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白塔旁那個鐵塔尖不見了!」10月25日傍晚,揚城攝影愛好者李華業來到瘦西湖景區熙春臺二樓,打算拍攝夕陽下的湖景,突然在照相機取景框裡有了驚喜發現。「這下子,瘦西湖真真正正成為沒有視覺汙染的景區了。」李華業按捺不住心裡的激動,把這個新發現分享在攝友群裡。
李華業所說的鐵塔,是位於梅嶺東路的揚州老廣播電視發射塔。該塔建於1986年,高162.7米,塔址與瘦西湖核心景區直線距離不到2公裡。「瘦西湖風景優美,我們圈子裡的攝友,經常來這兒拍攝。」李華業說,人們都點讚瘦西湖是「沒有視覺汙染的景區」,但此前瘦西湖的天際線還不算完美,「站在熙春臺、五亭橋、小金山風亭等幾個高點,從一些角度向東望去,會隱約看到老廣播電視發射塔的塔尖,這應該是瘦西湖唯一的視覺汙染了,儘管絕大多數遊客一般都不會注意到。」
何時遷建這座發射塔,讓瘦西湖天際線更純淨?隨著總投資近1億元的揚州新廣播電視發射塔今年在邗江區方巷鎮建成投用,老發射塔完成了歷史使命,於近日拆除完畢。記者昨在瘦西湖熙春臺二樓放眼望去,一條由綠樹、碧水、青瓦勾勒出的優美曲線,將人們的視線帶向天際,流暢舒展。「如今,遊客來到瘦西湖,無論從哪個地方、任何角度眺望天際線,都看不到一處現代建築了。」瘦西湖景區管理處主任金川說。
極目遠眺卻受阻於不協調的現代建築,國內不少景區都存在這樣的視覺汙染。「但在瘦西湖,時間好像是停止的,很多年前拍的照片,現在站在同樣位置,景色幾乎沒變。」金川說,這條天際線,揚州人已經守護了30年。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瘦西湖周邊,無論哪裡建新樓,都得按設計高度放氣球,若在瘦西湖能看到,項目就要『低頭讓景』。」金川介紹,為保證瘦西湖沒有視覺汙染,揚州還制定了城市整體天際線控制規劃,從土辦法放氣球到高科技的鐳射測距,嚴格控制周邊建築高度,保證在景區裡目光所及範圍內看不到任何現代建築。「中央在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今年省委、市委全會也分別明確深入推進美麗江蘇、美麗揚州建設,什麼是美麗?在瘦西湖,你能淋漓盡致看見。」
對此,著名古建築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評價:「瘦西湖是目前國內唯一沒有視覺汙染的景區。」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規劃專家張錦秋也感慨:「行走在一處城市景區,看不到一幢高樓,這在現代城市裡簡直是個奇蹟。」
10月17日上午,揚州運河水上旅遊觀光巴士試運營首航儀式在東關古渡碼頭舉行。來自揚州及周邊省市的300多名市民、旅行社代表和遊客共同乘坐水上旅遊觀光巴士,從東關古渡往返瓜洲,感受運河美景。
首航:首開市區開往瓜洲水上旅遊觀光巴士
上午10點,300多名市民、旅行社代表和遊客從東關古渡碼頭掃碼有序上船,成為第一批體驗者。
共有五艘水上旅遊觀光巴士從東關古渡出發,途經普哈丁園、柳葉橋、康山文化園區,經過老城區最繁華的渡江橋,從石拱橋下穿過,橋上高低錯落、古色古香廊亭造型優美、風味別致。
水上旅遊觀光巴士穿過貫穿揚州首個高架橋路段城南快速通道的通揚橋,進入揚州南郊古運河「三灣子」地段的文峰寺。隨後,進入運河揚州段中風光最綺麗的三灣,彎曲的河道給人以夾岸畫屏的感覺。如今的三灣風景區以周邊溼地風光為依託,樹林成片,水草豐茂,鳥類飛翔,是揚州重要的生態財富。在這裡,水域變得更加開闊,三灣溼地公園的第一座跨古運河景觀橋剪影橋,造型獨特,以橋樑的形式傳遞著古今交融的運河文化內涵。
水上旅遊觀光巴士繼續前行,途經揚子津古渡公園、高旻寺,最終抵達終點站瓜洲古渡公園碼頭。整個水程是一道靚麗的水上文化景觀長廊,更像是一本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書卷。
「水上旅遊觀光巴士投入的是新遊輪,其中7艘由揚州交投集團出資建造,由揚州全域旅遊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揚州全域旅遊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新遊輪在設計建造時,借鑑了英國、法國、美國、匈牙利等世界運河城市的運河船型,按照「一船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則,處處體現揚州歷史文化、運河文化元素,同時進行了個性化燈光亮化提升,旨在打造古運河上流動的靚麗風景,展現揚州「世界運河之都」的獨特魅力。
建議:增加揚州特色非遺展演,豐滿行程
此次揚州運河水上旅遊觀光巴士的開通,得到了市民、遊客和旅遊業內人士的稱讚。
81歲的趙九紅,生於瓜洲。「印象中,最早的船運只有一趟,乘坐很不方便。」她說,「今天遊覽下來,水上旅遊觀光巴士的條件比以前好了,運河沿岸的變化也很大。」「揚州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城市,我幾次來到揚州,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上海遊客靳先生說,暢遊古運河,看到沿岸的風景非常優美,給人一種歷史的穿越感。
「這是揚州首次從市區開往瓜洲的水上旅遊巴士,延長了運河觀光遊覽線,整個行程也有很多亮點,不僅名勝古蹟與人文景觀較多,也看到了優美的運河風光。」揚州旅遊集散中心副總張榮輝在表示肯定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建議,去程2小時遊客興趣盎然,然而乘客再乘坐遊輪返程就覺得有些乏味,建議主辦方在遊船上增設更多富有揚州元素的曲藝、彈詞、木偶戲等特色非遺技藝表演,使得行程更豐滿。
「40元往返的票價很親民,沿途風景秀美,值得一坐。」揚州舜天國旅負責人蔣凱稱讚道,這條線路完全可以打造成為一條「運河觀光一日遊」的旅遊產品,讓更多外地遊客組團來看大運河的美景。「如果要做成成熟的線路產品,還需要完善,例如沿途的停靠點逗留的時間要長一些,讓遊客到運河沿線的名勝古蹟與人文景觀走一走,看一看,這樣體驗感更好。」 (通訊員 範鵬飛 記者 馬惠敏 居小春)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2020年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揚州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第32位,相較於去年發布的榜單排名上升1位,在近幾年走出了一條「上揚曲線」。
據瞭解,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已是第18年發布,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記者查閱歷年「報告」發現,揚州近幾年在該榜單上的排名走出了一條「上揚曲線」:2012年排名第45位,2013年排名第44位,2014年居第41位,2015年、2016年連續保持第41位,2017年列第40位,2018年突破多年的「4」字頭排位,躍升至第33位,2020年上升至第32位。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報告」提出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在2020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比拼中,揚州位列第40位。「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既代表著城市當下的發展情況,更體現著城市的未來發展預期,反映著城市的發展潛力。」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可持續競爭力而言,人才增量是導致競爭力差異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揚州持續投入鉅資,整合各類資源優勢,打造了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生態圈」,不斷增強人才黏性,為揚州可持續競爭力增益不少。 (記者 丁蕾)
日前,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結果出爐,《騎兵》《朱自清》《石榴花開》《紅旗》《努力餐》五部作品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其中,《朱自清》由揚州歌舞劇院出品,這也是江蘇省首部獲得全國舞蹈最高獎項「荷花獎」的舞劇。
決賽階段最後亮相
9月28日,是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決賽階段的最後一天,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內,《朱自清》正在上演。
大幕拉開,燈光聚焦,病床上的「朱自清」緩緩站起,在他彌留之際,還有很多牽掛著的人,那是他的愛人、子女、家人、朋友……隨著音樂響起,一幕幕的場景,在舞蹈演員們動情的演繹下徐徐展開。
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代表著中國舞蹈界的最高榮譽。全國有數十部舞劇參評,只有8部舞劇能夠進入決賽,《朱自清》便是其中之一。最終,5部舞劇獲得「荷花獎」,《朱自清》位列其中。
全國唯一地市級團隊
在決賽表演結束前,揚州市歌舞劇院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秦如峰的內心,都是忐忑的。進入決賽的8部舞劇中,《朱自清》是唯一一部由地市級團隊選送的。當時,能不能脫穎而出,都是未知。
排練一部舞劇的艱辛只有演員們自己知道。在表演父子情深的《背影》中,父子之間一個簡單的「遞橘子」動作,就排過數千次。這樣的細節,不勝枚舉。
疫情期間,每天演員們的汗水都會溼透衣衫和口罩。排練場上,無數次跌倒和受傷,沒有一位演員退出。「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他們之前付出了太多辛苦,最終在決賽舞臺上呈現出最佳狀態。」秦如峰說。
邀請國內一流團隊
「當時打算排練一部舞劇,決定以人為題材,在揚州眾多的歷史人物中,挑選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最終,我們選定了朱自清。」揚州市文化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朱運桃說。
舞劇《朱自清》的編導團隊,邀請了編劇馮雙白,導演劉小荷、張帝莎,堪稱國內一流團隊。揚州的專家們在創排過程中不斷和他們進行交流,對舞劇編排給出珍貴建議。
「全國舞臺藝術創作經常會有同一化的問題。不同的劇種選用相同的導演、編劇等主創人員,結果失去了個性和本體。而《朱自清》的創作,揚州專家充分介入,與導演團隊反覆溝通碰撞,讓舞劇的呈現具有高端水準。」朱運桃說。
11月將在揚州演出
「荷花獎」花落《朱自清》,對於揚州舞蹈乃至江蘇省舞蹈來說,都是一件提振信心的大事。
市文廣旅局藝術處處長顧紅霞介紹,《朱自清》的成功,也為揚州其他藝術劇團的創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在藝術創作中,人的題材很難表現,卻更有代表性。「在朱自清之後,還會考慮汪曾祺等揚州人物,在這些人物身上,依然可以挖掘出精彩的文藝篇章。」
9月28日,《朱自清》在上海首演。10月14日,《朱自清》在南京參加了紫金文化藝術節。在獲得「荷花獎」後,《朱自清》將於11月在揚州演出。
目前,國家大劇院也已向《朱自清》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們前往演出。 (記者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