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區業績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2020-12-09 新快網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 實習生陳詩泳報導 近日,屈臣氏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大多數公司疫情期間主要靠中國區保業績迥異,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由於線上銷售的崛起,線下競爭對手的不斷湧現以及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曾被視為商場「流量收割機」的屈臣氏門庭日漸冷落。

業績 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

據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同比下降11%;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同比下降30%。從歷年財報來看,屈臣氏中國自2016年銷售首次錄得4%的負增長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業績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

疫情的影響除直接體現在屈臣氏中國的業績大幅下降外,還顯示在了屈臣氏線下門店拓展的速度上。過去5年,屈臣氏中國每年新增店鋪數量穩定維持在300多家,開店速度遠超其他地區。到2019年,屈臣氏中國新增店鋪339家, 同比增長9%,總數達到3947家。但根據此次財報,屈臣氏中國店鋪總數為3951家,這意味著在過去半年裡,新增門店數量只有4家。

走訪 「貼身式」推銷趕客

對於屈臣氏業績大降,長江和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保健品及美容產品的影響最大。

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即使是在疫情進入防控穩定期,廣州商場人流基本恢復的8月份,屈臣氏門店生意也非常冷清。記者在晚飯時間來到了太陽新天地負一層的屈臣氏,在逗留的15分鐘內,僅有一兩個顧客進門選購,而門店穿黑色制服的導購員就有5個,出現銷售比顧客還多的尷尬情況,反觀位於其旁邊的美思佰樂超市卻是人來人往。

剛從屈臣氏購物出來的顧客小熊對記者表示,來屈臣氏購物都是為了應急需要。「臨時工作安排需要買眉筆,剛好看到眉筆打折就買了兩支。」他說,平時多數都選擇在電商平臺或直播購買,並且價格更優惠。

「如今國產小眾品牌更受年輕人青睞,屈臣氏裡的品牌也該換換了。」消費者王小姐表示,品牌老化是一方面,屈臣氏導購的「貼身」式推銷也影響消費體驗,「不僅推薦產品,還要求辦會員卡,完全沒有自己選購的時間 。」

分析 品牌不願再付巨額合同費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品牌組合老化、門店體驗不好外,屈臣氏殞落的根源是傳統日化美妝產品線下渠道扭曲的零供關係。除了供應鏈採購優勢帶來的價格差外,屈臣氏的利潤大頭其實來自進場費、條碼費、促銷推廣費用等合同費用。過去,能進駐屈臣氏就是為品牌背書,是質量的保證,但社交媒體、直播電商的崛起,令其話語權大大削弱。對品牌來說,屈臣氏早就不再是品牌非進不可的渠道,自然無須再為此支付巨額費用。

其實與屈臣氏一樣,目前新興美妝集合店不斷開店擴張,但也只是靠規模化擴張攤薄成本,看上去勢頭猛,實現盈利卻非常困難。該人士認為,打造自有品牌本是一個不錯的轉型方向,本土美妝品牌完美日記以電商、代工等渠道起家,短短三年做到了天貓彩妝銷冠,現在開始轉攻線下渠道。反觀屈臣氏,其實從很早就推出自有品牌產品,但卻一直沒有發力將其品牌打響,最終讓自己成為了尷尬的存在。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連降 線下門店轉型待考
    公司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連降 線下門店轉型待考 2017年8月13日 09:26:19 智通財經網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下滑30%,上半年僅增4家店
    數據顯示,財報期內,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60.07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高達30個點的業績下滑,這是屈臣氏有史以來財報上公布的最大業績跌幅。
  • 屈臣氏轉型敗給新業態 中國區業績暴跌近30%
    來源:投資者網作者:蔡俊事出必然,屈臣氏的業績暴跌。8月6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00001.HK)發布2020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屈臣氏全球銷售額736.27億港元(約人民幣660.07億元),同比下降11%;中國區銷售額88.05億港元(約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29.2%。
  • 屈臣氏中國區CEO離職、業績大面積下滑,李嘉誠的零售業犯了什麼錯?
    屈臣氏從1828年的小藥房,被華人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收購後,經過多年的發展,變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個人護理用品、美容、護膚商業業態的巨擘!但從數據上來看,過去二十多年關於屈臣氏的神話崩塌掉了。日前,屈臣氏宣布屈臣氏及百佳中國區CEO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並將於2017年7月1日正式離任。
  • 屈臣氏集團中國區行政總裁:成都屈臣氏公司開店246家,銷售業績超廣州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24日下午從市商務委獲悉,屈臣氏集團中國區行政總裁高宏達昨日到訪成都,並為城市商業氛圍點讚:成都屈臣氏公司的銷售業績已超過廣州,成都乃至四川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高宏達透露,成都屈臣氏公司自2009年底成立以來,目前已開設店鋪246家,其中四川179家(包括成都112家)、貴州37家、青海9家、寧夏18家、陝西2家、雲南1家,公司年銷售總額超過13億元,員工約2500人。「成都一直是集團公司重點關注和發展的城市。」
  • 業績壓力陡增 屈臣氏被迫轉型自救
    業內人士指出,屈臣氏在加快擁抱網際網路的背後,或是其告別黃金時代,迎來業績拐點之後的背水之戰。  公開資料顯示,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軍中國內地市場。自2005年起,屈臣氏開啟快速擴張步伐。2007年,屈臣氏在江蘇南京擁有了它在中國的第300家分店。截至今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區店鋪數量達到3014家,註冊會員人數超過6000萬。
  • 一夜「暴跌」33億,卻要「甩鍋」疫情?屈臣氏到底有多「煩人」?
    作為中國最大的個護美容連鎖品牌,屈臣氏的大名應該無人不知了,而屈臣氏之所以出名,並不是因為他的產品實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那無處不在的門店。光是中國市場,就開了近4000家門店,想不知道都很難!由於疫情的影響,有很多企業上半年的收入都不是十分理想,很多人都將原因歸咎於疫情。但是從事實出發,有部分企業營收下降,和疫情的關係其實並不大。而屈臣氏就是其中一員,明明是自己的業務能力不足,卻偏偏要「甩鍋」疫情。前幾天,屈臣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而此份報告,也被稱為歷史最難看成績單。
  •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連續下滑 轉型危機迫在眉睫?
    圖/視覺中國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連續下滑 轉型迫在眉睫  據屈臣氏集團所屬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的2017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106.15億港元,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6.2%,相較去年同期8.5%的跌幅有所趨緩。門店轉型、調整產品線、拓展新店、發展電商,在業績的承壓下,屈臣氏正在積極變革以適應當前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
  • 屈臣氏被迫轉型自救:遭遇多方夾擊 業績壓力陡增
    業內人士指出,屈臣氏在加快擁抱網際網路的背後,或是其告別黃金時代,迎來業績拐點之後的背水之戰。   公開資料顯示,1989年,屈臣氏正式進軍中國內地市場。自2005年起,屈臣氏開啟快速擴張步伐。2007年,屈臣氏在江蘇南京擁有了它在中國的第300家分店。截至今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區店鋪數量達到3014家,註冊會員人數超過6000萬。
  • 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5年來首次增長,今年業績預期不樂觀
    數據顯示,屈臣氏去年全球銷售額為1692.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47億元),中國區銷售額為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截止2019年,屈臣氏旗下共擁有12個零售品牌,在全球25個市場經營15794家店鋪。財報顯示,零售業務全球銷售額與去年相近,主要增長來自於店鋪數量增加5%,以及同比店鋪銷售額的增長。
  • 屈臣氏中國區CEO一行到訪上美集團
    屈臣氏中國區CEO一行到訪上美集團 2020-09-21 10:54:06   來源:網絡
  • 屈臣氏怎麼了?銷量下降30%,這群人成一大「敗筆」?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屈臣氏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達到了3947個。隨著門店、會員數量的激增,讓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大,其業績也得到了快速增長。在2019年,屈臣氏中國區銷售額為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較去年同期保持著3%的增長。
  • 萬寧撤店清貨、屈臣氏業績大跌,美妝集合店「後浪」卻崛起了
    屈臣氏經歷轉型陣痛實際上,遇到困境的不只是萬寧,老牌美妝集合店屈臣氏也在經歷轉型陣痛。近日,長江和記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財報期內,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約合660.0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
  • 屈臣氏業績持續下跌,網友吐槽:讓人受不了的不僅是「碎嘴」導購
    01今年8月份,屈臣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銷售業績: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半年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這是屈臣氏財報有史以來業績跌幅最大的一次。而根據相關財報,屈臣氏中國在過去5年裡平均每年增加300多家門店,而2020上半年僅增長了4家。
  • 屈臣氏的危機
    作為毫無經驗的護膚小白,無條件相信了這位熱情的大姐姐,買了一套從未聽過的品牌護膚套裝。由於臉皮薄,不好意思拒絕,又在收銀員和導購的雙重熱情推銷下,辦理了會員卡、參加了加XX元換購、滿XX元減XX元等各種活動,最後花了七八百,拎著一堆有的沒的逃出了屈臣氏。而實際上,不久之後小編在商場看到了同款護膚套裝,價格卻比屈臣氏便宜很多,並且那一堆護膚品並不適合自己,最後都是以難用丟棄結尾。
  • 屈臣氏中國空降營運長 他掀起哪幾大變革
    據了解,屈臣氏中國區從採購到運營負責人今年都換了,而這種管理人員的更替,直接帶來了上述的變化。那麼,屈臣氏中國到底空降了哪些高管,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是怎麼放的?這次我們就為大家做一個介紹和梳理。COO「憑空而降」,新任採購總監忙改變,必然源於現實的困境。近年在中國內地高歌猛進的屈臣氏,實際上也遇到了不少挑戰。
  • 家樂福被接盤,下一個輪到麥德龍屈臣氏?
    2015年,麥德龍集團營業收入尚能保持592.19億歐元,到了2018年營業收入降為365.3億歐元,相比歷史巔峰時刻少了約44.25%。而麥德龍中國有門店96家,2018年營業收入為30.3億美元,淨利潤不到0.3億美元,增長几乎處於停滯狀態。「麥德龍一定會繼續留在中國,我們已經有很好的增長,而且市場潛力非常大。」
  • 獨家專訪 | 屈臣氏中國新任掌門高宏達:在中國,速度即一切
    「在中國速度即一切,各方面發展都非常迅猛」。就連高宏達在解答《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專訪提出的這個問題時,也是毫不拖泥帶水的快。快,確實是高宏達上任半年以來,給外界及公司內部,最大的感受。2017年4月,高宏達接任屈臣氏中國區署理行政總裁一職,這距離他從屈臣氏馬來西亞區董事總經理,調任中國區首席運營總監一職,剛滿一年。
  • 屈臣氏關海淘店減壓:線上跨境業務縮水 業績增長放緩
    來源:北京商報  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因業績逐年放緩而承壓時,上線僅三年的屈臣氏海外旗艦店走向了閉店之路。近日,屈臣氏在其天貓與京東的海外旗艦店中發布公告稱,將於12月27日停止接單並關閉店鋪,平臺客服僅給出「是由於屈臣氏店鋪整合」的回覆。
  • 業績下滑 屈臣氏「試水」醫藥電商
    自營產品較少銷量一般近期,屈臣氏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了2017年中期財報,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店鋪銷售額同比下降6.2%,較2016年的-8.5%有所放緩,不過亞洲區店鋪銷售同比增長3.2%,較2016年的2.2%有所上升。長江商報記者來到位於關山大道光谷天地的屈臣氏,店裡陳列的主要還是各類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