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吃剩的午餐肉,卻成就了這款韓國美食 ,你吃過嗎?二戰時期,美國被日軍投入戰爭後,便開始瘋狂生產武器裝備。當時的美軍財大氣粗,什麼都要最好的,後勤方面也是絲毫不落後。一開始美軍軍糧中的標配葷菜是鹹肉,後來在荷美爾食品公司的努力下,攜帶方便、開蓋即食、又有肉味的午餐肉罐頭才成了美國大兵軍糧中的標配。···········
美國人以為戰爭還要打很久,就按照總動員1600萬軍隊的規模訂了足夠吃五年的午餐肉。結果,這十幾億罐午餐肉還沒吃多少,軸心國就先被打趴下了。大批大批的午餐肉罐頭沒了去處,自己消化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荷美爾為了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就降低了肉含量,相對應地增加了澱粉含量。所以那個時期的軍用午餐肉根本就沒現在的好吃,甚至被美國大兵們稱為靈肉,應該和法西斯一樣被消滅
戰爭結束了,午餐肉罐頭得處理啊,土豪美國就直接送給了包括英、蘇、中、澳在內的交戰國。這種只有肉味,毫無口感的食物卻意外成了美國給盟國提供的物資中最受歡迎的東西。赫魯雪夫坦然承認:如果沒有斯帕姆,我們真的沒有別的東西養活紅軍戰士了。 柴契爾回憶:戰時只有聖誕節和新年,他們家才捨得打開一罐斯帕姆開開葷。
列強尚且如此,當時剛剛獨立的韓國更是將午餐肉當做珍饈佳餚。那個年代的食物只要有點肉味就非常非常好了,於是圍繞午餐肉製作出來的韓式大亂燉——部隊鍋便出現了。其實韓國有錢了之後,也沒人願意再去吃部隊鍋了。而今天的部隊鍋能火成這樣,絕大部分原因還是韓國文化的包裝,靠著韓劇火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