好,一口氣承包了4個蔬菜大棚,正是照著微信群裡專家的技術指導,他掙了個盆滿缽滿。「一個棚少說淨賺1.5萬元,這不,今年俺又承包了5個大棚!」    孫六鎮緊鄰民權縣城,是傳統的農業大鎮,該鎮結合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建了993座日光蔬菜大棚。如今,智慧型手機在農村越來越普及,微信已經走進農家。
  • 冬季如何保持溫室蔬菜適宜的地溫?看看壽光菜農是怎麼做到的
    冬季,菜農重視溫室蔬菜的保溫,採取了大量的保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僅僅保護溫室的溫度是不夠的。應考慮到適宜的地溫也是蔬菜優質高產的基礎..然而,許多菜農往往對大棚內部溫度的調節和控制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往往導致大棚內蔬菜生長不良,產量下降。那麼,在冬季,如何控制地溫的太陽溫室,為蔬菜創造一個「溫暖的床」?根據壽光菜農的經驗,要做好以下幾點。
  • 小區裡設「菜農驛站」,「零接觸」賣菜買菜
    三湘都市報2月16日訊(記者 楊潔規 通訊員 張頎)受疫情影響,當前很多居民買菜不方便,也讓本地菜農沒了銷售渠道。為解決這一問題,株洲城管在小區裡設立便民菜農驛站,協助菜農「零接觸」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