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對岸的鄰居:鎮海——大橋開通前夕記者採風記

2020-12-15 浙江新聞

  寧波鎮海區素有「浙東門戶」,「海天雄鎮」,「商幫故裡」,「人文梓蔭」之稱,她的東面和舟山隔海相望,招寶山旅遊區,寧波幫博物館等景點均在鎮海境內。

  如果沒有舟山跨海大橋,鎮海與舟山僅是在地理上唇齒相依的鄰居,山海協作的夥伴,而大橋的開通不僅使鎮海成了舟山人「登陸」第一站,外地人進入舟山也大多途經鎮海,舟山與鎮海的聯繫必將更加密切。

  鎮海區新城規劃模型

  10月30日,記者在寧波鎮海看到,寧波繞城高速東段高架梁柱已經搭建,整個工程正在平穩推進,這段舟山跨海大橋連接的高速公路預計於明年11月左右開通。鎮海區委書記馬衛光表示,為迎接舟山大橋時代的到來,鎮海下決心今年動工改造大橋接線部分兩條鄉鎮級別的莊俞公路和駝霞公路,已於國慶前開通,通往寧波方向的東二環、北外環等道路預計4年後建成。

  大橋開通後,舟山寧波旅遊合作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橋頭堡的鎮海與舟山定海率先啟動合作項目。今年,定海與鎮海就兩地「無障礙旅遊工程」籤訂旅遊合作框架協議,大橋開通後,兩區還將開通旅遊巴士40輛,每年組織2萬人次以上遊客到對方旅遊。

  「鄭氏十七房」

  「鄭氏十七房」景區內的小巷

  澥浦鎮是舟山跨海大橋在鎮海的登陸點,鎮內有號稱全國最大規模的明清建築古村落「鄭氏十七房」。今年9月20日,坐落於澥浦鎮南面1公裡的鄭氏十七房旅遊區建成開業,整個旅遊區佔地6萬多平方米,一期投資1.2億。據鎮宣傳委員邢世泰介紹,景區目前日均旅客流量達到2000人,舟山市民駕車從舟山跨海大橋下來僅需10多分鐘即可到達。

  寧波幫博物館內一景

  「寧波幫」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商幫,寧波幫博物館位於鎮海莊市街道思源路,上月22日剛剛對外開館。作為一座城市的人文博物館,寧波幫博物館匯集整合寧波幫的歷史人文資源,系統展示了寧波幫形成、發展、鼎盛的輝煌史詩,再現了寧波幫在航運、金融、商貿、實業、教育等領域創造的偉業,董浩雲,朱葆三等一批著名的舟山商人的事跡資料也可在博物館內尋得。

  後大街社區居委會

  社區居民樓

  後大街社區的博物館,館內藏品均為社區居民自願寄存展覽。

  後大街社區是鎮海區招寶山街道9個社區中人口最多的社區。多年來,後大街社區用全新的服務模式和管理系統順應社區居民不同層次的生活需求,全方位打造「文化型」品牌社區,社區擁有數十支文體隊伍,並屢次登上全國、省、市各級大賽的領獎臺。社區先後榮獲全國十佳學習型社區、全國文化先進社區、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等諸多殊榮。

相關焦點

  • 寧波—首爾航線今天開通!鎮海迎來韓國百人採風團,要把寧波的美帶回去...
    記者了解到,寧波直飛韓國首都首爾的定班國際航線,初期每周3班。
  • 五峰山長江大橋進入開通倒計時 預計年底正式開通運營
    中國江蘇網10月14日鎮江訊(任一鳴 薛誠)13日下午,五峰山長江大橋橋上雙向車道已經全部噴上車道標記,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護欄、通信槽道等附屬工程的施工,這座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已進入開通倒計時,預計年底正式開通運營。
  • 跨海大橋開通 甬舟輪渡減少三分之一 費用也調整
    輪渡班次減少收費調整  記者從舟山市長途汽運公司等部門了解到,舟山至寧波等大巴路線也將作調整,多條公交線路從26日起投入新線路運營。  大橋開通後,鴨白線的航線班次和時間也有所變化。  輪渡依然24小時運營,不過班次從原來的每天145班調整為每天90班。
  •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開通日落空 被無限期推遲
    【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程維丹 環球時報記者 邱永崢】在丹東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商貿物流區國門附近置下房產的劉先生30日很是失望。因為這一天是傳說中大橋通車,口岸區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日子。然而眼前的景象是大橋口岸冷冷清清,看不出絲毫開通跡象。劉先生嘆了口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看來這房子近期是升不了值了」。
  • 黃山啟動明代鎮海橋修繕工程
    這是11月12日拍攝的被衝毀後的遺留的鎮海橋橋墩。當日,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鎮海橋(又稱老大橋)修繕工程正式啟動。鎮海橋原貌(資料照片)。當日,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鎮海橋(又稱老大橋)修繕工程正式啟動。
  • 安徽「鎮海橋」遭山洪衝毀:始建於明代 系國家級重點文物
    央廣網黃山7月9日消息(記者王利 孫魯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隨著近期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一些地方文物單位受到洪水威脅。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日16點,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一些文物單位受損嚴重。
  • 港珠澳大橋收費窗口支持微信、支付寶付款 私家車每次150元
    央廣網珠海10月24日消息(記者 王曉蕾)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運行,記者在大橋收費站口看到20條收費通道已經準備就緒,雙向各10條,三地來車匯聚於此,再順著這條「海上的臥龍」駛向對岸。港珠澳大橋收費站 (央廣網記者 王曉蕾 攝)「大橋開通後將極大地縮短港珠澳三地間的距離,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約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30分鐘左右。橋上將使用內地的行駛規則。」
  • 寧波繞城高速鎮海段月底通車 以後去舟山不經市區
    大橋合龍了,建設者歡呼留影。記者 劉波 實習生 鄭再非 攝   清水浦大橋順利合龍  清水浦大橋位於明州大橋以東、招寶山大橋以西約10Km處的甬江江面上,是寧波繞城高速公路東段重要的標誌性和控制性工程,也是連接鎮海區和北侖區的重要特大型橋梁。  該橋原設計名稱為繞城高速公路東段甬江特大橋,後經寧波市地名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清水浦大橋。
  • 南沙大橋開通
    南沙大橋開通南沙大橋全景。嶽路建攝(人民視覺)4月2日拍攝的南沙大橋。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本報廣州4月2日電 (記者賀林平)在粵港澳大灣區,跨越珠江口兩岸的又一座大橋——南沙大橋(虎門二橋項目)2日正式開通。大橋全長12.89公裡,雙向八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 南昌一批道路橋梁國慶前夕開通
    9月20日,廬山南大道瀛上橋拓寬工程主橋面機動車道開通;9月24日,昌九快速路改造二期工程主線開放通車,9月26日,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項目主線開放通車……國慶前夕,方便民眾出行的消息,一波一波地傳來。 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為了民眾便捷出行,南昌從人民群眾最關心關切的熱點問題入手,真金白銀辦好民生實事,在城市交通建設上從未停歇。
  • 巨龍,騰飛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側記
    新華社珠海10月23日電 題:巨龍,騰飛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側記  新華社記者霍小光、張曉松、王攀、周強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時,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 安徽黃山將修復被洪水衝毀的明代鎮海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通訊員 趙俊燕)受持續強降雨引發的洪水衝刷及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影響,7月7日9點35分左右,位於黃山市屯溪老街口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鎮海橋1處橋墩遭水毀,之後橋面出現垮塌,橋墩受損嚴重。
  • 港珠澳大橋開通 橋中「高富帥」從無到有的這35年
    相信大家這兩天已經被港珠澳大橋刷屏了。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小編也非常激動。
  • 港珠澳大橋開通:飛車上橋前 先看此攻略
    相信很多人還不太清楚,請看記者為你詳細介紹。港珠澳大橋上採用右側通行規則。新華社發什麼車可上橋?跨境車輛才能通行大橋通車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肯定是「我能否駕車上橋」?另外,根據香港、廣東兩地政府達成的協議,在2020年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連接線全部開通後,粵港雙方將逐步推進「港車北上」,未來符合條件的港籍單牌車輛逐步被放開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內地。記者了解到,香港及澳門跨境私家車配額分別為30個(有效期為三年)及600個(有效期為一年),持配額的私家車可於有效期內多次進出港澳市區。
  • 2020,見證鎮海巨變!
    「軌交三線並進」, 鎮海交通全面開掛! 要想發展,交通肯定是第一步。隨著2號線二期、3號線二期、5號線一期多條軌道交通在鎮海交匯,中興大橋、三官堂大橋等城市動脈的架連,鎮海的交通地位將徹底改寫!
  • 港珠澳大橋今日開通:飛車上橋前 先看此攻略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楊小江攝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除署名外)  舉世矚目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今日上午9時正式營運通車。  很多人可能迫不及待地想體驗一下海底行車的愜意,一睹世紀工程的風採。但問題來了,哪些車輛可以上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費用是多少?相信很多人還不太清楚,請看記者為你詳細介紹。
  • 秭歸長江大橋:峽江飛跨致富橋
    【環球網記者 韓雅莉】11月29日,「生態發展看荊楚」採訪團行進到宜昌秭歸郭家壩鎮。一座紅色的拱橋——秭歸長江大橋飛跨開闊的江面,為壁立千仞、水光粼粼的西陵峽口平添了幾分絢麗、壯美。大橋通車之後,長期阻隔於長江北岸的歸州鎮、水田壩鄉、洩灘鄉、屈原鎮4個柑橘主產區、紅色旅遊區鄉鎮融入全縣交通大環線,形成了全線閉合的「縣域經濟交流圈」,推動秭歸馳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馬尚欽介紹到。「以前群眾到對岸辦事必須抓緊時間,輪渡收班後便只能望江興嘆。賣柑橘的季節,等渡的車輛要排好幾裡長的隊。
  • 一橋飛架變通途——神岡山大橋正式通車側記
    □本報記者龍建連續幾天的強降水,似乎是在給即將正式亮相的神岡山大橋洗禮。6月1日上午7時,備受期待的時刻在蓄勢中到來,神岡山大橋正式通車。神岡山大橋雄跨禾河,位於禾河與贛江交匯口的西側,東臨神岡山,北接躍進路,南連105國道,項目全長2694米,其中主橋橋長1183.5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50公裡;橋面標高為63米,設計抗洪標準為「百年一遇」。上午7時,記者乘車上橋,實地感受這座大橋的魅力。
  • 記者手記:中馬友誼大橋上的浪漫婚禮
    新華社馬累9月1日電 記者手記:中馬友誼大橋上的浪漫婚禮  新華社記者 唐璐 朱瑞卿  中馬友誼大橋的開通為馬爾地夫書寫了一段新的歷史。開通次日的8月31日,大橋又續寫佳話,5對馬爾地夫新婚夫婦在這裡舉行了新穎浪漫的「大橋婚禮」。
  • 橋+隧 擁江發展新地標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開通運營
    12月24日,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開通運營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又名南京長江五橋,是南京第7條過江通道,為「橋+隧」模式,起於南京浦口區五裡橋,以三塔斜拉橋形式跨越長江主江,途經江心洲落地,在長江夾江以隧道形式順接已建成的建鄴區江山大街隧道,路線全長10.33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