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區業績下滑30%,上半年僅增4家店

2020-12-09 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導讀:在疫情持續的影響之下,線下實體的美妝行業,對於看重購物體驗的Z世代而言或許早就不香了,這其中屈臣氏首當其衝。

8月6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財報期內,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60.07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

高達30個點的業績下滑,這是屈臣氏有史以來財報上公布的最大業績跌幅。而在半年之前,屈臣氏公布2019年財報,屈臣氏中國區銷售額為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較去年同期還保持著3%的增長。

對此,長江和記在財報中表示,在中國市場,屈臣氏2月暫時停業店鋪數量高峰時約達2500家,銷售額按年下78%。不過,隨著疫情好轉,內地幾乎所有店鋪已於4月底前重新營業,6月單月銷售額跌幅按年收窄至16%。

截至2019年上半年,屈臣氏旗下共擁有12個零售品牌,在全球25個市場經營15794家店鋪,中國市場店鋪3951家。在長江和記公司零售部門中,保健及美容產品分部佔到今年上半年收益的80%。

事實上,近幾年屈臣氏的日子並不好過。自2015年開始,屈臣氏中國業績出現停滯增長,2016年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當年門店銷售同比下降10.1%。為挽救頹勢,2017年屈臣氏中國區高層換帥,由高宏達接任CEO,並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7年,屈臣氏開始增強門店數位化運營能力,在門店中增加彩妝品類與智能設備,隨後又開設了專門的彩妝體驗空間「Colorlab」。

2018年陸續與菜鳥、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合作拓展外送服務。同時還與騰訊、永輝聯手,利用大數據、行動支付等數位化工具,推動其零售服務升級。

2019年1月,屈臣氏推出子品牌「Watsons+」跟網易嚴選聯名的首家電商聯營店。在今年1月,屈臣氏又推出了「玩美概念店」,設有多個顧客體驗區,包括Tap & Shop24小時自助點購站,讓顧客可以全天候通過電子屏幕選購及預訂產品,並自選分店取貨。

雖然每年都在不斷對線下進行嘗試,不過現在看來,收效甚微。截至今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店鋪數量達3951家,而去年屈臣氏在中國的店鋪數已經達到3947家,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屈臣氏新增門店僅僅4家,這與其在2019年全年中國新增店鋪339家相比,相去甚遠。

事實上,業績折戟於疫情的並不止屈臣氏,風靡一時的美妝連鎖品牌萬寧也舉步維艱,7月開始在北京接連撤店。

相關焦點

  •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連續下滑 轉型危機迫在眉睫?
    圖/視覺中國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連續下滑 轉型迫在眉睫  據屈臣氏集團所屬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的2017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106.15億港元,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6.2%,相較去年同期8.5%的跌幅有所趨緩。門店轉型、調整產品線、拓展新店、發展電商,在業績的承壓下,屈臣氏正在積極變革以適應當前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
  • 屈臣氏轉型敗給新業態 中國區業績暴跌近30%
    來源:投資者網作者:蔡俊事出必然,屈臣氏的業績暴跌。8月6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00001.HK)發布2020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屈臣氏全球銷售額736.27億港元(約人民幣660.07億元),同比下降11%;中國區銷售額88.05億港元(約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29.2%。
  • 屈臣氏中國上半年營收91.3億 同店下降6.2%
    聯商網消息: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了2017年中期財報,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區營收106.1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91.3億元),按人民幣計算同比增長4%,但因匯率波動折算成港幣後則略有下滑。
  • 同店下滑收窄 屈臣氏首開彩妝概念店突圍
    來源:北京商報屈臣氏中國區換帥後動作不斷,在業績承壓下持續尋求變革。據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屈臣氏與巴黎歐萊雅和美寶蓮紐約近日合作在中國首次開設彩妝概念店,目前已在深圳和廣州開業,未來該店鋪會陸續在其他城市推廣。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 實習生陳詩泳報導 近日,屈臣氏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大多數公司疫情期間主要靠中國區保業績迥異,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
  • 屈臣氏中國區CEO離職、業績大面積下滑,李嘉誠的零售業犯了什麼錯?
    接替羅敬仁工作的是現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他於4月1日接任,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並在未來數月內與羅敬仁完成工作交接。這是一次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換帥。意料之外的是羅敬仁畢竟算得上屈臣氏中國開疆拓土的功勳,如今沒有高升、沒有調任而是直接辭職;情理之中的是近年來的業績大面積下滑與去年為高宏達專設COO職位,似乎都是一種鋪路。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連降 線下門店轉型待考
    近日,屈臣氏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了2017年中期財報,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6.2%,較2016年同期下降8.5%,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就在今年3月,屈臣氏及百佳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由高宏達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
  • 業績下滑 屈臣氏「試水」醫藥電商
    長江商報消息 今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6.2%,店內促銷過多影響購物體驗被詬病□見習記者 張璐 實習生 周佳林經歷了高層更迭、銷售下滑的屈臣氏,也在不斷尋找新領域拓展業務自營產品較少銷量一般近期,屈臣氏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了2017年中期財報,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店鋪銷售額同比下降6.2%,較2016年的-8.5%有所放緩,不過亞洲區店鋪銷售同比增長3.2%,較2016年的2.2%有所上升。長江商報記者來到位於關山大道光谷天地的屈臣氏,店裡陳列的主要還是各類化妝品。
  • 味千中國連遭重創市值縮至27億 門店半年僅增4家千店計劃擱淺
    今年上半年,受上述事件影響,味千中國淨利潤下滑近三成。此前,2015年,味千主席兼行政總裁潘慰高調重啟「五年千店」計劃,然而如今五年之約將至,味千門店數量僅770家,較上年僅增4家,千店計劃恐難完成。業績下滑千店計劃或難完成才擺脫「骨湯門」的影響,又陷入「貪腐門」,味千中國在市場擴張上似乎總是不順。
  • 業績壓力陡增 屈臣氏被迫轉型自救
    其中,「門店速提」服務目前已覆蓋全國50個城市,顧客可通過天貓屈臣氏官方旗艦店、屈臣氏中國官方商城APP,進入「門店速提」專區進行選購,指定門店線上下單,憑簡訊通知到門店取貨。  「閃電送」服務則是與餓了麼展開的戰略合作。顧客在屈臣氏中國官方商城APP或屈臣氏萵筍APP閃電送專區下單後,店鋪會收到信息並確認訂單,安排騎士到店取貨,並於2小時內將商品送到顧客手上。
  • 一家神奇的經銷商:美東汽車僅運營5個品牌49家店 卻在上半年業績...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見習記者 王海宣 在車市持續大幅下滑、汽車經銷商苦不堪言的2019年上半年,有一家汽車經銷商卻神奇地取得了業績逆勢增長,它就是美東汽車。7月9日晚,中國美東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東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預期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上半年綜合股東應佔淨利潤將取得超過35%的同比增長。去年同期,美東汽車淨利潤為1.53億元,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在2.13億元左右。「受惠於本集團銷售額的穩健增長、品牌結構的顯著優化以及管理效率的持續提升,該集團期內收入及淨利潤均快速增長。」
  • 屈臣氏關海淘店減壓:線上跨境業務縮水 業績增長放緩
    來源:北京商報  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因業績逐年放緩而承壓時,上線僅三年的屈臣氏海外旗艦店走向了閉店之路。近日,屈臣氏在其天貓與京東的海外旗艦店中發布公告稱,將於12月27日停止接單並關閉店鋪,平臺客服僅給出「是由於屈臣氏店鋪整合」的回覆。
  • 屈臣氏被迫轉型自救:遭遇多方夾擊 業績壓力陡增
    其中,「門店速提」服務目前已覆蓋全國50個城市,顧客可通過天貓屈臣氏官方旗艦店、屈臣氏中國官方商城APP,進入「門店速提」專區進行選購,指定門店線上下單,憑簡訊通知到門店取貨。   「閃電送」服務則是與餓了麼展開的戰略合作。顧客在屈臣氏中國官方商城APP或屈臣氏萵筍APP閃電送專區下單後,店鋪會收到信息並確認訂單,安排騎士到店取貨,並於2小時內將商品送到顧客手上。
  • 改革措施初見成效 屈臣氏內地上半年店鋪銷售額跌幅明顯收窄
    屈臣氏中國市場的業績正在好轉。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屈臣氏上半年收入總額為838.74億港元,同比增長14%。截止2018年上半年,屈臣氏在24個市場經營著超過1.44萬家店鋪,較去年同期增加7%,同比店鋪銷售增長為2.3%。其中,屈臣氏中國內地獲得了雙位數增長,收入總額為123.53億港元,同比增長16%(以人民幣計算增長7%)。內地門店增長更快,同步增長12%達到3377家。雖然內地同比店鋪銷售額增長幅度為負,但跌幅明顯收窄,從去年的-6.2%收窄至-1.4%。
  • 以「藥房」起家的屈臣氏或重回老本行 能否扭轉業績下滑?
    中國商網 唐硯/攝此前在內地通過電商、店中店形式試水藥房業務的屈臣氏,近日在內地開出了首家線下大藥房。據品觀網報導,12月21日,內地首家屈臣氏大藥房在廣東佛山禪城區富凱國際商場開業。品觀網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屈臣氏大藥房由一個醫藥行業人士組建的團隊負責,且獨立於屈臣氏運營體系。該藥房原本計劃2018年底在內地一二線城市開出20家,但很可能由於接入醫保結算系統等影響了開店速度。實際上,曾以「藥房」起家的屈臣氏,在拓展「藥房」業務上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屈臣氏的前身就是「藥房」。
  • 味千拉面上半年業績變臉:淨利降八成 關店13家
    今年上半年,味千拉麵營業額11.52億元,下滑2.5%;去年投資百度外賣貢獻6.3億元收益  去年靠投資百度外賣淨利潤翻了5倍後,味千拉麵未能續寫這一投資神話。今年上半年其業績「變臉」,下滑八成。  8月23日,港股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公布的2017年中報數據顯示,其上半年實現營業額11.5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5%;淨利潤1.0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80.9%;基本每股收益0.10元;擬每股派現0.02元。  公開資料顯示,1996年,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潘慰將日本味千拉麵引入香港及內地,並先後取得該品牌在香港、澳門及內地的永久經營權。
  • 每日時尚要聞:屈臣氏中國上半年新開85店 廣州太古匯銷售暴漲
    男裝金利來母公司預計上半年利潤大跌20%至30%   金利來集團預計集團2017年上半年利潤較去年同期下跌20%至30%。   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中國上半年銷售額錄得91億 同店下滑6.2%   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106.1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91.3億元),按人民幣計算同比增長4%,但因匯率波動折算成港幣後則略有下滑。
  • 屈臣氏怎麼了?銷量下降30%,這群人成一大「敗筆」?
    從基礎護膚到彩妝單品,從日用洗護到零食軟飲,品類齊全的屈臣氏曾一度掏空了少女們為數不多的零花錢。而屈臣氏也是一家外來品牌,以英國藥店起家,在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開設了中國內地第一家門店。屈臣氏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迅猛,門店數量不斷增加,會員規模也超過了上萬人。
  • 屈臣氏中國門店銷售下滑5.1%,加速開店救市有戲嗎?
    (3月17日)發布2015年財報,顯示屈臣氏集團全年收入達1519.03億港幣,下降3%;其中中國大陸市場同比增加6%,394個城市開店2483家。但店鋪營業數據看,屈臣氏中國店鋪可比零售下滑了5.1%,最終實現利潤的增長是源於成本的控制和開新店。此外,有業內人士對屈臣氏加速開店以提振業績的做法表示疑慮。
  • 屈臣氏關「海淘店」減壓
    屈臣氏關「海淘店」減壓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因業績逐年放緩而承壓時,上線僅三年的屈臣氏海外旗艦店走向了閉店之路。「雙12」期間,屈臣氏天貓海外旗艦店曾放出大量打折優惠券,甚至推出第二件0元等活動。屈臣氏海外旗艦店正式關閉之前,所售商品的真實性曾遭到質疑。2017年4月3日,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消息稱,「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消費者對天貓國際「屈臣氏海外旗艦店」的投訴,買到的商品是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