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峰巍然佇立,克蘭河水流湯湯;樺林公園層林盡染,戈寶紅麻花海滿眼粉色浪漫……「金山銀水」阿勒泰市,地處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南北長146公裡,東西寬84公裡,周邊有紅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4個口岸。
阿勒泰市素有「金山銀水」的美稱。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裡,全市綠地面積2722.34公頃,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擁有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滑雪之都、中國雪都、中國休閒避暑之都、避暑旅遊城市觀測點等旅遊品牌。
「十三五」時期以來,阿勒泰市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生態更優美、社會更和諧、生活更幸福,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金山銀水」正流金淌銀。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水
無論對於第一次來的遊客,還是常來常往的遊客,阿勒泰的夜色都是那麼迷人,流光溢彩、燦爛輝煌,令人流連忘返。
藍灣夜市歌舞的熱烈、和田夜市升騰的香氣、將軍山自助燒烤的別致、六方城夜市的喧鬧、五百裡風情街的幽靜、華麗夜市的熱鬧……「一帶六區」的夜間經濟格局為阿勒泰發展增添了動力,更為阿勒泰市民及遠方遊客營造了一個別樣的夜晚、別樣的阿勒泰。
夜間經濟僅僅是阿勒泰全力落實旅遊興疆戰略的諸多舉措之一。
近年來,阿勒泰以「抓好規劃,打造線路,樹立品牌,搞好推介宣傳,帶動產業」為綱,按照阿勒泰地區「以旅遊業為主體,牽動一產,託舉二產」的產業發展定位,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推進以冬季冰雪旅遊產業為核心的三產融合大發展,成績斐然。2016—2019年,阿勒泰旅遊產業接待遊客1107.7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02.78億元。
更為可喜的是,旅遊產業主體地位凸顯。5年來,阿勒泰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貫徹落實旅遊興疆發展戰略,依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圍繞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雪都品牌建設,做足雪文章,大力實施「旅遊+」「+旅遊」,全力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世界級冰雪旅遊和冰雪運動目的地。
旅遊精品線路不斷豐富。依託克蘭大峽谷、將軍山、樺林公園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開發精品徒步新路線15條。開通阿勒泰市—禾木—喀納斯景區的「空中巴士」,與禾木、喀納斯等景區互聯互通,形成沿途賞雪、阿勒泰滑雪(嬉雪)的互動格局。打造樺林公園—小東溝—斯德克—野雪公園,汗德尕特鄉—薩熱闊布—將軍山滑雪場等冬季穿越之旅的冰雪民俗文化旅遊專線,豐富狗拉雪橇、馬拉爬犁等民俗娛樂項目,形成集觀賞、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旅遊線路。
按照「大路線帶小路線,小路線連千家萬戶」的發展思路,持續推進特色鄉村旅遊西環線、田園風光旅遊北環線、河谷風光旅遊南環線、冰雪朝聖東環線旅遊四大環線建設,帶動沿線庫爾圖、拜格託別、塔爾浪、多拉特、薩爾喀木斯等9個特色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同時,以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藝術為系列產品,推出冬季精品一日遊、二日遊、三日遊線路與旅行社捆綁營銷,引導遊客參與、體驗冰雪活動。
旅遊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依託山水城市特色,突出文化、休閒、度假主題,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廁,初步形成以華麗旅遊綜合體美食街區、藍灣旅遊綜合體美食城、六方購物休閒娛樂城、將軍山國際滑雪度假區旅遊綜合體等為代表的"一帶七區"旅遊綜合體,全域旅遊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旅遊+」產業融合深入推進。以阿勒泰市克蘭河谷生態修復工程中水庫區綠化項目、戈寶紅麻生態旅遊產業、汗德尕特冰雪小鎮、拉斯特鄉康養小鎮、薩爾胡松鄉和切木爾切克鎮四季小鎮、阿拉哈克睡眠小鎮等為代表的「旅遊+」項目躍然而出,鄉村旅遊發展快速推進。
阿勒泰榮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康養休閒度假示範基地」榮譽稱號,克蘭河峽谷森林康養基地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中草藥博物館實現對外開放,康養度假產業迅速發展。中小學生免費滑雪課常態化開展,馬術課成功開辦,「旅遊+教育」融合發展。
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年來,阿勒泰成功承辦第十三屆、十四屆新疆冬季旅遊產業交易博覽會,以及首屆國際黃金寶玉石文化節、全國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活動,持續舉辦人類滑雪起源地紀念日、冰雪風情遊等活動,成功舉辦人類滑雪起源地狂歡節、首屆迎新春雪都賽馬大會、兩屆戈寶麻花海文化旅遊節等特色旅遊節慶活動;連續承辦兩屆全國高山滑雪青少年錦標賽等一大批國內國際高水平賽事;2018年被授予「中國雪都」國家氣候標誌,榮獲「2020年冰雪旅遊十強縣(區)」等稱號,旅遊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大提升。
冰天雪地變金山銀水
9月25日,當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還是豔陽高照時,處在中國西北角的阿勒泰已經可以滑雪了—阿勒泰市野卡峽滑雪場迎來今年秋冬季第一批滑雪發燒友。
阿勒泰有著令其他城市豔羨的冰雪資源:位於世界滑雪黃金緯度,坡度適中,海拔和溫度適宜,年平均氣溫4.2℃,被國內外滑雪專家稱為開展滑雪運動雪質最好的區域;雪期長達8個月,年平均降雪厚度1.5米,最厚可達3米,冬季日照強無風,溫暖舒適。
更為獨特的是,阿勒泰地勢較低,四周群山環抱,涼而不冷,舒適無風,非常適合滑雪運動,而且空氣品質良好,是全國城市空氣品質達到一級標準的11個城市之一,也是全疆唯一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的城市。
除了擁有人類滑雪起源地、中國滑雪之都、中國雪都等美名,近年來,阿勒泰的冰雪運動、冰雪旅遊設施也迎頭趕上。2019年,阿勒泰將軍山滑雪場榮獲中國滑雪十強、區域最具特色滑雪場稱號,將軍山滑雪場官方帳號獲得年度行業新媒體Top10。中國旅遊研究院授予阿勒泰市「2020年冰雪旅遊十強縣(區)」稱號。阿勒泰更是依託世界級冰雪資源優勢,打造新疆冰雪旅遊經濟核心區、世界冰雪旅遊目的地、世界冰雪運動目的地,將冰雪產業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
近年來,阿勒泰累計投入資金50餘億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冰雪產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將軍山滑雪場、烏希裡克野雪公園、野卡峽滑雪場等為依託的冬季旅遊新格局。2018—2019年雪季接待遊客167.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6%、91.2%。將軍山滑雪場遊客數量更是突破歷年極值,同比增長30%以上,區外遊客增長200%以上。
阿勒泰將繼續依託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優的冰雪資源優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和「三億人上冰雪」戰略,以及自治區賦予的冬季冰雪旅遊經濟發展核心區等特殊定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發旅遊產品,加大市場宣傳營銷,著力將阿勒泰打造成世界冰雪文化重地、國際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高地。
通過旅遊業的強勢帶動,到2022年,阿勒泰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預計可達70%左右,旅遊綜合經濟規模大幅提升。
鄉村振興造就美麗鄉村
走進阿勒泰市的一個個村莊,滿眼都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景象,穩步推進的鄉村振興戰略,把一個生機勃勃、飛速發展的美麗鄉村呈現在世人面前。今年上半年,阿勒泰進一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鄉村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農牧產業化發展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十三五」期間,阿勒泰農牧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5年來,阿勒泰始終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圍繞「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總目標,不斷夯實農牧業發展基礎,深入挖掘內在潛力,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農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農牧業基礎更加堅實。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牧業基礎裝備條件明顯改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0萬畝,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9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5%以上。農區(含定居點)建成標準化棚圈、青貯窖等數量迅速增加,畜禽養殖場糞汙資源利用率達到70%,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80%;重點水利工程取得突破性發展。
與此同時,阿勒泰農牧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農區畜牧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出欄牲畜增長至20萬頭(只),較「十二五」末增長66.7%。肉牛產業進展順利。與華凌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實施阿勒泰市肉牛產業園、農畜產品交易市場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引進良種肉牛一萬頭,帶動全市農區良種肉牛繁育和改良,促進全市草業發展,逐漸形成以產業園區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體系。奶業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其中完成食用菌院士工作站和工廠化生產基地建設,食用菌產業形成規模;鄉村旅遊帶動作用逐步顯現。阿拉哈克鎮戈寶麻生態旅遊、汗德尕特村特色民俗等特色鄉村旅遊初步形成,全市農牧家樂達220家,日接待能力達到1.5萬人。
農業農村發展更具活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行政村「三資」清查穩步推進,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產業活力不斷增強。打造戈寶麻等特色名優品牌39個,認證綠色食品兩個、有機農產品4個、地標品牌一個,獲得綠色有機認證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培育形成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53家,評定星級合作社59家,地區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家,國家級、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二牧場活畜交易市場牲畜交易量增長至28萬頭(只),交易額達到14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91%;2019年活畜交易量達60萬頭、交易額突破24億元。農牧科技領域產學研用機制不斷健全,搭建起了產業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新平臺,為阿勒泰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阿勒泰市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闊克爾圖村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持續推進行政村(社區)的環境整治;進一步改善農村住房環境,大力實施安居富民、牧民定居工程;農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新建一大批村級免費廁所、農村戶廁,逐步解決「髒亂差、如廁難」等問題;完成阿葦灘鎮一體化汙水處理項目,新建切木爾切克鎮、汗德尕特鄉、一牧場汙水處理站,提升農村汙水處置能力;加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殘膜回收率實現80%以上。
脫貧攻堅解碼幸福生活
擺上從家裡帶來的奶酪、奶疙瘩、饊子、手工皂、土雞蛋、蔬菜等農產品,等待來自四面八方的消費者選購,這是阿勒泰開展的消費扶貧活動。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消費扶貧49場,銷售總金額達到116萬元,地市兩級88家幫扶單位2000餘名幹部參加活動,這大大助力農牧民打贏脫貧攻堅戰。
阿勒泰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在推進「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上持續精準發力。「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戰果。
5年來,阿勒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實現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貧困人口有序退出。2017年貧困發生率降至0,較「十二五」末下降26.06百分點。投入力度持續加大。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67億元,策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263項,各類資金整合發力,靶向更加精準,成為減貧、脫貧和鞏固提升的助推劑,有效解決了一系列影響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的現實問題。
政策落實更加精準。聚焦「六個精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各行業部門履行職責,落實政策精準發力,推動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脫貧致富,不斷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攻堅合力全面匯聚。整合各級定點扶貧單位力量,34個地直部門、54個市直部門幫扶15個貧困村,縣領導包聯督導、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企業幫扶實現全覆蓋,援疆扶貧、消費扶貧行動深入開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大扶貧格局。
目前,阿勒泰正在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全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廣泛開展「一站式結算」服務,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全市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全部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實現貧困人口子女教育保障全覆蓋;對全市所有農戶住房進行鑑定,並出具農村房屋安全鑑定報告,著力推進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項目,提升人居環境整治、飲水安全、農村公路通油等,切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紮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並做好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工作。
生態建設扮美美好生活
離阿勒泰市區不遠的荒漠上,有一片8500畝的茂密樹林,這裡就是阿勒泰市中水回用環境治理示範園。阿勒泰經過8年努力,用中水澆灌撫育了約350萬株樹木。如今,阿勒泰已計劃進行中水庫二期擴建,還計劃利用中水庫資源,打造集徒步、自行車運動、攝影、休閒觀光、環保教育為一體的旅遊觀光苗圃基地。
中水庫變林區、變旅遊勝地,這是阿勒泰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中打的一個漂亮仗。
「十三五」時期以來,阿勒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堅定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果豐碩。
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嚴禁「三高」項目入阿,堅守阿勒泰地委「三不開」生態紅線底線,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追究體系。
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工程,擴大清潔能源供暖面積,淘汰建成區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的工作,南、北區清潔能源供暖已建成投用,城區清潔能源供暖面積達230萬平方米,城市空氣品質穩居全疆前列。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做到管理保護從區域到流域的全覆蓋;大力實施礦山恢復整改和城市周邊荒山綠化,完成荒山綠化3.3萬畝,礦山整治3300畝;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順利推進,額爾齊斯河截汙和北屯大橋水質監測站順利建成。
全面落實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保護政策,累計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52億元,實施禁牧封育、草畜平衡,大力推動各類造林、封育工程,林地面積不斷增大,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自2013年以來對額河中下遊河谷林草實施生態淹灌,河谷天然林草覆蓋率較淹灌前提高3%。
民生建設打造穩穩的幸福
阿勒泰市祥和小區裡有兩種特殊的物件—滑板小竹筐、移動貨物筐。這是社區黨員幹部利用居民廢棄的滑板、竹筐和行李箱等進行的二次利用和改造,這樣既方便又省力,更便於服務居民,解決民生實事。
民生無小事。阿勒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的指示,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以人為本、緊貼民心,不折不扣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各族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十三五」期間,阿勒泰投入民生領域資金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45%。持續實施惠民工程,辦好利民惠民好事實事,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讓各族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多措並舉促進就業創業,累計城鎮新增就業37659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就業補貼、失業穩崗補貼等7825.9萬元;城鎮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零就業家庭」繼續保持動態清零,全面實現「十三五」預期就業目標。
教育教學體系機制不斷健全。實現學前、義務教育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按照「應入盡入、應建盡建」要求,新建幼兒園22所並投入使用,學前教育覆蓋率達到100%,學前一年毛入學率達到99.9%,學前兩年毛入學率為99.9%,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6%,完成預期指標;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市創建、復驗和「全面改薄」20條底線督察整改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建及兩輪復驗工作;堅持每年投入資金,紮實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城鄉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相繼完成市疾控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改造任務;整合援疆省市優質醫療資源,集中打造市人民醫院重點專科,完善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完成5輪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4.61%,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0%以上;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後付費等便民措施全面惠及。
社會事業保障體系穩步提升。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制度,發展殘疾人事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各類保險制度,提高參保率,免費為全市居民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發放低保、醫療救助、殘疾人保障、優撫等,堅持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和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在鄉(鎮)政府駐地和老舊學校、村委會等公共用房新建、改建農村幸福大(小)院12座,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完成阿勒泰市融媒體中心建設項目,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遷徙之路》《雪域人家》等新編歌舞劇連續多年在全疆引起熱烈反響;新建一批圖書館、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農家書屋、「東風工程」項目等,文化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以「圖書進鄉村」「文藝演出下基層」「農村流動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動為平臺,組織編排大型文藝演出、文化下鄉、放映電影等,全市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金山銀水」,曾經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是美好的願望。如今,阿勒泰日漸變成能「流金淌銀」的真正「金山銀水」,變成給人們帶來和諧、幸福的幸福源泉。「金山銀水」的阿勒泰,每一天都充滿希翼。
(□ 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