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離不開蔬菜,它不僅口感美味,而且營養豐富,能給身體補充多種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所以生活中不能缺少蔬菜。隨著農業發展,現在的蔬菜種類很多,即便不應季也能吃到各種蔬菜,非常的方便。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哪種蔬菜,想要好吃,營養豐富,那麼就必須選擇新鮮的蔬菜,很多老人生活經驗豐富,對於挑選蔬菜有自己的訣竅,但是對於多數年輕人來說,如何挑選蔬菜還真的是一個問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菜農不對外說的13個選菜技巧,賣菜老闆看見後都會誇你是行家。
一、黃瓜
老一輩的人說選黃瓜要選「頂花帶刺」的,這樣的黃瓜才新鮮,不過現在也有人說這樣的黃瓜有可能是激素黃瓜,所以除了頂花帶刺之外,還要從黃瓜的其他方面來判斷。黃瓜一定要選擇硬的,因為黃瓜含水量在96.2%,硬的說明新鮮,水分足,不能選擇太大或者太細的,大小適中即可。
二、包菜
新鮮的包菜顏色呈青白色,青色和白色之間過渡比較均勻。形成呈圓形的成熟度比較好,裡面比較緊實,重量上選擇略重一些的,說明水分比較充足。
三、胡蘿蔔
挑選胡蘿蔔是先看表面有沒有機械損傷,再看胡蘿蔔的顏色是不是亮堂,最後拿在手裡掂一掂,分量比較重的說明水分充足。胡蘿蔔不要選擇太大的,太大的水分少,而且老。
四、茄子
挑選茄子時要看它的「眼睛」,眼睛越大,茄子越新鮮,相反則茄子比較老。茄子的眼睛長在萼片與果實連接的地方,有一處白色略帶綠色的帶狀環,菜農們稱之為「眼睛」。所以買茄子時看眼睛就可以了。
五、辣椒
購買辣椒時先不要看它的顏色,要先看辣椒的柄,顏色翠綠說明剛採摘不久,如果柄顏色發黃,則可能採摘時間較長,接著再按壓辣椒,能按壓回彈,說明辣椒新鮮,如果按壓出現褶皺,或者不能回彈,說明辣椒不新鮮裡面有可能已經腐爛。
六、西紅柿
西紅柿要選擇顏色紅的,代表番茄紅素含量高,頂部有凹陷的西紅柿是「母」的,這種屬於自然成熟,比較甜,相反凸起的就是「公的」,多數是催熟的。另外西紅柿表面的白色斑點要均勻,這種沙瓤居多,如果西紅柿表面是純色,凹凸不一,有稜有角,往往是催熟產品。
七、西葫蘆
西葫蘆選擇淡綠略帶黃色花紋,拿在手裡有黏手的感覺,再看瓜蒂,如果比較溼潤,還有分泌物,則說明很新鮮,比較嫩。
八、韭菜
韭菜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葉子比較寬的,這種韭菜賣相比較好,但是韭菜香味淡,另一種則是窄葉的,這種韭菜容易斷,比較細,但是香味濃,很多農民自家種的都是這種韭菜。
九、西藍花
西藍花的傘蓋越綠越新鮮,如果顏色偏黃色,說明放置時間久了,或者成熟過渡了。另外再掂重量,同樣大小的西藍花越重水分越足。最後看西藍花杆的切口處,一般切口是嫩綠溼潤的,相反,如果切口比較乾燥還伴有比較發紅的現象的,就說明採摘時間比較久。
十、蘿蔔
蘿蔔通常有綠皮和白皮的,無論是哪種,都要選擇根性圓整的,表面要光滑,這種蘿蔔肉比較細,重量越大的,水分比較充足。不能選擇太大的,有可能裡面成熟過渡,表面不能太「油」,或者透明發亮,這種蘿蔔可能已經受凍。
十一、土豆
挑選土豆時首先要看外皮,沒有破損的,表面完整的土豆新鮮,而且耐保存,另外如果土豆有綠色,或者發芽,這種土豆就不要買了,因為發綠是毒生物鹼存在的標誌。
十二、冬瓜
冬瓜挑選時,用手按壓果肉,如果冬瓜肉比較緊實,做出冬瓜口感比較好。如果冬瓜肉軟,鬆散,說明水分很多,炒出來後口感不佳。
十三、大蒜
大蒜有白皮和紫皮兩種,紫皮的多數是新蒜,這種蒜味比較重。選擇大蒜要選擇無黴斑、大小圓形飽滿的,捏起來硬度比較好的。如果有異味或者發芽都不要購買。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餚,為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媽咪早早,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讚,轉發關注下哦!